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崔琰:一個連曹操都懼怕三分的名士

崔琰:一個連曹操都懼怕三分的名士

崔琰之死是曹操一生的污點,它也讓曹操背負了殺害名士的惡名。那麼崔琰是何許人呢,為什麼他的死會給曹操造成這麼嚴重的負面形象?崔琰是冀州清河郡人,他年輕時曾向當時的玄學大師鄭玄求學。黃巾起義爆發之後,盜賊四起阻斷了崔琰的歸家之路,無奈之下崔琰只得遊歷於青、徐、兗、豫四州,四年之後崔琰才得以回家。

袁紹入主冀州之後聽聞崔琰在家賦閑便請他出仕被任命為了騎都尉。官渡之戰時,袁紹不顧崔琰的勸阻執意出兵於曹操決一雌雄,後來袁紹兵敗不久便生病去世。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譚為了爭奪冀州互相殘殺。袁尚和袁譚都知道崔琰是個賢才,他們都希望能將崔琰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之中。但崔琰認為袁氏兄弟難成大器便以有病為由推辭他們的邀請,後來崔琰也因此得罪了袁氏兄弟被囚禁在了監獄。

曹操打敗袁氏兄弟之後佔據了冀州,崔琰被曹操聘為了別駕從事。曹操見到崔琰之後說道:"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曹操的這句話不禁流露出了作為勝利者沾沾自喜的心態。崔琰聽後說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崔琰的意思就是:現在天下四分五裂百姓民不聊生。冀州被袁氏兄弟禍害的已經殘破不堪了。現在曹操入主冀州不關心冀州百姓的生存狀況反而先查詢冀州的戶籍,這難免不會讓冀州百姓對他有所失望!崔琰的這一番話說出,曹操立刻嚴肅起來並為剛才的言行向崔琰道歉。當時在座的賓客見狀都面容失色。

冀州平定之後,崔琰受到了曹操的敬重。後來曹操當魏王時,崔琰被任命為了尚書。《三國志 魏書 崔琰傳》記載: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崔琰面相嚴肅在朝中甚有威望,曹操對他是既敬重又畏懼。崔琰在朝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大,曹操對他的疑心也就逐漸增強。

表面上看崔琰之死緣於他的一次失言。當初崔琰向曹操舉薦鉅鹿郡的楊訓,曹操因為崔琰的緣故起用了楊訓。後來曹操當上魏王之後,楊訓上書盛讚曹操的功德。當時的大臣們都認為楊訓是個溜須拍馬的人,因此崔琰被某些大臣指責舉薦人才不當。崔琰於是給楊訓寫了一封信,其原文為:"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琰的本意是指,那麼譴責者的批評不符合情理。有人卻將崔琰的書信密奏給了曹操,舉報崔琰口出怨言有不軌之心。曹操於是讓崔琰去勞動改造,並派人去觀察崔琰。誰知崔琰被罰後依然神色自若絲毫沒有屈服的意思,曹操於是下令道:"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須直視,若有所瞋。"曹操的意思是崔琰雖然受到了懲罰,但依舊在私通賓客,崔琰的家門庭若市但他對賓客們卻怒目相視心中依舊懷忿不平。於是曹操便下令將崔琰處死。

曹操一生之中殺了不少名士,在這些名士里崔琰是被公認的死得最冤枉的一個。曹操為何會對崔琰下殺手,這個可能和他晚年疑心頗重有很大的緣故。崔琰在朝中受大臣們的敬重,而且曹操本人對他也很忌憚。這就導致了曹操對崔琰造成了很深的懷疑,崔琰之死也可以說是曹操晚年疑心頗重的一個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他是北宋開國名相也是「杯酒釋兵權」的始作俑者
他是皇族後裔打敗王莽復興了漢室,最後卻死在赤眉軍手裡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