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外資」仍佔主導,北上資金重新凈流入逾50億

「真外資」仍佔主導,北上資金重新凈流入逾50億

近期,A股迎來連續震蕩調整。截至4月29日收盤,三大股指繼續殺跌。儘管如此,29日,北向資金凈流入50.68億元,結束此前連續5個交易凈流出,其中滬股通凈流入41.13億元,深股通凈流入9.55億元。

4月以來,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出。4月25日,外資通過陸股通連續第4個交易日凈賣出,4月以來凈流出金額超過200億元,創下2015年8月以來單月最大凈流出。

除了持續發酵的「真假外資之辯」,目前市場最關心的是在估值調整後,北上資金是否會繼續迴流?股指期貨進一步常態化將如何影響市場?

「真外資」佔主導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北上資金呈現凈流出狀態,但對市場影響很有限,外資的整體佔比僅2%~3%,對市場方向沒有很大影響。「外資之所以近期凈流出,主要是A股今年漲幅已經較高,不僅是外資,中資機構對此也有類似判斷。目前,多空勢力相對均衡。」

此外,不論真、假外資,只要在合規的基礎上進行投資,並無傷大雅。「只要不是集體用賬戶操縱,其實通過陸股通投資A股並不會違規,在香港市場配資再通過陸股通投資A股也不少見。」一位此前在香港某券商任職的私募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香港是自由港,各種加槓桿的做法比境內更加豐富,渦輪、新股配資等做法有很長的歷史,當然從事融資和配資業務的都是監管批准的持牌機構,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等事件的香港監管機構經驗非常豐富,只要合規,並不會限制相關配資、融資行為。」

房東明稱,券商一般會根據基金的戰略,為投資組合提供融資,保證金比例為25%,即4倍槓桿。「機構大多具備較強的風控能力,無需太過擔心。但如果是個人客戶,則需要考慮投資者適當性的問題。」

香港投行的主經紀商業務(PB)主要是給對沖基金(及其他買方)提供資金借貸、股票借貸,對應的是中國境內的融資融券,但是融資融券主要是針對散戶,PB主要針對機構。美國一大半對沖基金都是多空策略,其中主要是以量化為主的市場中性策略。

此外,儘管全面統計有難度,但部分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中「真外資」佔據了主導。從資產持有的角度,通過北上資金的託管席位,可以輔助判斷相應的資金性質。海外的配置型機構資金大多通過外資託管銀行席位入場;國際主流對沖基金,基本是通過外資投行的PB系統託管;而絕大多數國內遊資,則是託管於中資機構。

國盛證券統計了陸股通重倉的前100大個股的託管機構。統計結果顯示,前100大陸股通重倉股中,絕大部分資金來源於外資託管機構。前十大託管機構的統計中,外資機構託管金額佔比超過97%(前十大託管機構外資機構佔總陸股通持股佔比也在90%以上)。在前50大陸股通重倉股中,只有3家中資託管機構佔比在10%以上;前100大陸股通重倉股中,只有10家中資託管機構佔比在10%以上,其中,中資託管機構佔比超過20%的只有3家,分別為順鑫農業(50.8%)、華域汽車(31.0%)和方正證券(29.9%)。

北上資金有望重新流入

在經歷了合理回調後,機構普遍認為,北上和境內資金後續仍會逐步加倉,A股並不存在趨勢性大幅回調下跌的可能性。

「目前經濟基本面回暖,估值將獲得一定支持。例如,當前消費數據超預期,房地產相對穩中有升,只是基建不如預期強勁,汽車行業面臨行業拐點,但此前市場擔憂的貿易不確定性、經濟大幅放緩、去槓桿力度過大等風險目前已基本消除。」房東明對記者稱,MSCI將於5月底進行對A股的第一階段擴大納入,預計全年將會有670億美元外資凈流入A股,當前的調整是良性的。

他提及,近期瑞銀經濟學家將中國2019年GDP增速預測從6.1%上調至6.4%,瑞銀策略師則預計2019年A股滬深300指數企業盈利增長7.3%(此前預測為5.4%)。由於國內政策效應(如信貸擴張和減稅)、經濟增長企穩、貿易談判前景趨好、A股納入MSCI等都有助提振投資者信心,該機構將滬深300指數年末目標位從3800點上調至4150點。

據記者了解,近期外資最為關注的是中國經濟政策會否出現調整。央行近期已有表態稱,沒有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意圖。此外,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計劃內的經濟措施會繼續實施,例如減稅、降費等。

就板塊方面,根據一季度數據,公募基金加倉幅度最大的板塊是飲料製造、畜禽養殖、化學製藥和保險,分別環比上升3.4個、0.9個、0.6個和0.6個百分點;被公募減倉幅度最大的板塊分別是銀行、建築裝飾、電力和石油開採,配置上分別環比下降了1.9個、1.5個、0.7個和0.6個百分點。

股指期貨正常化有助A股發展

近期,A股衍生品市場進一步完善,機構認為這將有助於機構進行風險管理,豐富量化對沖機構的策略組合,也有望吸引外資進一步流入。

繼2017年2月、2017年9月、2018年12月之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第四次對股指期貨交易進行「鬆綁」。4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中金所作出進一步調整股指期貨交易的安排。

近兩年來,股指期貨長期深度貼水,即期貨顯著低於現貨,「如果要做空對沖(賣出期貨),價格比理論價值還要低,即期貨頭寸對沖成本較高,從而使策略出現虧損。由於期貨經常會向現貨靠攏,繼續做空面臨多頭入場大幅拉升的危險,因此做空成本很高。」房東明對記者表示,早前在股指期貨實施限制措施之後,許多量化對沖產品大幅降低倉位以減少虧損。

在房東明看來,股指期貨限制措施逐步解除,貼水有望逐步收窄甚至逐步轉為升水,境內很多機構的市場中性策略通過股指期貨也能實施,這類量化對沖基金很可能增加倉位,這會為市場帶來可觀的資金流入。另外,由於中國境內「融券」的實操難度較大,有不少中資機構(包括量化機構)開始關注境外融券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開雲一季度收入大漲21.9%、Valentino CEO拒絕回應品牌出售傳聞等
中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武漢啟動 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