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應不應該陪著孩子做作業

應不應該陪著孩子做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讓很多家長一度面臨精神崩潰,很多家長問,不知道應不應該陪著孩子做作業,如果陪,要怎麼陪才不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如果不陪著,又擔心孩子完不成作業,很糾結。

其實,我主張父母陪伴孩子,但是,陪伴孩子不只是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也不是完全代替孩子,而是父母要能夠在場,該參與的參與,對於該具體指導的,能指導得更到位一些。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指導孩子的學習。

01孩子上一年級後,每天回來都要做一些家庭作業,有一些是書面作業,有一些是口頭作業,比如英語的作業,還有一些手工作業。

面對這些作業,孩子就會自然地要求爸爸媽媽來陪他一起做。這時,爸爸媽媽就會困惑了。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做作業呢?陪孩子做作業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呢?整天這樣陪孩子做作業,會不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呢?特別是在陪的過程中,如果孩子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要爸爸媽媽幫忙,就要爸爸媽媽協助,這不是變成爸爸媽媽的作業了嗎?

學習本來是小朋友自己的事情,怎麼能讓爸爸媽媽介入其中呢?這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當然,還有一些父母的困惑是:「我如果陪著孩子做作業,我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我很忙啊。為什麼孩子做作業就需要我陪呢?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孩子至少在小學三年級之前都需要父母陪伴著做作業。這個陪伴,首先需要父母在場。這個在場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家的狀態。孩子在做作業,父母需要在家。孩子需要有人關注他的學習,有人督促他的學習,有人在他學習有困難的時候給予直接的、具體的、到位的幫助。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剛上學,有時候,他記不住要做什麼作業,或者他只做了部分作業,有時候也不知道作業的規範。當然,在做作業這件事上,孩子還會有其他情況。當孩子遇到困難,也不知道向誰求助時,父母在場陪伴孩子就顯得非常重要。

02父母陪孩子做作業,能在家庭里為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父母不能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忙著玩樂,比如看電視。我把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叫作作業時間。

在孩子剛開始接觸作業的時候,父母應該陪在孩子身邊,先不要想孩子會不會形成依賴。事實上,人的成長就是從依賴到逐漸減少依賴,再到不需要依賴他人的一個過程。所以,孩子需要父母,依賴父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孩子需要他人的幫助和督促,以及他人做出的一些評價,等等。

具體怎麼陪孩子做作業,需要分情況對待。有些作業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有一些作業需要孩子獨立完成。不管是共同完成還是獨立完成,都需要父母的參與。因為即使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業,父母也要檢查一遍並對作業做一下評價。父母需要在孩子的起步階段扶持他,具體地指導他,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父母不要老想著這本來是老師的事情,或者這本來是孩子的事情,不能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事情,就是家庭的事情,這種共同努力一定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特別是在一開始上學的時候,父母就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做作業的意識和學習的習慣,能夠幫助孩子及時地、快速地完成作業,而且完成的作業質量高,學習的習慣也非常好,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專註、更認真、更用心。因此,父母從一開始就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03一些父母向我諮詢:孩子放學回家後是先玩呢,還是先做作業呢?是先吃東西呢,還是先做作業呢?

我說那首先要看一下具體的情況,比如孩子回來得早,那肯定先做作業;如果孩子到了吃飯的時間才回來,那肯定先吃飯。但是,玩肯定要放在完成作業之後。完成作業之後,才能安排具體的玩樂時間和遊戲項目。父母在孩子剛剛上小學時就要特別用心,最好分工協作,並且落實到每一天,在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裡面要全神貫注地幫助孩子、鼓勵孩子。

當然,話說回來,父母也要避免代替孩子完成作業。有的父母嫌孩子慢,嫌孩子寫的作業質量差,所以,父母就著急,不斷地批評孩子。這是很糟糕的做法,它會使得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特別煩躁,特別不自信,最後就變成完全離不開父母的幫助了。這種消極的依賴是最可怕的。孩子完全喪失了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決策的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學校也會強調:父母不應該代替孩子完成作業。

我不主張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媽媽就坐在孩子邊上,眼睛緊緊盯著孩子的陪伴方式。作業還是應該先讓孩子獨立完成,再由父母檢查和評價,而不是孩子每做一道題,父母就檢查一道題。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即使出現差錯,這個差錯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需要孩子獨立去完成的作業就應該讓他獨立去完成。有差錯不要緊,父母和孩子一起來訂正,一起來探討問題所在。

孩子這麼小,才上一年級,專註力和學習力需要慢慢學習才能獲得,而不是天生就具備。父母不要輕易地批評孩子不認真,也不要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不專註。因為所謂的認真和專註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是慢慢形成的一種素養。即使孩子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父母也要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評價他。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引導孩子思考:「你能不能把問題想得更久一點啊?能不能想得更周到一些呢?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想一想這個問題嗎?」然後,父母再跟孩子一起來討論問題。這種談話方式有助於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如果父母老是批評、指責孩子不認真、不專註,孩子反而會產生抵觸心理。

04我主張父母陪伴孩子,但是,陪伴孩子不只是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也不是完全代替孩子,而是父母要能夠在場,該參與的參與,對於該具體指導的,能指導得更到位一些。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相處,指導孩子的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書苑 的精彩文章:

一文說明書法五體!
手抄報,初學教程和素材一學就會,學生必備!

TAG:京師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