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點外賣頻率高的大學生更抑鬱? 專家:體現社交弱化

點外賣頻率高的大學生更抑鬱? 專家:體現社交弱化

IT之家4月29日消息 日前,中國社科院公布了2018年「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研究結果,該研究對全國18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進行調查,數據顯示,點外賣頻率越高的大學生,其自評身體和心理健康測量得分越差,抑鬱得分也越高。點外賣和健康之間是否具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研究,點外賣頻率與大學生的抑鬱傾向程度呈正相關的關係,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高頻點外賣會導致抑鬱,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兩個現狀大學生的社交弱化和大學生在選擇上的主觀能動性。

專家認為,吃飯是門檻最低的社交活動,長時間不跟人交流,溝通能力會退化,抑鬱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大學校園裡,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很多大學生吃飯不去食堂排隊,選擇點外賣,不與人交流,默默吃完一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的大學生更迷戀「屏社交」,一塊屏幕解決多樣生活需求,對於現實的社交需求漸漸淡化,對現實中的群體認同漸漸減弱。比起現實社交,屏幕下的當代大學生雖然在溝通成本低的網路社交中找到了群體參與感和認同感,但這並不能妨礙他們從心底感受到孤獨。

已有的研究已經證明,沉迷在網路社交中的溝通,卻恐懼於現實社交中的聯繫,長此以往,自然會導致內心情緒悲觀化。這也是屏幕背後的青年一代所面臨的社交現狀。當代大學生豐富優越的物質條件使得他們更加註重自我需求的滿足,更加註重個性化選擇。高頻點外賣,可能是追求多元的飲食口味,可能是對學校食堂並不滿意。他們敢於直面需求並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這說明,在選擇上,他們具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

所以說,大學生的抑鬱傾向程度不是點外賣一個單項要素能決定的。但得看到,國內的抑鬱症患者中,大學生所佔比例正在逐年遞增。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有過抑鬱癥狀。學校應該經常性的關注學生的一些心理訴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 的精彩文章:

小米6推送最後一個安卓8.0開發版
美的再訪第一渠道蘇寧 密謀518搶空調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