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正愚蠢的人,一般會有這三個特徵

真正愚蠢的人,一般會有這三個特徵

曾國藩在《冰鑒-剛柔篇》中用兩句話深刻闡述了自己對粗魯又愚蠢的人的看法,即:「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揚,近『蠢』。」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遇到令人高興的事清,樂不可支;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事情一過就忘得一乾二淨,這種人陽剛之氣太盛 ,其氣質接近於"粗魯"。一個人,平靜的時候沒有一點張揚之氣,激動的時候也昂揚不起來,這種人陰柔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愚蠢"。

以上就是曾國藩對粗魯又愚蠢的人氣質的總結歸納,那麼「愚者」又有哪些具體的行為表現呢?其實,一個人是不是「愚者」,參照一下古人的另外三句話就可以了!

1、交淺而言深者,愚也;——范曄《後漢書》

釋義:跟交情淺的朋友,傾吐知心話,說過多隱私的事情,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常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是因為人性的自私和虛偽性質導致的。所以,我們與人交往時候要有所保留,多留個心眼: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

一個人,若和誰都是自來熟,剛剛以接觸,就將自己的隱私一股腦地告訴別人,這不是坦誠和熱情,而是不懂為人處世,是很愚蠢的行為!別人不僅會恥笑你沒有半點城府,說不定還別有用心地抓住了你的把柄,後續會對你不利。所以說,交淺言深的人,是名副其實的愚者!

2、不見已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

釋義:看不見自己的不足,是笨人;看見了自己的不足卻掩飾,是笨人中的笨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不了解,怎麼能說他是個聰明人呢?

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屬於智力上面的笨人,也算是情有可原;但看見短處而裝作視而不見,自欺欺人,則是性情上面的笨人,屬於低情商,是笨人中的笨人。

曾國藩說:「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由此可見,一個人喜歡評說他人短處,實則是庇護自己的短處,而庇護自己的短處的人,顯得心胸狹窄,氣量狹小,本是愚蠢的表現。

韓愈也在《師說》中說:「聖益聖,愚益愚」,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聖人敢於正視自身缺點,然後從師學習,不斷改正缺點;而愚人明知道自己有缺點,但視而不見,還恥學於師,於是困惑與缺點越積累越多,越來越愚蠢。所以說,看不見自己的短處,看見了自己的短處卻掩飾,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3、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司馬光《資治通鑒》

釋義:一個人,既沒有德也沒有才,則屬於「愚人」之列。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用四句話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德與才的四種關係,也對應出四種人,即:「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意思就是說:品德和才能都佔盡的人是聖人,才能與德行都沒有的人是愚蠢的人,德勝過才能的人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的人稱之為小人。

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某人的所作所為,便判斷出一個人的品德和才能如何;如果對方既沒有品德也沒有什麼才能,則可以將其定義為愚人行列。同時,我們也要自我對照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無論如何,德或才最起碼都要佔一方,避免使自己成為「愚人」。

以上就是古人用三句名言總結歸納的:真正愚蠢的人,身上一般會有的三個特徵。一個人是不是「愚者」,對照古人的三句話就可以了。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自認為是不是「愚人」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人生逆境時,學會逆來順受,實為上策
一個人的福氣越來越少,會有三個跡象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