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軍騙日軍俘虜送他們回國,轉眼送他們去冰天雪地,幹了五年苦役

蘇軍騙日軍俘虜送他們回國,轉眼送他們去冰天雪地,幹了五年苦役

雖說戰時很多國家都簽訂了《日內瓦公約》,但實則很多國家在面對那些屠虐自己家園的敵人都會穩定不了自己的仇恨情緒,碰到八成是虐殺為終,其中由於俄國和日本為例。基於日本的種種惡行,那個時候的他們一旦落到俄國人手裡基本上都活不了,不是被槍殺就是被奴役。

某次戰役結束之後,日軍一連隊慘敗投降,將近3000名左右的日軍在被俘虜的過程的當中表現得很順從,以為自己夠乖,俄軍就會遵從《日內瓦公約》善待他們,可事實證明這些日軍把現實想得太過美好了。而俄軍這邊在將他們俘虜之後也仍然要他們保持軍隊紀律,甚至讓日軍最高級別軍官繼續管理這些日軍,種種都令日俘深信俄軍不日就會將他們釋放。

所以面對蘇軍說要講他們送回國的時候還表現得異常欣喜並深信不疑,於是在回家的欣喜與希望當中,日俘想都沒想就上車了。直到了火車出發很久之後才驚覺火車的行車路跡不符,只是這時候已經晚了,反抗也已然是不可能的事。見此,俄軍也不再多做掩飾,告訴他們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為贖惡行將會把他們送到俄羅斯當苦役。

這些的日俘的最終目的便是烏拉爾,彼時的俄羅斯剛剛結束戰爭,所以國內各方面建設都需要加緊,日俘的到來必然是沒有好果子吃,每日工作時常超過12個小時,在勞累、饑寒的雙重加持之下,3000多名的日俘到達烏拉爾的第一年就消減不少,一直到1946年,俄國經濟有所好轉,日俘的待遇才有所提升。可儘管待遇有所上升,每日的工作時長也還是不變,更多的時候遠超12個小時。便是在這樣超強的工作強度之下,日俘在烏拉爾待了整整五年,於1950年才經由兩國溝通遣返回國,此時的人數已經減少了一大半。

說到底還是自作孽不可活,若是當日在面對那些手無寸鐵之人的投降時能夠多一份憐憫也不至於受那麼大哭,不過是以牙還牙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三太子到底何方神聖,反清義士總打這旗號,順治康熙也很忌憚他
朱總司令一直藏著的秘密,死後才被眾人發現,聞者無不落淚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