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俄媒稱現代航母難逢敵手 或許只能讓核武器出馬

俄媒稱現代航母難逢敵手 或許只能讓核武器出馬

圖為美國福特級航母。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4月28日發表伊利亞·克拉姆尼克的文章《海上霸主——現代航母的威脅何在》稱,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洪博培把集結在地中海的2艘美國核動力航母稱為「20萬噸級浮動外交」,這番不怎麼外交式的聲明讓人對航母及其編隊的戰力究竟如何產生了興趣,《消息報》帶您了解現代航母的實力。現將全文編譯如下:

本質:移動空軍基地

現代美國航母的本質就是能在大洋迅速移動、確保美軍戰機隨時隨地發動攻擊的移動空軍基地。二戰後航母走了2條進化之路:海軍既要部署體型更大、航程更遠、負載更多的飛機,又要提高航母自持力,減輕保障力量的負擔。

美國用來終結二戰的3萬噸級埃塞克斯級航母在戰後又服役了幾十年。但上世紀50年代就發現,它們即使經過改造也無法正常部署和使用新一代戰機——因為機庫和飛行甲板的尺寸不夠大。

二戰後服役的4.5萬噸級中途島級航母雖然好用一些,但甲板空間仍然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途島級的能力,導致在上世紀70年代沒能部署F-14戰機,但這也不妨礙其服役至冷戰結束。最終,美國海軍提出了「超級航母」的概念,主要特點是能夠搭載更多大型戰機。

初代「超級航母」是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的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母。它們服役至90年代末,幾乎參與了冷戰時期的所有重大衝突和緊張事態。

升級版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造的小鷹級航母,其總體結構成為下一代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模板。不過,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是「企業」號,只是由於建造昂貴而複雜——核動力裝置由8座反應堆組成,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尼米茲級則是「滿足所有需要的東西」:這種搭載大型戰機、自持力強大的巨型軍艦能支持戰機在1個月內密集出動,而不像前代只有8至10天。

機型:簡約並不簡單

回顧一下美國艦載機聯隊的組成就會發現,其機型與上世紀70、80年代相比明顯單調了許多:不光是單個機型,就連某些系列飛機都不再使用。比如,F-14戰鬥機、A-6攻擊機、A-7攻擊機、S-3反潛機都已成為過去。

艦載機的部分作用被其他類型的飛機替代,比如,有人認為,反潛防禦用直升機就足夠了(儘管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種觀點),還有部分任務交給了其他系統——現在,航母編隊的防空反導任務由「宙斯盾」戰鬥指揮系統承擔,其主要組件是護航艦的雷達和防空導彈。爭奪制空權和打擊地面目標才是多功能戰機的專屬任務——F/A-18「大黃蜂」戰機(最新一代是「超級大黃蜂」)及在其基礎上研製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如今的艦載機聯隊是什麼樣呢?讓我們以地中海爭霸的主角之一——「約翰·斯滕尼斯」號航母搭載的第9艦載機聯隊為例來看一下。

它由9個飛行中隊組成。核心是3個F/A-18E中隊和1個F/A-18F中隊。「咆哮者」電子戰飛機中隊、E-2C「鷹眼」預警機中隊、2個直升機中隊和1個軍用運輸機中隊負責保障戰鬥機的行動。

該聯隊總共有70多架飛機,核心是40多架多功能戰機,這個數量是多還是少?以俄羅斯空天軍的標準,70架飛機能組成1個執行重大戰役任務的混成航空師。40多架多功能戰機儘管不能呼風喚雨和贏得戰爭,但也是任何戰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如今,美國海軍共有9個活躍的艦載機聯隊。

戰力:強大難逢敵手

乍一看來,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的實力比不上飛機數量多好幾倍的空軍。但航母迅速抵達指定水域的能力使其擁有遠比空軍部隊更多的可能,調動空軍需要更多時間和相應地面設施。

海軍航空兵在海上衝突中的意義更大,自1944年夏天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殲滅以來,美軍艦載機部隊在海上難逢敵手。

如果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美國海軍航空兵將對俄艦隊在沿岸飛機行動半徑以外的任何行動構成重大威脅,甚至可能攻擊俄方沿海基地。

艦載機的使用成本當然遠高於同等數量的空軍飛機,但這種情況下,艦載機有更強大的戰力作為依據。

主要問題在於,航母戰鬥群是防禦能力更強的目標——消滅它需要調集潛艇、水面艦艇、飛機等各種重要力量,還要有衛星群的配合。在必要情況下,或許只能依靠核武器來彌補這些力量的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防務 的精彩文章:

人為還是戰機因素?日本失事F-35A飛行員曾說「訓練停止」
菲副防長:美不會因菲採購俄武器而實施制裁

TAG:參考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