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兵器時代的巔峰?綉春刀可不是明代錦衣衛的標配

冷兵器時代的巔峰?綉春刀可不是明代錦衣衛的標配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韋月丁

01. 兩部《綉春刀》為沉寂已久的武俠電影注入強心劑

2014年,路陽導演的《綉春刀》「出鞘」,攪動武俠電影市場一池春水。

影片以精彩的武打設計、精良的服化道呈現、敵我難分的故事情節,博得極佳口碑,也為多年來疲軟的武俠電影類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綉春刀》劇照,錦衣衛三兄弟手執綉春刀,但細看三把刀,長度、刃口皆不同

電影用冷峻的影像風格,繪就了明末崇禎年間,一場錦衣衛三兄弟追殺閹黨首領魏忠賢,卻又陷入重重宮廷陰謀的連環好戲。

2017年,《綉春刀Ⅱ:修羅戰場》延續首部製作班底,「顏值擔當」張震再飾演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一角,女主北齋則由楊冪扮演。

作為前傳,影片將故事設定在明天啟年間,沈煉在追查案件中被誣陷,為了自證清白,與少女畫家北齋、同僚裴綸協力查明真相、逃避追殺。

《綉春刀Ⅱ:修羅戰場》劇照,楊冪飾演少女畫家北齋,精良的攝影構圖符合黃金分割率

幾番大逆轉後,結局是:皇上才是幕後的操縱者,大BOSS。渺小的錦衣衛個體,是當政者的爪牙,終究也是政治權力的犧牲品。直如片名所示,修羅乃天龍八部之一。修羅戰場模糊了善惡界限、是非曲直。沈煉一行身陷逆境,面臨愛情、友情的多重背叛,最後在懸崖邊困獸一戰,直至筋疲力盡,命懸一線。

總的說來,這兩部《綉春刀》的完成度非常高。

而片中的眾多武器,紛繁登場,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這把綉春刀。

龍泉匠人打造的綉春刀複製品,總長81厘米,刃長52厘米,柄長30厘米,刃寬4.9厘米,刃厚0.7厘米

02. 綉春刀很有可能只是皇帝賞賜錦衣衛的一種佩身禮器

影片未上映時,《綉春刀》的片名在網路上激起各種版本的理解,有認為是女性用的繡花針(大概是聯想到了東方不敗),有理解為莊稼用具(腦迴路清奇)。

導演路陽站出來正名:「飛魚服是明代特務組織錦衣衛的制服,綉春刀則是錦衣衛的武器。」

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錦衣衛佩綉春刀,見諸史書的記載並不多;而錦衣衛使用綉春刀與敵人對戰,則更是付之闕如。

《張爵暨妻王氏合葬志》是北京市丰台區永定門外蒲黃榆出土的墓誌,撰寫時間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圖/張爵暨妻王氏合葬志,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其中寫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張爵「侍駕巡幸山陵,授錦衣衛堂上僉書,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綉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

嘉靖十八年(1539年),皇帝巡幸承天,特命張爵「充前驅使事,一切機務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揮僉事俸。自發駕以至迴鑾,飛魚蟒衣、帑金、廄馬、酒飯之賜,及宣召面諭之優,不可枚舉。」

這兩句分別提及綉春刀、飛魚服,是皇帝特賜的尊貴之物,可見它們稱得上是錦衣衛指揮官的高配,而並非普通錦衣衛的標配。

圖/張震所飾沈煉穿著飛魚服,但影片中該服裝的飛魚紋並不明顯

錦衣衛全稱錦衣衛指揮使司,一般印象中,錦衣衛等同於明代的特務機構。

《明史》中記道:「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勛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

錦衣衛撫司分南北二部,北鎮撫司專治刑獄,直接奉旨行事,用刑尤為酷烈。電影《綉春刀》中的主角沈煉等即分屬北鎮。

但我們在注意到錦衣衛酷烈暴行的同時,通常忽略了他們所承擔著的另一個重要職責——「侍衛」皇家。

錦衣衛的前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儀鸞司。顧名思義,即護衛皇宮的親軍,負責皇帝出巡儀仗。

皇帝巡幸出行,錦衣衛承擔儀仗工作,有人執華蓋,擎旗子,也有人腰綁佩刀等裝飾。這一風氣貫穿有明一代始終。

圖/《皇朝禮器圖式》是記載清代典章制度類器物的政書。圖為皇帝出行儀仗中所用到的長壽幢。明清兩代,大到皇帝,小到官員,都有儀仗隊,清承明制,都有詳細的規定,不可僭越。圖為故宮武英殿刻本

根據《大明會典》《皇明典禮志》等記載:

「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綉春刀、椰瓢、茄帶。」

「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綉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由此,綉春刀很有可能只是錦衣衛佩帶的一種禮器。

《明史·職官志五》也記道:

「錦衣衛……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綉春刀,侍左右。」

綉春刀是朝廷定製的佩刀,裝飾精良考究,作為儀仗之用,應確鑿無疑。

而且綉春刀並非錦衣衛專用,具有一定品級的文武大臣扈從皇帝車駕時也會獲賜綉春刀。這一點不應忽略。

03. 綉春刀能否用於實戰,其殺傷指數究竟幾何,目前所做都是推斷

問題在於:「綉春刀」除了在隨從儀仗中擺擺樣子外,究竟能不能應用於實戰?

