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2019年的台北和1971年的台北對比,這才叫一手好牌打稀爛

2019年的台北和1971年的台北對比,這才叫一手好牌打稀爛

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2019年的台北和1971年的台北,看看中國台灣「亞洲四小龍」時期的輝煌,以及它的現狀。 2019年的台北,作為台灣省的省會城市,台北如今是什麼發展水平?根據2017年的數據,台北地區生產總值為5412.65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36位,人均GDP為19.682萬元人民幣。

大陸網友們曾做過一個「台灣相當於大陸哪座城市」的投票,得票數第一的城市竟然是安徽省的地級市蚌埠,不過我認真對比了一下GDP數據,發現網友們還是太低估台北了,相比蚌埠台北的發展程度還是要高得多;票數第二的城市南寧,雖然地區生產總值差不多,但台北人均GDP要高很多。綜合來看,現在台北在大陸城市的排名,可能也就是二線城市靠前的水平。

這就是台北最主要的商圈——西門町,這個名字還是來源於日本,如今的西門町看起來,也就是大陸三四線城市商圈的樣子,建築低矮,並不算特別繁華。

台北標誌性的101大樓,建成高度509米,當年可以說是整個亞洲的標誌性建築。因為101大樓,建成時間很早(1998年1月動工,2003年10月大樓主體完工),曾佔據世界第一高樓的位置六年之久,但是現在世界前十高樓排名中,六名位於中國大陸,101大樓已經排到十名開外。

台北101大廈,這棟高樓十多年前就已建好,但一直沒有改變,被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

台北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中心。

再看看1971年的台北,在大陸還處在百廢待興的時候,台北街頭已經有如此繁華之景。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私家汽車。

當時的台北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地資本和技術,利用本地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迅速走上工業化道路,成為經濟火車頭,引起世界矚目。

本來只是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台北,迅速走上工業化道路,一躍成為亞洲經濟中心之一,當年的「四小龍」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70年代台北街頭巨大的電影宣傳海報,當物質生活豐富,人們已經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

1971年的西門町,當時已是一派繁華景象。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四小龍」另外三個: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都是飛速發展,唯有中國台灣越來越差,這到底是大陸發展太快呢,還是中國台灣在停滯不前呢?當年起點如此之高,如今快五十年過去了,還是這個樣子,真是一手好牌打稀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個作者不太冷 的精彩文章:

當中國軍人和韓國軍人同框:有一種差距叫秒殺!

TAG:這個作者不太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