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藝術魅力的在於筆力

書法藝術魅力的在於筆力

古人論書 ,以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 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王僧虔),強調 「字無一筆可以不用力,無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牽絲使轉亦皆有力。」 (蔣和) 缺乏筆力的書寫,不成其為藝術。點畫得力,筆力勁健,是學書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問題是,筆力是什麼? 怎樣用筆才算用力? 如何書寫才能得力? 儘管書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每論及此,多以 「比況奇巧」 言之,讀者往往不知 「是何等語」,至今仍缺乏系統的理論闡述。這裡嘗試以的 「物理」 語言撰寫本文,祈求能闡述得明確無誤。

書法藝術的力量表現在線條、字形、篇章三個方面。線條所表現的是筆力,字形所表現的是合力,而篇章所表現的是勢力。從技術角度來看是運用毛筆書寫的方法問題,即由筆法導致的筆力問題。

筆力有兩種情形;

第一是功力,這是練習書法累積的結果。對於毛筆的掌握而言是一種由生到熟後的生動,一方面要熟能生巧,下苦功求得;另一方面要明其理,得其強,加速熟能生巧過程的完成。

第二是氣力,即運筆的氣和力的使用方法。氣力需要貫氣才能使筆筆氣韻生動,點畫之間都有一種連貫呼應的有機聯繫。貫氣和用力不一樣,使氣不一定使力,使力只是造成一種物理結果,而用氣卻能造成一種生動結果,氣與力又是同一的,用氣必然落實到用力上,用力必有用氣之力。

線條中的筆力,是書法力量表現的主要方面。梁啟超在《書法指導》一文中十分強調這一點。他說:「寫字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而筆力的有無,一寫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來。」

畫力量顯得與眾不同。

唐代虞世南寫的「戈」

提起這個筆畫,虞書的戈畫寫的長而且直,臨近鉤處才帶微微的彎意。唐太宗在《筆法決》談他的體會:「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盼。」

下圖」盛「、」武「、」城「三字均有體現。

顏真卿的長橫「末端」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中的長橫末端常作強力的向下頓挫,長豎則於起筆處頓挫。

下面舉例碑中「方」、寺「、「法」、」文「、「千」五字。

褚遂良的「扁擔」長橫

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的長橫常以極細的線條寫出,幾成虛畫,而兩端則成下垂之勢。這使人聯想起挑著兩頭極重物體的扁擔。

宋徽宗瘦金體的「顯力之法」

宋徽宗的瘦金體,只有骨頭,卻無肉。但筆畫挺拔,並且透漏著柔美之氣。

他的筆力在於從細中顯粗:橫、豎的尾部使用強按的下頓或略帶鉤、折等變化。捺的筆畫有故意放粗的法,點畫也是。筆力之法還有將鉤的部分以細筆處理,卻在拐彎處加重,把一個正常的簡單的筆劃弄成層次豐富的一筆。

行書特別是草書,顯示力量的方法更是繁多,也很特別。草書的筆畫可以特長、特短、特粗、特細的風貌與或虛或實、或斷或連、「秀處如鐵,嫩處如金」等等變化,表現出的煙霧收合、星電激流、龍虎威神、利劍鋒芒的力量。劉熙載說:「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顛,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對於筆力的形成,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悟。在書法實踐中,領悟和掌握用筆的方法才能產生筆力。

具體講,筆力不是單一和簡單的機械之力,它是由四種不同方向的力共同作用構成的。

一是執筆向下,使筆鋒抵紙的按力,這種向下的力量使筆成為毛錐子,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也就是黃賓虹所謂的「圓、重」。

二是防止向下按的力過大而向上提的力量使筆成為金鋼杵,這種力使毛筆似乎從紙上由空氣浮力托起的力量,恰似水滸傳中張順在水面上行走的感覺。

三是使行筆順逆進退在水平方向的驅動力。

四是防止按下的力過輕產生浮滑,驅動力過大產生輕飄之弊的阻力,也就是摩擦力。

以上四種力量形成上下和水平方向的平衡,確保筆鋒浸染紙纖維的墨量達到適宜的程度,達到筆隨人意,而不是人受制於筆。否則,按的力過大,行筆速度慢,墨水入紙超量容易出現臃腫的墨豬現象;提的力過大,行筆速度太快,墨水入紙量不夠,線條便浮在紙面,點線輕飄無力。因此,寫字時必須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到筆鋒正確觸紙的感覺,才能產生某些有力物象的聯想,點畫才能稱得上有筆力。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每談書法創新,為什麼就學米芾?
邵大箴:藝術要講真話,只有真話才有生命力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