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太陽進入衰老期,人類為生存竟想造太陽,科學家試圖製造戴森球

太陽進入衰老期,人類為生存竟想造太陽,科學家試圖製造戴森球

處於太陽系中的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在八大行星中,地球各方面條件並不突出,也就是因為孕育了人類文明而變得特別。在探索的過程中,人們除了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之外,還認識到太空環境對生命出現的重要影響。尤其是太陽,在幾十億年的時光中,一直為地球提供光和熱。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著太陽走向滅亡的困境,由於無法得到光和熱,持續的氦閃也在威脅著地球生物的生存。於是人們不禁思考,如果太陽滅亡,地球上的我們將如何應對?

實際上,很多觀點都十分悲觀,人類對太陽的崇拜自古就有,它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最近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太陽滅亡不一定意味著人類滅亡,我們可以尋找更多有效的方法度過危機。

其中一種是,研究人造太陽。雖然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有限,不足以製造等同於恆星的巨大能量,但在現代科學實驗中,超級月亮已經初具模型,人造太陽基本上與其原理一致。

在此過程中,人類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但是能夠換來生存下去的新希望,為地球生命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動力,即便真正的太陽滅亡,我們也不用過分擔心。

科學家們還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太陽毀滅之前需要經歷一段特別長的轉換期,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太陽突然爆炸,人類可能來不及啟動人造太陽。地球上的生命一旦離開太陽就很難繼續存活下去,即便有頑強的生命力,也無法躲過巨大的輻射。

此外,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建造「戴森球」的計劃,試圖將包括太陽在內的恆星能力吸收,從而轉化為人類所用,對其加以儲存和利用。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從老年期進入衰敗期,這些能量可以幫助人類完成星際航行。我們還可以去木星的背面生活,從而避免相關輻射,躲過一劫以後再次考慮新的生存問題,哪怕在太空中流浪,也終究會到達類地行星附近,開啟新的太空之旅。

因此,面對註定的結局,人類需要做好萬全準備,盲目悲觀並不能改變命運,只有努力發展科技,才能更好地探索。

筆者:三體—小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人類未來會生活在臆想中?科學家驚人推測,虛擬現實影響人類未來
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體驗者呆在這裡,最多只能堅持45分鐘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