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豐子愷: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豐子愷:不要臉以後,我過得越來越好!

文 | Chen

抗戰前夕的石門灣,氣氛緊張,街上的人也行色匆匆。

一個年近五十的老頭子,一襲灰布袍子,樣貌清癯,出現在街道上。

不過,這麼個仙風道骨的人,舉止卻有些怪異,他雙手環抱,兜起的布長袍裹面鼓鼓的,在石門灣這樣的小地方,格外顯眼。

這個奇怪的老頭子一路輾轉,明目張胆地過水路,上火車,接受旁人的注目禮。在這種特殊時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當局的注意,更何況是這種可疑的怪模樣。

終於,一個便衣特務盯上了他,一直跟蹤監視,同車跟到杭州。

一出站門,特務快步向前,一把按住,伸手掏出手銬,嚴厲地呵斥:「老實點,軍統的人,現在懷疑你涉嫌通敵。」

老頭子掙扎著解釋:「等等,你捉錯人。」於是,兩人就這麼扭在一起。

這時,有人上前拉開兩人,老頭子一臉慍色,從長袍里掏出一隻雞,說道,

「我不過是想來杭州行善放生,怎麼就成了賣國通敵了,荒唐,可笑。」

一番說明原委之後,特務才知道自己跟錯了人,連聲道歉,周圍的看客也樂得哈哈大笑,一場鬧劇也就此結束。

沒錯,這個為了放生一隻雞,大費周章的老頭子,便是豐子愷。

01

豐先生是個佛系青年

說到佛系青年,豐子愷可是真的佛。

所謂佛系,講的是那些在普羅大眾當中處世隨緣、不苛求、把生活過得瀟洒的任,他們學就的是佛門的隨緣處世的態度。

豐子愷過得很佛,隨緣而瀟洒,不過,追根揭底,跟那些個偽佛系青年不同,人家還是個正兒八經的佛門居士。

父親豐斛泉信佛,老師李叔同37歲遁入空門,有著這樣家學淵源,29歲的豐子愷索性受持三皈,當了個佛家的俗世弟子。

作為真正的佛系青年,豐子愷看重的是佛門的處世隨緣。

《阿含經》有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門中人主張以出世的態度,看待世事變化;而豐子愷修佛,養的是慈悲胸懷,學的是處世之道。

特別是在跟著弘一法師學佛後,豐子愷那是更加超然。

豐子愷、弘一法師與劉質平合照

他建過一個宅院,起了個齋號叫「緣緣堂」,關於這個齋號,還有個玄乎的故事。

當年,弘一法師雲遊途徑石門鎮,剛建完新居的豐子愷,就請恩師提下齋號。

彼時的弘一,早已是個得道高僧,他不急著動筆,而是讓豐子愷寫下平時喜歡的字,團成一個個小糰子,美其名曰「號由天定,順應佛緣」。

就在釋迦摩尼像前,豐子愷開始抓鬮,結果,一個緣字抓出兩次,於是索性取名「緣緣堂」。

佛家遇事豁達,講究一切隨緣,處世不驚。

而修了佛的豐子愷,雖身在亂世,卻活得瀟洒,沒有半點憤世的怨氣。

單就這方面來看,現在的偽佛系青年跟豐先生可就沒得比了。

那些自稱佛系的年輕人,把自己的「喪」誤解成了「佛」,整天不努力、不堅持,還自嘲著「佛系」,其實說白了就是怨天尤人。

妄自稱「佛」,只能貽笑大方,要是豐先生還在世,恐怕真得把大牙笑掉不可。

02

一個「不要臉」的畫家

關於豐子愷,坊間還有個流傳已久、百聽不厭的老梗,叫做:「豐子愷畫畫不要臉」。

那是三十年代的一個清晨,豐子愷閑來無事,就翻看起上海的「新聞報」,尋思著找個樂子。

不料,還沒看到什麼大新聞,就把他氣得夠嗆。

一篇文章赫然寫著《豐子愷畫畫不要臉》,這可是對藝術家人格極大的侮辱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等到讀完,豐子愷才莞爾一笑,又是妥妥的一個「標題黨」。

這篇品評有點意思,一沒罵,二沒批,通篇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吹捧豐子愷的畫法。

說到豐子愷的畫法,更有意思,就是不畫臉,關於這一點,泰戈爾的總結很精闢:

「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要是擱在現代,豐子愷恐怕會被網路噴子噴得一無是處。

豐子愷:《鄉村學校的音樂課》

畢竟,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為了倒拾出一張精緻的臉,不少人可是花了大價錢,這種不畫臉的作品,誰看啊?