作為冷兵器,綉春刀的殺傷指數高不高?

因為目前沒有任何出土的綉春刀實物做佐證,而史書中的記載又語焉不詳,故不能輕易下斷言。

但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出警入蹕圖》透露了蛛絲馬跡。該長卷描繪明皇出京謁陵,再乘船循水路返回北京的故事。

圖/明人繪《出警入蹕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目前較多人根據此畫推斷認為,綉春刀的樣式就是明代常見的腰刀,全身弧度較大,便於快速拔出。

但究竟畫中哪一把侍衛佩刀,才是真正的綉春刀,還有爭議。

有人認為,紅衣侍衛佩帶的刀即綉春刀。每把刀都專配黃金刀鞘,鞘下面附鞘裙,裙底織有排穗。

但是細看兩名侍衛,蘭指修長,舉止優容,其中一位珍珠耳環明顯可見,顯然是太監形象。當然,也並不能就此排除這種刀就是綉春刀的可能性。

圖/明人繪《出警入蹕圖》,局部,兩位紅衣侍衛佩帶的刀裝飾繁複,刀鞘下面有鞘裙,裙底織有排穗

圖/明人繪《出警入蹕圖》,局部,此圖中普通步兵所拿的長刀,也具有一定弧度,但沒有刀鞘和裝飾

《大明會典》中還記有:「凡大朝賀,御殿。掌領侍衛官,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綉春刀。」

按此形象索稽,《出警入蹕圖》中有三名皇帝的貼身侍衛,頭戴鳳翅盔,身穿鎖子甲,與《大明會典》描述的皇帝近衛形象極為接近。為首的一名高舉皇帝御劍,三名侍衛腰間均配有腰刀。

由於腰刀的刀身有一定弧度的彎曲,刀尖銳利輕薄,冷兵器專家認為與雁翎刀的型制相仿。

由此看來,綉春刀即雁翎刀的高級定製版,此說似乎更為妥帖。

圖/明人繪《出警入蹕圖》,局部,皇帝近衛的腰間佩刀呈雁翎刀形制

圖/明末清初雁翅刀。此刀刃長7-8厘米,銅質鎏金裝具,高浮雕龍紋飾,做工精細,級別頗高。明末清初雁翅刀,做工精細,方裝,裝具難得保存完好。明末清初雁翅刀,刀身分段血槽,嵌七星,裝具為方裝,銅質鎏金

但嚴謹些、負責任地說,以上這些推斷都是臆測,《出警入蹕圖》也並沒有明確說明哪些人的佩刀就是綉春刀,所以籠罩在綉春刀上的迷霧依舊重重。


04.肅殺之氣的錦衣衛佩刀為什麼取「綉春」這樣浪漫的名字?

這個問題已有人做過梳理。

大體的邏輯是從唐杜甫的詩,到宋代的園子,再到明代的刀。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作《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詩,中有「此行入奏計未小,密奉聖旨恩宜殊。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一句。

南宋高定子寫有《綉春園記》:

「予昔經行得綉春堂於酒名,朅來將漕,訪其堂無有也,問遺址亦未知何所。客為予言,綉春焉所取名?予謂之曰,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乃杜少陵入奏行之句,此嘉名也。」

高定子墓。高定子,生於宋孝宗淳熙四年,卒於理宗淳祐七年,年七十一歲。博通六經。事迹載《宋史·高定子傳

逮及明代,明人將錦衣衛、御林軍佩刀稱作「綉春刀」。有人認為這是「語出有典,以示錦衣衛、御林軍與皇家的關係密切」。

這種說法比較牽強,因為缺少關鍵的證據證明明人取名是參考了杜甫的詩句,並且綉春刀不僅只有錦衣衛可以使用,明朝的大臣功臣都有被賞賜綉春刀的記錄,所以整條證據鏈不能成立。

但反過來,又不能提出新證來確切地追溯到「綉春刀」之名出處。故列此存疑。

參考文獻:

愛如生古籍庫

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資料庫

《錦衣衛真的是用綉春刀的嗎?》,載《都市快報》2014年8月21日D02版

《歷史上真實的綉春刀什麼樣?有多長?還原電影錦衣衛綉春刀》,載《今日臨沂》2017年7月20日

《歷史上的綉春刀究竟長什麼樣子? 》,冷兵器百科-搜狐,2017年10月1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軍事生涯中最大恥辱,將副手張郃的頭顱拱手奉送給諸葛亮
這一仗,8千之眾力挫10萬強敵,打得敵軍大將逃回後見人就哭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