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越軍的戰略是什麼?天天嚷著要進攻再進攻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越軍的戰略是什麼?天天嚷著要進攻再進攻

眾所周知,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普遍表現出是解放軍進攻而越軍防守的模式。解放軍發揚了以往戰爭年代的光榮傳統,集中幾十萬步兵、炮兵、坦克、工兵組成合成軍攻擊梯隊,分多路並肩突擊,互相配合,火力制勝,有效粉碎了越軍在北部邊境一線的防禦體系,殲敵近6萬人,羸得了戰爭勝利。

作戰期間,越軍表現出了戰術強悍而戰略保守的明顯特點。偏於在一線固守防禦,主要運用火力作戰,很少成規模機動兵力作戰,各兵種之間合成作戰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不具備互相支援打運動戰的能力。如此一來,越軍的一線防禦就成了「一層皮」,儘管抵抗很頑強,但一處被突破,整體便動搖,我軍充分發揮穿插分割打法的威力,將越軍的防線切成很多碎塊,各個擊潰和殲滅。後來有種比喻,這種作戰效果堪稱「小刀切黃油」,一刀一刀層層切掉。

不過,越軍在戰前可不是這麼宣揚的,而是從上到下大談其進攻戰略,輕言狂想,嘴炮無敵,其耀武揚威的驕橫之態盡顯,似乎一開戰就能贏得戰略反攻的主動權,打勝仗不在話下。

從越軍高層開始,1979年戰前就形成了一種基本判斷:中方軍隊人數雖然多,但訓練不好,武器也差,戰鬥力並不高。而越軍經過30餘年戰爭實踐的鍛煉,打敗了很多敵人,已經成為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並且是軍民三位一體相結合,有外援支持,不但能「一線取勝」、「獨立作戰」,還能「堅決進攻」、「以少勝多」,從而打贏戰爭。

因此,越軍高層一再向軍隊灌輸,「進攻是主要的戰略思想」,「防禦要積極頑強,但不是主要的戰略,要與進攻相結合」,要以積極消滅敵人為目的,「我們的軍事藝術始終貫穿著進攻思想」。越軍一些著名將領如武元甲、文進勇等人經常在軍事會議上講話,以及下部隊視察,反覆強調越軍的「進攻」戰略,給部隊打氣,號召堅決進攻就能取勝!

在北部邊境的作戰思想和作戰部署上,越軍也充分體現了以「進攻」為主要方針的指導原則。首先是大力加強邊境一線的防禦,根據不同地形有計劃地構築了大量守備、半永備和野戰土木質工事組合的陣地體系,層層配置兵力和火器,嚴密組織火力配系,監視交通要道,在防禦上立於不敗之地,為轉入進攻創造條件。

在防禦戰中,越軍充分發揮作戰效能,最大化遲滯敵方的進攻速度,消耗敵方力量,從而贏得時間,完成反攻作戰的準備。越軍第二梯隊抓住有利時機投入作戰,積極主動進攻,收復失地,再反攻殺入敵境淺近縱深地區,在主力會戰中打垮敵軍,佔據有利地區,建立新的防線,為戰爭勝利奠定基礎。

各位網友看到這裡千萬別笑,1979年戰前的越軍高層就是這樣判斷的、這樣部署的。當然,實際戰爭結果和其預想十萬八千里,這就不是他們所能導演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爭奪白馬山戰役,韓軍損失3500多人為何還能守住陣地
張靈甫和74師覆滅在孟良崮,國軍的其他部隊為何不來救援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