但是這個20世紀的漫畫家,就有這樣的勇氣,他不給你把臉畫齊整了,但是意思擺在那兒,你一眼就能看明白。

「意到筆不到」,說的就是豐子愷。這種「不要臉」的畫風,反倒讓豐子愷收穫了大量的粉絲。

所以,在上個世紀三五十年代,豐子愷的漫畫算得上是國民的精神食糧。

除了「不要臉」以外,豐子愷的漫畫有種濃厚的市井氣息,說白了就是更接地氣。

作為佛系青年的典範,豐子愷無欲無求,整天幹得最多的,就是在家門口觀察行人。

豐子愷畫畫,多半是取材於生活,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幾句閑言碎語,在他的筆下,都能變出花來,再加上一兩句俏皮的話,簡直就是完美。

所以說,世人愛極了豐子愷的畫。

03

關於一個價值千金的承諾

說到豐子愷,就不得不說到他的《護生畫集》。

這部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巨作,可以說是豐子愷這個佛門居士,留給佛教的精品。

而豐子愷畫《護生畫集》,其實是有個承諾在裡面的。

1927年,弘一法師雲遊經過上海,住進愛徒豐子愷家裡。

這兩個人,一個佛門大師,一個漫畫大家,他們經過商議,決定共同編撰一部關於佛家的畫集。

在弘一法師五十歲壽辰那天,豐子愷送去了50幅精心繪製的《護生畫集》,作為壽禮。

豐子愷《護生畫集》

而在老人六十歲大壽時,豐子愷又照例送去了畫好的60幅畫。

老人很高興,當下提筆為畫集配上文字,還給豐子愷回了一封信,

「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集功德於此圓滿。」

豐子愷是這樣回信的:「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1941年,弘一法師圓寂,終究未能等到百歲時的那百福畫作。

斯人已逝,承諾猶在。為著這一份沉甸甸的囑託,豐子愷從沒有懈怠。

哪怕是歷經時代滄桑,困病交加的時候,這個七旬的老叟幾乎是用生命畫完了最後那一卷,不負恩師所託。

1979年,《護生畫集》最後一卷問世,這與當初豐子愷送給恩師第一集畫稿的時間,隔了51年之久。

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

整整50年,要堅守一個承諾,對一般人來說,太難了。

這部歷經半個世紀的藝術巨作,早已超出了自身所具有的價值,這裡面,有著一位老人大半輩子的執著和堅持。

這樣的人,一生能交一個,足矣。

04

先生也是個愛國憤青

出身在戰亂時期的藝術家,通常有兩種極端:

一種是怨天尤人,成天灰心喪氣,被戰火磨光了鬥志,鬱郁度日;一種則是宣傳鼓動,奔走呼喊,用藝術家的方法投身抗戰。

巧的是,豐子愷就是後一類人。

雖說佛系青年在亂世里,也是奉行處世隨緣的態度,但是不代表可以容忍敵國的隨意踐踏。

在那個時候,炮火紛飛,一個不留神,就是家破人亡的慘劇。

在流亡途中,豐子愷見得多了,也憤怒夠了,於是,他準備用漫畫來對抗日本人的殘暴。

同樣是用筆,魯迅先生選擇棄醫從文,用文字解救水深火熱的國人;而豐子愷不同,他選擇了簡單的線條組合,用漫畫響應抗戰。

漫畫有個好處,那就畫法簡單,通俗易懂,寥寥數筆就能戳中人心,更重要的是隨地取材,即畫即用,可以說是方便簡捷。

這個時期的豐子愷,終於不佛了,他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戰爭的殘忍,血淋淋地展現在億萬國人眼前。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豐子愷就畫了這樣一幅畫。

畫面里,一隻小狗叼著一條腿,不停地滴著血,眼神滿是悲傷,低聲哀嚎著,而漫天的炮火仍未停止,還在持續轟炸著。

這幅漫畫的名字也很簡單,就叫《小主人的腿》,真實不做作,但極度殘忍,直擊人心,就這麼活生生地甩在人們眼前。

豐子愷《小主人的腿》

豐子愷用自己藝術家的自覺性,靠著一支筆,以另類的方式與侵略者抗爭。他曾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漫畫:

「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因為他的宣傳力頂尖銳......,古語云『百聞不如一見』,現在我可以說:『百篇文章不及幅漫畫。』」

對,豐子愷就是這麼自信,他的漫畫在當時,確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了不少愛國志士精神上的寄託。

從某種意義上講,豐老其實是個成功的抗戰英雄。

05

豐老是個執著的鐵粉

豐子愷也追星,而且追得很瘋狂,他的偶像就是魯迅先生。

佛系青年有個特質,要麼不做,要麼一條路走到黑,這一點,在豐子愷身上體現得很徹底。

豐子愷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午後給附近的孩子們讀小說,豐子愷讀的小說聲情並茂,孩子們聽得過癮,他也讀得起勁。

