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被中國越拉越遠,美媒為印度支招:趕緊增加軍費

被中國越拉越遠,美媒為印度支招:趕緊增加軍費

印度LCA戰鬥機

近年來,印度在軍事裝備上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其LCA戰鬥機開始進行出口競標,阿瓊坦克的改進型號也進入了量產階段,而自主設計建造的核潛艇也已經下水了兩艘。目前為止似乎發達國家能夠製造的武器印度基本上都能夠製造(當然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另當別論),然而就在印度努力發展軍備之時,有不和諧的聲音傳來。

印度反衛星試驗

近日,一家美國媒體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開頭陳述了此前印度總理莫迪公布的反衛星試驗(印度成功攔截了一顆衛星),文章中提到印度是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又一個太空軍事大國,但是隨後文章文風一轉,提到中國早在2007年就進行了相關的試驗。文章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中印之間的對比,進而得出結論印度的軍備發展已經被中國越拉越遠,文章的潛台詞就是印度該增長軍費了。

印度裝備核心技術基本來自國外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已經隱隱有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的趨勢。然而印度在裝備發展方面卻十分落後,雖然早在70年代,印度就開始將國產設計製造裝備提上日程(時間上幾乎與中國同步),但是受制於環境、技術實力等影響,始終無法成功。即便是印度引以為傲的自產LCA戰機以及阿瓊坦克都是國外裝備堆砌的結果,甚至就連設計都需要外國技術公司協助。這就使得印度不得不長期依靠進口裝備來維持三軍的戰鬥力。

單價超過5億美金的C-17

對比一下印度和中國的軍費就可以發現,印度的軍費確實少,以2018年軍費做對比,中國軍費超過了1.1萬億人民幣,摺合成美元約合1600多億,穩居世界第二。然而2018年印度的軍費卻只有535億美元,連中國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這麼點軍費基本上大部分都用來採購裝備以及此前裝備的維護保養上,印度自研武器獲得的軍費只有少數,可以說印度國產武器裝備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近年來中國服役的裝備基本都以國產為主

反觀中國,近年來從俄羅斯採購的武器裝備已經越來越少,大型作戰裝備全部都以自研為主,大型戰略/戰術運輸機、五代機殲20、殲-16,海軍901綜合補給艦(戰鬥支援艦)、大型航空母艦、055驅逐艦等等,全部都是國產裝備。不僅僅如此,中國國產武器在武器貿易市場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口碑(梟龍擊落印度蘇30MKI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廣告),武器出口總額穩定增長,隱隱有第三大武器出口國的勢頭,這一點印度遠遠趕不上。

印度國產裝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雖然目前印度一些裝備能夠自行製造,但是遠遠達不到自給自足的程度,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美國媒體刊發的文章說的並沒有錯。但是值得讓人警惕的是,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幫助印度分析缺點以及不足,並給出建議,但是該文章話里話外充滿了挑撥離間的味道,印度本來就將中國視為追趕的目標,不知道印度軍方會不會聽從美軍的建議大幅度增長軍費。

作者:工程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要塞陣地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新總統面臨危機,涉嫌通俄遭彈劾,白宮密謀扶持傀儡上台
卡車配機炮,俄羅斯如此窮酸?實戰經驗很重要,值得學習

TAG:要塞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