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血壓和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有啥不一樣?哪個危害性大?

高血壓和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有啥不一樣?哪個危害性大?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無論是高血壓還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導致心、腦、眼、腎等主要器官的損害,心梗、腦梗、腦出血、失明、尿毒症等病變常常是患者最終的結局。而這些病變發生的病理基礎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但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所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還是有所不同的,這與兩種疾病對血管的損傷機制有關。

先來了解一下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過程,分為幾個環節:

首先,血管內皮受到損傷產生「小傷口」,就像皮膚破損後為細菌侵入提供了機會一樣,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如脂肪等流經血管時,會受到較大的阻力和摩擦而易於發生沉積。

其次,脂肪等大分子物質沉積在血管內皮中,刺激機體啟動清除機制,大量的吞噬細胞趕來吞噬脂肪,隨著脂肪過量沉積,最終導致吞噬細胞不堪負重而受損死亡,發生類似細菌感染化膿一樣的炎性反應,脂肪發生變性形成像「粥」一樣的物質破壞並取代血管的正常結構,動脈粥樣硬化便發生了。

第三,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進展,粥樣脂質化物質聚集成團塊,就成為平常所說的斑塊。斑塊向血管管腔凸出造成血管狹窄阻礙血流,引起缺血性疾病發生;如果斑塊發生破裂,其中的粥狀物暴露在血液中,會引來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梗死性疾病發生;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血管彈性下降、脆性增加,如發生破裂則會引起出血性疾病。

再來看高血壓和糖尿病在動脈粥樣硬化中起著什麼作用,有些啥區別?

高血壓使血管承受的壓力增加,而大血管還承擔著向分支血管分流血液的功能,因此所受的壓力相對較大,特別是血管的分叉處受到血流的衝擊力會更大,因此高血壓患者大血管受到的損害相對更大,這也是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的分叉處最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形成斑塊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全身血液都處於高血糖狀態,使得血液的滲透壓升高,會導致全身血管、組織脫水等而引起損傷,因而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瀰漫性的,尤其是小血管會首先受累而發生病變,這也是為什麼糖尿病人大多以四肢皮膚瘙癢、麻木、刺痛等為主要表現的周圍神經病變為最先發生的併發症的原因。

綜上所述,高血壓和糖尿病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中都是最基礎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更容易從小血管的損傷超始,病程中引起併發症種類更多,可以說是百病之源;而高血壓導致的併發症更多地表現在對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上,一旦發生更為嚴重,危險性也更大。但二者的最終結局是一樣的,心腦血管病、腎衰竭等都是最終的死因。

也正如此,要避免這些後果的發生,控制好血壓、血糖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降低血脂,減少脂肪沉積的機會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對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在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發生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各項指標的控制目標是:

血糖理想控制目標: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血糖一般控制目標: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0mmol/L

血壓理想控制目標:小於120/80mmHg

血壓一般控制目標:低於140/90mmHg

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控制目標:小於1.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一般控制目標:小於2.6mmol/L

【如果此文幫到了你,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聽健康 的精彩文章:

體檢發現頸動脈增厚有輕度粥樣硬化,及時治療能逆轉嗎?如何做?
第一次腦梗後再次腦梗的可能性有多大?短的隔多長時間會發生?

TAG:天天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