每當讀到魯迅先生的文章時,豐子愷常常泣不成聲,而聽他讀書的孩子,也會泣不成聲。

於是,在1937年的時候,豐子愷做了個決定,就是把《阿Q正傳》改編成漫畫。

豐子愷《阿Q正傳》

想法是個好想法,但是過程卻很坎坷。

就在這年夏天,學生張心逸把第一批畫稿製成鋅板,送往上海的印刷廠,結果,「八一三」事件爆發,日寇的炮火燒到上海,畫稿也付諸一炬。

手稿被毀,豐子愷並沒有氣餒。1938年,豐子愷又一次提筆重畫,在《文叢》上發表《阿Q正傳》。

結果,畫作剛發表了兩幅,又碰上日軍轟炸廣州,這事兒又黃了。

戰火無情地毀掉了豐子愷兩次心血,這要是換做旁人,應該早就心如死灰,豐子愷倒是樂觀得很。

他沒有氣餒,說道:「炮火只能毀吾之稿,不能奪吾之志。只要有志,失者必可復得,亡者必可復興。」

抱著為偶像做事不怕累的心態,1939年春天,豐子愷第三次重畫了《阿Q正傳》。

而豐子愷自己,也本著對魯迅原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特地回到了魯迅先生的故鄉,考察紹興的風土人情,還特地請來了張梓生、章雪山,對自己的畫作進行修改指正。

這次,豐子愷可算留了個心眼,他囑咐女兒,把這五十四幅漫畫又印模了一套,以防再遇不測。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部《阿Q正傳》在1939年的7月正式出版。

豐子愷總算是放下了心裡的大石頭,用畫筆致敬了偶像,也讓偶像的精神以另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在普羅大眾面前。

06

一個典型的貓奴

豐子愷愛貓,放在今天,就是個典型的貓奴。

大多數貓奴有一個通病,就是死活不承認自己鏟屎官的身份,豐子愷也不例外。

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我並不喜歡真貓,不過在畫中喜歡畫貓而已。」

但是,這個號稱不喜歡真貓的男人,卻養了很多貓,就連畫作、散文裡面,貓出現的次數比人還多。

這樣的男人,不是貓奴,誰還能算得上貓奴呢?

豐子愷吸貓,可以說是遺傳,他的父親也是此道中人。

在豐子愷的回憶里,父親最常做的,就是飯後坐在藤椅上,擼著家中那隻老貓。

當然,豐子愷的恩師李叔同老先生,也是個十足的貓奴。這位老先生出國,打封電報回家,關心的還是家裡那幾隻貓主子。

有了這樣的耳濡目染,豐子愷哪能不把貓捧上天?

而作為一個典型的貓奴代表,家裡要是沒幾隻貓,也不好出來顯擺。

養貓多年,豐子愷家的貓就一直沒缺過,多的時候,甚至一口氣伺候了五個貓主子,痴迷至此,著實可敬。

在豐子愷的畫作里,貓是真主角。

他畫的貓,形態各異,各有各的可愛,傳神生動,這也多虧了他平時對貓愛到了極致,才能把貓畫得如此傳神。

就像這幅《白象的遺孤》,寥寥數筆,就把小貓的神韻、以及人與貓之間的和諧感勾勒出來,樸實傳神。

豐子愷《白象的遺孤》

豐子愷也寫貓,筆下的貓,無賴俏皮,讓人又愛又恨。

他在《貓是最可愛的》里有一段對自家貓的描述格外精彩,

「白象真是可愛的貓!不但為了它渾身雪白,偉大如象,又為了它的眼睛一黃一藍,叫做「日月眼」。

它從太陽光里走來的時候,瞳孔細得幾乎沒有,兩眼竟像話劇舞台上所裝置的兩隻光色不同的電燈,見者無不驚奇讚歎。收電燈費的人看見了它,幾乎忘記拿鈔票;查戶口的警察看見了它,也暫時不查了。」

豐子愷愛貓,愛的恰恰是它們的「貓性」——率真自由,不卑不亢。

他也真正地把這兩點學到了骨子裡,哪怕是在最艱苦的時候,老人也能泰然處之。

07

豐子愷,不寵不驚過一生

豐子愷寫過一首詩,叫做《不寵不驚過一生》,而他的一生也就是照著這首詩過的。

青年時,他過得安逸,所以他畫的是心境,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中年時,戰火紛紛,所以他畫的是大義,深明大義,深悉小節;

老年時,生活確實苦了點,所以他畫的是豁然,勿感於時,勿傷於懷。

無論是翩翩少年,還是耄耋老人,一個人只要過得寵辱不驚,一輩子再長,也能過得瀟洒自在,才無愧於「人」這個身份,這才是真的佛系。

這一點,豐老做到了,真的把淡泊寧靜,過成了生活。

這才是真男神。

所以,當你把生活過成一地雞毛的時候,不妨學學豐子愷,沉澱一下。

或許,你會發現,原來人生的繁花似錦,就在你的眼前。

作者:Chen,家庭雜誌編輯。一個資深肥宅,懶癌晚期患者,寫作是愛好,吃肉是主業。關注家庭雜誌,用閱讀對抗無趣。

來源:路上讀書搜狐號,版權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甲醛,咋就致癌了?
喝粥能養胃?騙了中國人一千多年的食療養生!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