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紂王死後,商容、飛廉都幹了些什麼?他倆誰更值得敬重?

紂王死後,商容、飛廉都幹了些什麼?他倆誰更值得敬重?

《歪歪侃封神》第355期

文/斯文卿相

商容、飛廉都是紂王大臣,那麼,紂王死後,商容、飛廉都幹了些什麼?他倆誰更值得敬重?

商容,封神演義里說他是殷商首相,紂王七年,勸紂王去女媧宮降香,其後妲己進宮,讓紂王沉湎美色,荒於政事,導致諸侯反叛,天下洶洶,商容實在看不下去,與杜元銑、梅伯等入宮勸諫,見紂王處死杜元銑、梅伯之後,嚇得鉗口不言。

「把成湯社稷拋於一旁,揚鞭而去」,乞骸骨還鄉,回家養老去了,數年之後,紂王追殺長子殷郊、次子殷洪,動搖國之綱本,商容又看不下去,入朝歌勸諫,這回徹底惹怒紂王,要武士將其當庭「金瓜擊死。

危急關頭,商容一聲大喝「誰敢拿我!我乃三世之股肱,託孤之大臣!」,等於告訴紂王,你沒資格處死我,沒資格怎麼辦?就這麼走了?當然不可能!指著紂王鼻子一通臭罵,然後,一頭撞到龍盤石柱上面,死了,以後加封為玉堂星。

這就是「九間殿商容死節」,如果商容真是這樣,那他的確是個忠臣,可事實呢?

歷史上真有商容這個人,當然,他不是首相,因為殷商時期還沒首相這個職務,「相」倒是有,不過只是家臣,顯然不適合商容的身份,《韓詩外傳》、《史記》等古籍上說,商容是三朝老臣不假,但他只是禮樂大臣,紂王變壞以後,曾跟在馬車夫後面向紂王進諫。

跟在馬車夫後面,應該是既沒看準時機,也沒選擇說話方式,很直白的跟紂王啰嗦了幾句,紂王自然聽不進去,聽不進去怎麼辦?商容便認為殷商已經無藥可救,遂辭官不做,到太行山隱居去了。這一點倒是跟封神演義相吻合,不過不同的是,辭官之後,他再也沒見過紂王,也沒有死,倒是見過周武王,而且還是在紂王鹿台自殺,周朝建立以後。

紂王死後,周朝建立,周武王聽說他是個大大的能人,於是千方百計的找到他,邀請他出山,並打算賜予三公的高位,可商容呢,卻苦笑著說:「我不能勸諫紂王,是為不智;紂王死後,又不能替他盡節,是為不勇,如此不智不勇之人,還有臉出山做官嗎?」

很直接的拒絕了周武王的好意,鬧得周武王很下不來台,下不來台怎麼辦?「表商容之閭」,給商容樹了一塊牌坊,以嘉獎商容的方式,狠狠的表達了一下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之後,這事兒就沒有下文了。

從這個層面上看,商容只能算賢人,並不是忠臣,更何況,他自己都認為自己不智不勇,沒資格做官呢,那麼,封神演義里極力詆毀的飛廉呢?

封神演義里的飛廉,是費仲之後,紂王寵信的一個大奸臣,怎麼拍紂王馬屁不算,尤其可惡的是,還在姜子牙率大軍打入朝歌之後,把紂王的傳國玉璽偷出來,獻給周武王,打算靠這個功勞繼續當官,因此成投機小人,被姜子牙斬首,以後當了個冰消瓦解之正神,那麼,飛廉真有那麼可惡嗎?

封神演義里說,費仲之後,紂王寵信飛廉是有根據的 ,因為他倆同是伯益後裔,都姓嬴,都是秦始皇的祖上,費仲、飛廉是什麼關係,史書上並沒有明說,但他倆出自同一氏族是毋庸置疑的,歪歪在第353期說過,費仲是紂王破格提拔的大臣,飛廉也是,與飛廉一起被破格提拔的,還有封神演義里叫飛廉長兄,但事實是他兒子的惡來。

封神演義里說惡來也是個大奸臣,既然如此,那三國演義當中,曹操一見典韋,就開心的稱他為古之惡來,不是一見面就說典韋是個大奸臣嗎?曹操如果這麼挖苦人,那還怎麼收攬人心,事實上,他將典韋稱之為古之惡來,是誇獎典韋的武力,能跟古時候有名的勇士惡來相提並論。

紂王有本事,飛廉、惡來這對父子當然也不例外,他倆雖然出身不怎麼高貴,但都是以「材」見幸於紂王,有被紂王看得上的本事,其中,惡來當然是絕力,大力士,武力相當了不起,比典韋還要厲害;飛廉呢,善走,按照他們氏族的特長以及當時的說法,應該是特別善於駕車。

這對父子,惡來因絕力,被紂王提拔成貼身侍衛,飛廉特別善於駕車,所以能替紂王出外辦事。周武王打進朝歌后,惡來為保護紂王,血戰而死,為殷商天下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那麼,他的父親飛廉呢,紂王死後,轉而巴結周武王去了?當然沒有。

周武王、姜子牙率軍攻打朝歌之前,飛廉就奉紂王之命,在山西一帶辦事,具體辦什麼事有多種說法,這裡不一一列舉,反正等他事情辦完,紂王已經死了,商朝已經滅亡了。紂王死後,飛廉該怎麼辦?

向周武王投降,或者像商容一樣避世隱居,當個大大的賢人,不是,他的做法跟為紂王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的兒子惡來一樣,同樣可歌可泣。紂王雖死,但飛廉作為臣下,奉紂王之命辦事,辦成之後是一定要復命呢,否則,就不合乎禮法,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殷商,認為帝,也就是天神,是他們的祖先帝嚳,以後歷代帝王死後,都會上天陪伴帝,在帝左右,所以他們祭天就等於是祭祖。

根據這個傳統,飛廉在太岳山築壇祭天,向紂王復命,築壇過程中,史書上說挖出了一個石棺,石棺上還有銘文,上面寫著:「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

什麼意思?簡單點說,天神賜予石棺,光耀你的氏族,飛廉還活著,就賜予石棺,而且只光耀氏族,為什麼?

古人遣詞造句真是含蓄,因為飛廉與費仲一樣,都是「殷人不喜」,也就是殷商貴族都不喜歡的壞人,所以,他的死不能有絲毫光彩,總之呢,飛廉自殺了,還用上了那個石棺,死後就埋葬在築壇祭天的地方。

父子二人,兒子為紂王戰死,父親為紂王盡節,飛廉自殺的地方在太華山,商容隱居的地方在太行山,太華山距太行山能有多遠?同一個地方,紂王死後,商容、飛廉的作為,區別怎麼就那麼大呢。

結果,逃避的商容成了千古傳頌的忠臣,盡節的飛廉成了後人叱罵的惡人,如果非要比較他倆誰更值得敬重?個人認為,自然是忠於所事,百死無悔的飛廉,如果像飛廉這樣的人也算惡人的話,那麼,這樣的「惡人」,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歡迎關注,共話封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中,姜文煥比紂王還要厲害,這是真的嗎?
文殊、慈航、普賢投奔西方教後,為什麼沒有成佛?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