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今天我們接著讀白居易的詩。

本文專門分析把前面文章中遺留的一個問題:就是白居易跟元稹的「千里神交,合若符契」是是確有其事還是唐人傳奇?本文重在通過兩首詩找證據證明兩人的「千里神交」,信了,當名人軼事,不信,當傳奇故事。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元白塑像)

白居易跟元稹的友情,一般人給的評價就是「金石膠漆,未足為喻」。兩個人的友誼跨越時間自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相交始,至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元稹去世止,時間長達近三十年,我們知道,在利益為上的現實社會,三十年的友情讓人讚歎!但這並沒啥,讓人讚歎的是他們倆在近三十年的時光里,來回唱和成詩約900餘首,如果加上元稹死後白居易另寫的紀念性的詩篇,這個數就奔1000篇去了。這很牛!兩人交往之勤,感情之殷,友誼之深,有詩為證!

不過這也不算奇怪,這兩位(特別是白居易)都屬於「詩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詩」一類的人,他們寫詩,就像現代人發朋友圈,吃個飯要發,被蚊子咬了要發,家裡的狗做了個萌萌的表情也要發……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與元稹)

元、白二位生活瑣事都能成詩,例子不勝枚舉,如果一一列出,就成了兩人的交往日記,篇幅太長。這裡倒是有個建議,讀其他詩人的詩,不必看全集,白居易的詩,看全集卻比較靠譜,並且也不累,他的詩讀起來難度不會高於看朋友圈。

書歸正傳。

兩人的唱和事迹之中,最有故事性的就是「千里神交」事件。事情是這樣的: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奉使去東川。大好春光,白居易在長安閑居無事,就約了弟弟白行簡和朋友李杓直一起到曲江、慈恩寺去遊玩,游完之後又去李杓直家飲酒,席間白居易突然非常懷念元稹,於是寫了一首詩,詩的標題是《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全詩如下: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詩的標題寫到兩個人,李十一,就是李建李杓直,元九,就是元稹元微之,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直譯就是同李杓直一起醉酒懷念元稹。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慈恩寺塔)

詩也好懂,就是在春花盛開的日子裡,幾位朋友一起飲酒消解春天的愁悶,醉中折斷花枝當作酒籌。忽然就想起去了遠方的好友元稹,計算行程,他今天該是到了梁州了。老白的詩差不多都是這樣,就是大白話,更何況,這是即席詠詩,幾乎可以算是隨手拈來,遣詞造句完全不事雕琢,詩意樸素而又淺顯。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詩詞酒籌)

當一個人遠行,惦念和計算他的行程的人,該一定是這個人最親的人了吧!比如:如果我們遠行,能掐著指頭算出我們的準確行程的,多半是母親。但白居易就算準了元稹的行程。這一天元稹確實走到了梁州。這已經足見兩人友情之篤。神奇的是——

元稹當天也寫了一首詩,甚至還跟白居易用了同一個韻。元稹的詩寫道:「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最為神奇的是詩題之下元稹寫了一篇小序,序中寫道:「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使已傳呼報曉矣。」

厲害吧,元稹夢到跟李杓直,白居易一同遊玩,他夢中的事,同時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白居易身上,甚至同游的人,同游的地方,元稹也夢到了。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白行簡和元稹像)

有人懷疑說,這件事,很可能是兩個人事後「串台詞」串出來的。其實,這兩首詩並不單獨記在兩人的詩集里,還同時被白行簡(白居易的弟弟,也是同游當事人之一)記到了自己的作品《三夢記》里,原文很詳細: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為監察御史,奉使劍外。去逾旬,予與仲兄樂天,隴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詣慈恩佛舍,遍歷僧院,淹留移時。日已晚,同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對酬,甚歡暢。兄停杯久之,曰:『微之當達梁矣。』命題一篇於屋壁……「這首詩就是上面提到的白居易的詩。注意,白居易的這首詩,是寫在牆上的。後續還有: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行簡《三夢記》書影)

」……實二十一日也。十許日,會梁州使適至,獲微之書一函,後寄《紀夢詩》一篇……「白行簡算計書信行程給了自己的判斷:「日月與游寺題詩日月率同,蓋所謂此有所為而彼夢之者矣。」言下之意:我們這邊遊玩,元稹同日在梁州做夢,真的好神奇!

或者又有人說,白行簡跟白居易是兄弟,這個證據不算數。更何況,《三夢記》本身就是唐傳奇性質,不能算有效證據,就算是證據,也只是個「孤證」,不足為證!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三游洞三人全身像)

同游的還有李建李杓直,可惜他留下來的文字太少且散亂,實在找不到相關的內容,當事人李杓直這條線索斷掉了。

能成為另一個證據的只有稍晚一些的孟棨所作《本事詩》一書,該書一共七卷,主要記錄唐代詩人的奇聞逸事,著名的詩壇事件被他記錄下來的有很多,比如張九齡《海燕》詩的成因,賀知章稱李白「謫仙」的來由,韓翃與柳氏「章台柳」的故事,劉禹錫的「前度劉郎」,崔護的「人面桃花」,杜牧的「三年(後作十年)一覺揚州夢」等等都源自本書,元白這件事記在第五卷《征異》里,顯然,孟棨認為他們這件事,非常「靈異」!

唐詩閑讀:「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孟棨《本事詩》書影)

孟棨是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進士,據他自己作序說,《本事詩》成書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十一月,這個時間點,比故事發生日,不到80年,離白居易去世,才剛好40年,還不到胡說八道的時間,因此所記應當可信。

《本事詩》里記了那麼多詩人軼事,往往被人當作確有其事,而元白這件事,偏有很多人不信,我其實也找不到更多的證據,只是越讀白居易與元稹兩人寫的詩,就越相信兩人友誼已經到了心靈相通的地步,於是我只能安慰自己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唐詩閑讀】171,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44課:接吻中的「吻」指的是什麼?
唐詩閑讀:「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