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寶六歲前的這些成長關鍵點,做好讓娃受益一生,比財富更重要

寶寶六歲前的這些成長關鍵點,做好讓娃受益一生,比財富更重要

現在由於社會壓力及經濟壓力的雙重壓力下,很多父母沒有辦法親自陪著孩子長大,只能把孩子放到爺爺奶奶家或者條件好些的放到託兒所或者請保姆。大多數父母覺得這個時候的孩子小又不懂什麼,只要等孩子上學了再接過來也是一樣的。但是殊不知,孩子在0-6歲時,是孩子的成長關鍵時期,對於日後的性格養成及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給予大量的愛和引導,並不是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簡單:孩子小不知道,長大了父母在陪著還不是一樣。一樣嗎?不一樣,很多上了學後才被父母接到身邊的孩子大多數跟父母不親,且身上有非常多的缺點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而且脾氣暴躁孤僻不服管教。而這些行為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因為父母從小不在身邊,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及陪伴。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關鍵點沒有起到引導及教育所產生的問題。只是孩子小時候表現不明顯。

有一句話概括的非常的對:父母給予孩子前半生的愛和教育,決定了孩子們後半生的人生高度及幸福程度的高低。正如美國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的: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而播種一種性格,收穫的就是一種命運。所以在孩子幼年時,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愛和教育,那麼將來收穫的就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態度及至命運。所以父母的所作所為決定的就是孩子未來的人生選擇及走向。父母可能就會迷茫,既然孩子幼年時期如此重要,但是迫於生活及社會壓力父母又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們的成長是有特定的規律及軌跡,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們每個成長的關鍵點時做好引導,就如在春天裡播種,靜靜等待秋天豐收一樣的道理。那麼孩子6歲之前有哪些關鍵點呢?

第一:1歲之前的寶寶:滿足情感寶寶情感需求,培養寶寶安全感。美國就一家設施非常全面的孤兒院做過新生嬰兒的實驗。這家孤兒院里的各項設施比普通一般家庭的設備還要齊全,但是其新生嬰兒的存活率還是不如普通家庭的一半。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嬰兒對於情感的需求要比營養的需求來的大。簡而言之就是,新生嬰兒必須要有固定的情感來源。只有滿足嬰幼兒的情感需求,嬰兒才能與陌生的世界產生信任及摸索的慾望。而擁有足夠的情感的孩子就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而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才會擁有強大的內心及積極的情緒、而這個時期的媽媽一般都是沒有工作的,所以可以全心陪伴孩子。當然這個時候的寶寶太小比較愛哭,媽媽又由於是產後身體和心理尚未恢復,容易身心煩躁,而這種情緒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是有害的。所以媽媽最好儘快的調整好自己的身體及情緒。可以讓自己的媽媽陪伴自己,或者特殊情況下可以請教心理醫生。

第二:2歲左右的寶寶: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從1歲到2歲期間,孩子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由爬行頂多站會,到可以自如行走。身體上的解放。這時候小傢伙身體內的好奇因子開始勃發,對於各種事情都要伸手去探索。家裡各種犄角旮旯,各種小洞洞,能發光發亮的東西,都是孩子想要觸碰的。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做的不是呵斥這不讓動那不讓動,而是在保護好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所有好奇心。再就是這時期的孩子開始經歷思想上的變化,開始擁有獨立思考的本領。有自己的想法後就開始要有自己的主張。孩子們開始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比如:寶寶吃飯!"不",寶寶睡覺覺,"不",寶寶不能吃糖,"不"。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可以自由的表達。對於錯誤的行為不要以訓斥方式來溝通,而是選擇以引導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第三:三歲左右的寶寶:鼓勵孩子去社交,培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問題。3歲左右的寶寶開始渴望外面的世界。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不在滿足於家中的四方天地。開始嚮往出去找自己的小夥伴,所以這個事情的父母要的就是滿足孩子的天性。平時要帶著孩子多去大自然中轉轉,看看。平時領著孩子去社區或者公園裡找到同齡的孩子,鼓勵孩子上前與小朋友們打招呼,一起玩耍。並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比如發生爭執時,教會孩子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同時怎麼跟小朋友們和解。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需要這種社交的鍛煉。一是培養孩子的獨立待人接物的禮儀,二是培養孩子們不怕生不怯場的性格。對於日後孩子們的情感能力及社交能力極有幫助。

第四:四歲左右的寶寶:尊重孩子追求秩序和完美的天性。很多孩子之前非常的乖巧,但是到了4歲左右的時候,突然就變得非常的難以溝通和管教。經常父母還不知道做了什麼,孩子就會大吵大鬧一直鬧個不停。無論父母怎麼做都不行,心急暴躁的父母往往會在煩躁之下給寶寶一頓打罵。但真相其實是:寶寶進入了一個追求秩序和完美的時期。追求秩序就是指:孩子規定這件事必須要這麼辦,如果父母不遵守就會哭鬧。而不明白的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怎麼變得這麼任性和固執。而完美期指的是:事事都要完美,比如孩子不吃破碎的餅乾,雞蛋不能剝殼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的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及思想。而這時期的父母能做的就是多一些耐心及溝通技巧。平時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告知孩子的不好行為。

第五:5歲左右的寶寶: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異性及婚姻感情。5歲的寶寶已經進入性蕾期。開始關注性別,並對父母的關係產生疑問。而這些認知會關係到孩子今後對於情感及性的看法。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小就開始敷衍孩子。而是應該幫助孩子正確的認知異性及情感。這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婚姻觀的正確方法。

第六:6歲左右的寶寶:引導孩子認知社會規範,培養孩子積極樂觀心態。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處於很乖及叛逆之間。比如明明有的時候公共場合很乖,但是有的時候卻很吵,這是孩子們在了解及觸碰規則。這個時期的父母能做到的就是明確告知規則,同時維護規則。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明白規則的約束性。另外做事要公正公平,尊重孩子的意願,做到的承諾就要努力遵守,維護孩子的權利和自尊,只有這樣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風雨,擁有樂觀積極心態的孩子要比消極的孩子人生要順利的多。

各位寶媽們只要你們在孩子的每個成長的關鍵點時做出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那麼哪怕是你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隨時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出現成長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哆喵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孩子犯這三種錯誤,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一定及時糾正
兒童性早熟人數增加,想要預防,父母必須做好這幾件事

TAG:哆喵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