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隕石內發現「生命印記」,火星有可能存在微生物活動跡象

隕石內發現「生命印記」,火星有可能存在微生物活動跡象

匈牙利科學院(HAS)天文學和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Ildiko Gyollai博士利用光學顯微鏡和紅外技術對ALH-77005號隕石樣本進行了紋理特徵分析,並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生命印記」。研究人員還對隕石中的其它礦物質進行了同位素測試,以鑒定其中是否含有維持生命所必須的化合物。結果表明,這種化石遺迹極有可能是以鐵粉為食的一種細菌(FOB)遺留下的。

而最新研究的隕石樣本來自南極洲,是由日本國家極地研究所於1977-1978年間發現並獲取的。在對其進行成像分析後,研究人員同樣發現了類似的絲狀物。而下圖中的黑白兩色箭頭可以證明這種細菌是通過食用鐵粉而存活的。

在地球上,鐵細菌在含鐵的淡水中分布廣泛,好氣,嗜中性環境。由於它能氧化溶解於水中的氫氧化亞鐵,碳酸鐵成高鐵沉積下來,起到濃縮和積累環境中鐵的作用,可能是天然褐鐵礦形成的參與者。另外,這類菌也能在給水管道、工廠循環冷卻裝置、地下水泵、水電站壓力吸水管內生長繁殖,形成銹層或銹瘤,不僅污染水質,而且增加水流的阻力,堵塞管道,甚至促使產生氧差電池腐蝕,導致管子局部穿孔,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此外,鐵細菌是一種好氣異養菌,在含氣量小於0.5 mg/L的系統中也能生長。鐵細菌的生長需要鐵,但對鐵濃度的要求並不高和苛刻,該菌以有機物為營養源,其生長需要有機物,偏愛鐵與錳的有機化合物。這類有機物被利用後,鐵和錳被作為廢物排出,附著於細菌的絲狀體上。

其實,這已不是科學家們首次發現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了。早在1996年,NASA就聲稱在13000年前降落到地球上的各種太空隕石中發現了類似的生命跡象,這些隕石則至少來自40億年前的火星。科學家表示,如果這一發現得到確認,定將成為迄今科學界最令人驚嘆的發現。一塊小小的隕石薄片向我們講述了來自數十億年前、數千萬公里外的紅色世界,這產生的影響深遠而又令人敬畏。

不過,科學家也坦誠地表示,目前還無法進一步證明這些隕石中的「生命印記」是否可能由非生物過程產生。隕石中的「絲狀物」究竟是否代表著地外生命的存在?它的發現對人類有何衝擊?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對生命的探索似乎永無止境......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Mineralized biosignatures in ALH-77005 Shergottite - Clues to Martian Life? Open Astron. 2019; 28: 32–3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確認:蟲洞真實存在!且穿過蟲洞實現轉移可行,但速度很慢
猩球崛起?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猴中轉入人類基因,猴子智商開始提高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