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擲彈筒怎麼用?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使用的?

擲彈筒怎麼用?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使用的?

擲彈筒在二戰日軍中大量裝備使用,是一種很有創意和價值的單兵武器。

1904年日俄開戰,俄軍把47毫米臼炮架起來發射,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迫擊炮。被迫擊炮揍的不要不要的日軍非常羨慕,所以仿製了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其中就有一款單兵使用的超輕型迫擊炮,也就是1921年定型的「大正十年式」擲彈筒。

「十年式」擲彈筒全長525毫米,口徑50毫米,重2.6公斤,能發射九一式手榴彈、煙火彈,十式照明彈、信號彈,十一式煙霧彈等,射程在65~175米,彌補了手雷和火箭筒之間的火力空白。

由於採用滑膛結構,「十年式」擲彈筒在實際使用中問題多多,總體評價不高。1922年,日軍決定改進升級。

「十年式」擲彈筒

升級過程非常悲催,1923年關東大地震,所有資料毀於一旦。一直拖到1929年(日本神武紀元2589年),新型擲彈筒才正式定型,這就是日軍在二戰中廣泛裝備的「89式」擲彈筒。

「89式」擲彈筒全長431毫米,炮筒260毫米,口徑50毫米,重4.7公斤。發射專用的89式榴彈和加裝了葯盂的十式手榴彈。一個擲彈筒小組2人,1名射手,1 名彈藥手,可攜帶16枚十式手榴彈。

89式擲彈筒與89式榴彈、十式手榴彈

也正是看中了擲彈筒的優勢,重慶的30兵工廠通過繳獲的戰利品仿製出了27年式擲彈筒,在整個抗造期間生產超過4萬具,而敵後太行兵工廠也使用敵占區的鐵軌和白口生鐵製造出了山寨版,不過因為沒有條件和技術刻劃膛線,這兩種仿製品雖然加長了炮管,但是滑膛結構射程只有250米,精度也更差。

(我軍擲彈筒小組)

在我軍實際使用中,擲彈筒的劣勢也暴露無遺,這玩意兒的操作簡單來說就是跪著左手持筒身,駐板固定,然後右手負責操作擊發引鐵(擲彈筒不是迫發,是拉發),因為沒有精確瞄準具和炮架,基本上只能靠經驗和手感。

(擲彈筒跪姿操作)

日軍由於訓練出色,老鬼子們使用擲彈筒在400米內的命中度能達到85%以上,而我軍則因為缺乏訓練,很多人往往剛學會打槍就上戰場了,擲彈筒的命中率相當感人。但是不管怎麼說,大量仿製擲彈筒的出現減小了中日軍隊之間的火力差距,為抗戰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追趕夢想 的精彩文章:

英國為什麼要將6萬噸「半吊子」新航母賣給印度?
傳說中的准隱形梟龍與殲10C對戰,誰的勝率高?

TAG:追趕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