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opic:為了一幅漫畫,《紐約時報》道歉了兩次

#Topic:為了一幅漫畫,《紐約時報》道歉了兩次

#Topic:為了一幅漫畫,《紐約時報》道歉了兩次

《紐約時報》在最近 3 天里做出了兩次道歉。

這源起上周四刊登在《紐約時報》國際版「觀點」欄目的一幅漫畫,它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描繪成了「盲人」總統特朗普牽著的導盲犬,狗脖子上的項圈還是猶太標誌大衛之星。

#Topic:為了一幅漫畫,《紐約時報》道歉了兩次

漫畫很快激起世界範圍內的抗議——反猶人士常將猶太人比作豬和狗,又有許多猶太支持者指出,最近美國的反猶主義和仇恨犯罪的記錄正在上升。就在 4 月 27 日,加州聖地亞哥縣(San Diego County)發生了一起仇恨犯罪事件,一名 19 歲的持槍歹徒在猶太教堂慶祝逾越節期間開槍射擊,造成了一人死亡,三人受傷。

「我不知《紐約時報》是否了解,75 年前,猶太人就因為這樣的反猶漫畫而在歐洲遭到屠戮,在 90 年代,猶太人逃離俄羅斯,也是因為同樣的漫畫。」 一名瑞典-以色列關係協會的成員發推道。

《紐約時報》很快刪除了漫畫,觀點欄目官推在 27 日發表了第一篇類似聲明的「編輯語」:「出現在周四國際版上的一幅政治漫畫包含了反猶的比喻……這張圖片是冒犯性的,發布它是一個判斷錯誤(error of judgement)。它由『紐約時報新聞服務』提供,目前已被刪除。」

#Topic:為了一幅漫畫,《紐約時報》道歉了兩次

人們注意到這篇聲明裡並沒有和「道歉」沾邊的任何字詞,而且也僅僅把它的發布形容為「判斷錯誤」,因而更加激烈地做出了回應:「選錯了咖啡過濾器品牌才叫判斷錯誤,一幅反猶漫畫意味著你的編輯團隊里有無法容忍異見的偏執狂」。

美國猶太人協會(AJC)也在轉發中批評:「不接受道歉。有多少《紐約時報》編輯看到了這幅就算放在白人至上網站上也毫不違和的漫畫、然後覺得它沒問題、符合本報編輯標準?這意味著你們的決策團隊和編輯過程里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你要如何解決它?」 AJC 的 CEO 大衛·哈里斯指出,這所謂的道歉完全不夠,《紐約時報》應該向讀者解釋它是怎麼發生的,畢竟從發布到出版,整個過程不會只有一個人經手,這多少說明了報紙內部對猶太人和以色列的看法。

觀點專欄作者 Bret Stephens 也在周日文章里呼籲報紙認真反思漫畫出版過程,因為這當中包含了「對反猶主義令人震驚的無知」。Stephens 稱他相信 NYT 並不需要對系統性的反猶負責,但漫畫反映了時報對猶太復國主義和以色列政府一直以來的批判。

《大西洋月刊》白宮記者 Elaina Plott 評論,這是在「將仇恨言論常規化」,而那篇「簡短、傻兮兮的聲明是在火上澆油」。她說時報應做出更詳細回應,「更加透明」。

多方質疑聲中,《紐約時報》在 28 日以新聞形式發布了完整的道歉。它看起來確實更長更詳細,發言人艾琳·墨菲表示了進一步的「深層歉意」:「這樣的圖片一直都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在如今反猶主義在世界各地興起的情況下,它是不可接受的。」

報紙還解釋,漫畫由葡萄牙漫畫家 António Moreira Antunes 繪製,原初刊登於里斯本報紙 Espresso,它被和時代公司有版權協議的 CartoonArts International 買下,一名《紐約時報》編輯之後從版權庫里將它下載並決定發布,從頭到尾也只有這一位編輯經手,沒受到「足夠的」上級監管。「我們還在審閱這起事件,目前已經在評估內部流程和訓練,之後將會有巨大的改變。」

言論自由和其適用尺度一直以來都是高度敏感話題,政治漫畫也是這場拉鋸戰中的集火對象。2015 年,巴黎的諷刺畫報《查理周刊》因刊登了諷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而遭到恐襲,12 名記者、警察和工作人員遇難,多人受傷。在 2015 年的一次訪談中,本次的漫畫作者 Antunes 對此評論道,漫畫家是個有風險的活兒,「總是擔驚受怕,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捍衛言論自由。」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污染越南土地四十多年後,美國著手清理越戰遺留毒物
新月球著陸器設計出現,旨在幫助 NASA 2024 年重返月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