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羅織經》原文: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吾思索上下,人性本惡邪?善邪?人性之純莫過孩童,人雖善良卻多有惡習,如懶惰,貪利。多欲則貪,雙目蒙蔽,由善轉惡。人之美德多教化之功,人之純善多反思之力。人之初善需時常自省,鐫刻於心;人之惡欲需慎獨修身,有浩然之正氣。來俊臣思維之敏,察言之切,手段之狠世間少有。其智計絕頂,然其人多欲,其性尚私。雖讀聖賢之書,生絕頂智計,卻用之害人,乃用聖人智慧為禍人間。雖紅極一時不可長存,終而粉身碎骨。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貪字頭上一把刀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確為當世常態。世人皆以貪利者聰。偶有不貪功利直面過錯者,曰其傻。此象非一日可成,習非成是耳。過錯之事,分析原委,察其道理,而後改之,實為德業雙贏之舉。委其過者,雖旁人不予點破,其無擔當之態實則瞭然於心,業不長久。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貪慾徇私源於心內,浩然坦蕩之氣亦源於內心。貪,如萬丈深淵,跌入其里實難自出。有一粒金磚可謂滿足?兩粒三粒滿足乎?錢財金銀夠用即可,飯菜溫飽清淡即可,不多貪酒肉,於心血有益,精神清爽。金銀珠寶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以身作則,多行善事,教化後輩可將己之善留於世間,造福家人,貢獻當世。若子孫驕逸揮霍無度,小則遭災,大則家破。

辯證思維,從《羅織經》第一篇《閱人卷》觀人性——多行善事

人問曰:「行善有人知乎?」

曰:「心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