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平之戰」使趙國的青壯年損失殆盡,趙軍到底敗在哪?

「長平之戰」使趙國的青壯年損失殆盡,趙軍到底敗在哪?

公元前260年,在今天的山西晉城的高平市,爆發了一場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的一場戰役,史稱為長平之戰。戰役剛開始雙方的統帥是秦國的大將王齕(後換為白起),和趙國的名將廉頗(後換為趙括),作戰雙方的近百萬雄師列陣長平。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決定歷史的一場大戰在所難免,這場戰役的結局最後以趙軍的慘敗而結束,白起作為這場戰役的主要指揮官而聲名鵲起,據說白起在戰後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俘虜,被後世稱之「殺神」,他使趙國的青壯年損失殆盡,再也無力與秦國作戰。

長平之戰曠日持久,前期僵持雙方一直長期對峙,後期白熱化的決戰數月。這場戰役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趙國為什麼會敗得這麼慘?現在最多的說法就是趙國臨時換將,而新任主帥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趙括到任後即連續向秦軍發起進攻意在決戰。

而秦將白起利用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用小股秦軍迎戰隨後假裝敗退。趙括不察虛實率軍緊追至秦營才給了秦軍機會,秦軍兩翼截斷趙軍退路,最後趙軍才敗得那麼慘。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這場戰爭的結果其實除了雙方的主將的原因,還有兩國的國情決定的。如果趙軍和秦軍一直對峙,從軍事實力上來說,秦的實力和趙軍正面硬扛,並沒有佔有明顯的優勢,秦並沒有一舉殲滅趙的實力。

雙方如果在上黨地區相持,那麼趙軍的後勤線要比秦的後勤線短,趙軍沒有實力切斷秦的後勤線,秦也無力切斷趙的後勤線。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綜合實力至關重要,打持久戰的能力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秦雖是實力第一的國家,但還不能與其他五國的實力總和相抗衡,如果楚和魏看到秦軍被阻於上黨而不得前,就會促使他們加入到趙軍中來,到那時候秦軍選擇退兵是上策,否則可能會大敗。

但當時許多趙國要塞都被秦軍攻下,廉頗的防守政策也算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不換將,被包圍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再從經濟方面看,趙國的確不如秦國,至少在農業上是這樣的,地理條件上,趙國的位置本身就不如秦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政治上,秦國字商鞅變法後就一直大力鼓勵生產,而古代的戰爭糧食就是根本,尤其是打持久戰。趙國在長平駐守的四十多萬士兵並不完全屬於正規軍,有部分是屬於臨時徵用的農民或年輕勞動力。

大量青壯年在前線,所以戰爭持續3年是趙國在補給方面有壓力也是在正常不過的。秦國相比於趙國,壓力要小一些,因為秦國糧食的年產量的確比趙國的要多很多。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趙孝成王不信任廉頗是其一,綜合國力讓趙軍打持久戰不利是其二,趙王所以希望能速戰速決,但只是他換錯了人。而趙國致使不換廉頗也會敗,但不會敗得像趙括那樣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楓影雜談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軍的孤島「地獄」,日本士兵成了凄慘的「野人」
薩爾滸戰役中,明軍兵力占絕對優勢,為什麼卻輸得一塌糊塗?

TAG:江南楓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