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

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1],去此十萬億剎[2],其佛世界,名曰安樂[3]。」

【章旨】

迷成十萬,悟則目前。若欲生西,只須放下。放下即西,見性是佛。

【譯文】

阿難問佛:「法藏菩薩,今已成佛,還是直至如今,而未成佛?」

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距此娑婆,十萬億剎土之遙,其佛世界,名曰極樂。」

【釋義】

阿難問曰:「法藏菩薩,今已成佛?」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

問:娑婆世界,安樂世界,兩者之間,究竟多遠?

答曰:「十萬億剎」之遙。著一相,則一剎。著二相,則二剎。著無量相,則無量剎。無量剎土,大數而喻,名曰十萬億剎。

一切色相,於自性中,幻生幻滅,本無實際。迷自性,則有十萬億剎之遙,何時得達?悟自心,則一剎亦無,說甚十萬?

蓮池大師云:「若知本體不離當處,則非生彼國,乃生此國耳。雖雲十萬億程,何曾咫尺動步?故謂不勞彈指到西方也。如其真如不守自性,五道隨緣,則是窮子旅泊他鄉,應歸故里。」[4]又云:「只平常念去,但念不忘,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凈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5]

蕅益大師云:「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6]

徹悟大師云:「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橫遍豎窮,當體無外,彌陀凈土,總在其中。」[7]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既然「不離於當念」,那麼,往生凈土,又生哪裡?根塵脫落,生入自心,是名真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也。

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既然「不隔於毫端」,那麼,到達彼岸,又到何處?彼此消融,全體一味,是名真彼岸。到則決定到,不離於當下。

不悟自性,勤苦修行,盡未來際,不達悉地。極樂世界,只在當下,著相外求,永不可得。

悟了自性,行無為行,經幻塵劫,當下即到。十方凈土,不出一心,離心外求,則非佛法。

——————



[1]西方:西方,不是一個物理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表示放下之處,表示回歸之處。糾纏即娑婆,放下是西方。外求即娑婆,回歸是西方。

[2]十萬億剎:十萬億剎,不是一個物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著一相,即一剎。著無量相,即無量剎。以數作喻,名曰十萬億剎。

[3]安樂:亦名極樂,亦名回歸本源之樂。

[4]《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第三。《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五六頁下。

[5]《禪關策進》。《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一一〇四頁下。

[6]《凈土十要》卷第一。《卍續藏》第六十一冊,第六四五頁上。

[7]《徹悟禪師語錄》卷上。《卍續藏》第六十二冊,第三三二頁下。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悟後不務實修者,請以此為鑒
明心見性者,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