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可穿戴醫療設備,哪種商業模式更容易跑通?

可穿戴醫療設備,哪種商業模式更容易跑通?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184篇

分享人:36氪作者蔡姝凝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熱點,已經從「健身」轉移到了「醫療」。

大約在2014年左右,可穿戴設備迎來了一次爆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健身設備大量出現。然而結果是,30%的設備被束之高閣,用戶黏性不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顯著,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數據顯示,國內市場體量從2015年的12億元快速增長到了2018年的71億元,並有望在2020年突破122億元。

為什麼醫療領域有這樣的市場機會呢?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醫療健康類的用戶需求更偏剛需,例如慢病管理、孕期監測等等

醫療資源供求不足,分布不均衡

政策紅利,政府將新型穿戴式醫療設備列入發展戰略

用戶數據能夠鏈接醫療機構,讓數據更有價值,從而提高用戶黏性

那麼,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才跑得通?36氪注意到,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比較可行的閉環。

第一種情況,2B模式。通常需要具備醫療器械證。

這種模式下,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公司與大型三甲醫院合作研發可穿戴設備,並且把可穿戴設備的數據與醫院打通,讓檢測報告直接用於臨床診斷,患者到醫院無需再次檢查,直接就診看病。在此基礎上,公司可以提供預約服務,與定點醫院合作開通VIP通道,幫助預約專家。脫敏數據可以與商業保險公司、製藥企業、體檢中心合作。

除了銷售智能硬體,還可以增加一些比較輕的用戶入口,例如開發手機APP、小程序,與智能手錶、智能音箱廠商合作等等。

產品一定要定時給用戶提供臨床解讀,讓用戶及時收到反饋,不能只是提供數據沒有分析,這樣才能讓用戶持續使用。

這個模式的關鍵壁壘在於:智能硬體是否存在很強的技術優勢(專利池;檢測報告獲醫院認可),企業是否具備醫療渠道優勢,能否獲得大量付費用戶或能否進入醫保。模式跑通有三個核心要素:醫療機構、C端用戶、穩健的營收。

第二種情況,2C模式。

通常這類企業的互聯網基因很強,很多時候會看到非醫療專業背景的創始人選擇這條路線。比較可行的模式是在互聯網平台上直接2C銷售給用戶,產品從硬體出發,在檢測後提供健康諮詢服務。諮詢服務可以是線上連線醫生,可以是AI機器人問答,也可以與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移動醫療平台合作。如果醫療機構渠道豐富,接下來也可以提供預約服務。脫敏數據同樣可以與商業保險公司、製藥企業、體檢中心合作。

前期主要是吸引C端流量,佔好流量入口,後期還可以開發延伸產品,拓展電商平台,與線下體檢中心、美容機構、健身房、健康餐飲品牌合作。

不過,這個模式的問題在於,目前政策規定互聯網醫療的首診必須在線下,所以線上只能做簡單的健康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用生態協同打通業務與組織建設,「薪人薪事」發布「昊天版」新產品
股價猛跌速漲,優信的寒冬和焦慮的行業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