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伊恩·麥克尤恩新作出版,他關於科幻小說的觀點惹來爭議

伊恩·麥克尤恩新作出版,他關於科幻小說的觀點惹來爭議

伊恩·麥克尤恩新作出版,他關於科幻小說的觀點惹來爭議

4 月 18 日,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出版新作《像我這樣的機器人》(Machines Like Me)。在這部小說中,伊恩·麥克尤恩講述了一段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感情故事。

伊恩·麥克尤恩出生於 1948 年,是西方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包括《贖罪》《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在切瑟爾海灘上》《床笫之間》等。其中,由《贖罪》改編的同名電影曾獲金球獎最佳影片獎。此外,伊恩·麥克尤恩也曾獲布克獎、毛姆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大獎、耶路撒冷文學獎等。

在新作中,伊恩·麥克尤恩深入探討了心理學家西蒙·拜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有關同理心的理論:人類所謂的殘忍,通常來自於同理心的缺乏。犯下罪行的人類往往會物化受害者,不把受害者當作跟自己一樣的人類。因此,既然人類不會以同理心對待同胞,就更不會善待機器人,這樣的情況早有先例。2017 年,在奧地利的一場科技展上,一個真人大小的機器人「薩曼莎」引起了爭議。人們破壞了薩曼莎的腿、手臂,折斷了薩曼莎的兩根手指。工作人員賽爾西·桑托斯(Sergi Santos)表示,觀眾一直粗暴地對待薩曼莎,「就像野蠻人一樣」。

在自動化、機器人成為常態的當下,與此有關的倫理問題也成為伊恩·麥克尤恩的關注點。伊恩·麥克尤恩在《新政治家》的訪談中談到,自己曾觀察過孩子和蘋果智能助手 Siri、亞馬遜智能助手 Alexa 之間的關係,並稱自己已經聽到父母們談論相關話題:「孩子們應該對 Siri 說『請』嗎?如果孩子不對語音助手說『請』,那他們和他人的關係又會如何被影響?」此外,他也談到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倫理問題。比如,在某些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因為道路上的行人而犧牲車上乘客。

根據《衛報》報道,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伊恩·麥克尤恩宣稱自己的新作並非科幻小說,而這也引起了廣泛爭議。

評論認為,麥克尤恩的這一看法是嚴肅文學界對科幻小說這一體裁的傲慢。麥克尤恩在文學小說和科幻小說之間劃清界限,似乎意味著科幻小說沒有資格進入嚴肅文學的領域,也像是一種「文學歧視」。美國經典作家愛倫·坡的小說也曾刊載於《神奇故事》這樣的科幻小說雜誌,只是在後來被定義成了嚴肅文學,而《使女的故事》的作者、嚴肅文學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承認,自己的作品也是科幻小說。如果科幻小說的敘事、內容都達到了高水平,也應該同樣被視作嚴肅文學。

題圖來自:Irish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Topic: 為應對氣候變化,紐約市計劃要限制玻璃摩天大樓的建造
廢棄大理石碎片和樹脂的組合,做成傢具還不錯|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