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乾瘦的老漢不是名將,卻在中國危難時刻,率領全家衝上戰場

這個乾瘦的老漢不是名將,卻在中國危難時刻,率領全家衝上戰場

在中國被列強欺壓的年代,中國人總說自己人「崇洋媚外」「不團結」「像一盤散沙」,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只是我們自己人對自己的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面對內外形勢的逼迫,和某些對外諂媚的群體行為,人們往往忽視了更多的人都在默默無聲的抗爭,就跟現在的人總是感嘆「世風日下」一樣,其實世道並沒有更壞,只不過是科技發達了,輿論傳播的更快了,而人們顯然是對那些「負面」輿論「更感興趣」而已。

當中國是受害者時,我們往往會更關注那些負面的原因,樹立典型的「壞形象」,這樣就有所指責了,這是人性,但同時在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出現是,光輝的形象又會出現,激發人們的愛國和嚮往正義的決心,在多年的抵禦外國侵略的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當然也有過很多振奮人心的時刻,最後的結果是中國人贏了,說明中國還是英雄多啊。

今天我們說到的這個人物出生在19世紀80年代,那時正是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還在苟延殘喘之時,范築先就在這樣一個多風多雨的時代經歷了中國最多變和痛苦的時期。這個最苦年代的貧農,小時候在南彥寺村群眾集資的義學學習,成績非常好,於是勵志長大做對國家有用的人,但13歲因父去世輟了學。

長大後的范築先在北洋軍中找到了報國的方向,他以優異的成績在軍中連升,而常年接觸國家最黑暗一面的范築先知道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國才是國家唯一的出路,後又參加支持辛亥革命。不過辛亥革命並不徹底,接著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黑暗時刻,范築先的初心難以實現,又對軍閥們的利益爭奪非常厭倦,於是任中央陸軍第四師炮兵營長、補充團長、師參謀長和第八旅旅長的范築先告老還鄉了。

一心為國的人總是會在正義的時刻走上前台,范築先先後參加北伐和中原大戰,並在軍中擔任參議、參謀長等重要職務。1932年5月,范築先成了山東省沂水縣縣長,第三路軍指揮部軍法處處長。正直的人總是受到老百姓的愛戴,范築先就是如此,他為官十分清廉,為百姓做實事。范築先升任聊城縣縣長的時候沂水百姓對他依依不捨。

七七事變之後,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上下堅決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日本進犯黃河北岸之時,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電令撤退,而這個乾瘦的白鬍子老漢范築先對這種不抵抗的行為果斷拒絕,他在聊城通電全體軍民,「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肝腦塗地,亦所不惜」,引起的舉國矚目。在之後的抗日戰鬥中,年近花甲的范築先身先士卒,從來不畏生死,總戰鬥在抗日的第一戰線上。

范築先跟軍隊聯合消滅了大量日軍,屢獲戰功。在1938年8月的一天,這個乾瘦老漢的次子--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長范樹民--在濟南戰役中揮灑完了最後一滴血,為中國勝利的那一天殉國了。范築先說兒子死得其所,家中子女全部奔赴抗日戰場,范築先把自己的長子、長女和三女兒都送去延安抗日,甚至還讓20歲的二女兒范樹琨擔任了挺進大隊隊長。

11月14日,在日軍包圍聊城的戰役中,范築先面對不斷增援的日軍誓死抵抗,手臂受重傷依然奮戰在第一線,激烈的巷戰中,范築先最後因為寡不敵眾眼看就要被活捉了,他不甘心被日本人抓住,舉槍自戕,倒在了血泊之中。中國共產黨給予了范築先最高的評價,2014年,范築先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成為邯鄲市唯一列入人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一個強大的帝國,實力縮減大半仍然大敗三大強國,依然最強
一商人,六年從苦力到首富,傾盡家財助力中國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