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於《畫繼》

《畫繼》中國南宋繪畫史著作。鄧椿著。鄧椿,字公壽,四川成都雙流人 ,官至通判 ,家富書畫收藏,因感於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後90餘年無人續著繪畫史,遂稽考文獻,並依自己所見寫成此書,開創了綜合利用前人詩文、筆記等多方面資料編寫繪畫史的先例 。全書10卷 。卷一至卷七輯錄219位畫家的傳記,按畫家的身份、地位依次排列,同時記錄畫院畫家及職業畫工的生平、專長等;卷八為銘心絕品,著錄作者目睹過的私家收藏繪畫精品;卷九、卷十以雜記體裁記述唐、五代以迄北宋中期的畫壇傳說見聞。卷首有自撰序文,除敘述編寫緣起、經過、體例外,主要闡述自己的藝術見解。書中發揮了郭若虛的觀點,認為繪畫作品的氣韻生動是無師可傳而決定於人品的,強調畫家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意趣。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提要

《畫繼》十卷,宋鄧椿撰。椿,雙流人。祖洵武,政和中知樞密院。其時最重畫學,椿以家世聞見,綴成此書。其曰《畫繼》者,唐張彥遠作《歷代名畫記》,起軒轅,止唐會昌元年,宋郭若虛作《圖畫見聞志》,起會昌元年,止宋熙寧七年。椿作此書起熙寧七年,止乾道三年,用續二家之書,故曰繼也。所錄上而帝王,下而工技,九十四年之中,凡得二百一十九人。一卷至五卷以人分,曰聖藝,曰侯王貴戚,曰軒冕才賢,曰縉紳韋布,曰道人衲子,曰世胄婦女及宦者,各為區分類別,以總括一代之技能。六卷、七卷以畫分,曰仙佛鬼神,曰人物傳寫,曰山水林石,曰花竹翎毛,曰畜獸蟲魚,曰屋木舟車,曰蔬果藥草,曰小景雜畫,各為標舉短長,以分闡諸家之工巧,蓋互相經緯,欲俾一善不遺。八卷曰銘心絕品,記所見奇蹟愛不能忘者,為書中之特筆。九卷、十卷皆曰雜說,分論遠、論近二子目,則書中之總斷也。論遠多品畫之詞,論近則多說雜事。論遠之末附綴雜事一條,或傳寫失次歟。椿以當代之人,記當代之藝,又頗議郭若虛之遺漏,故所收未免稍寬。然網羅賅備,俾後來得以考核。其持論以高雅為宗,不滿徽宗之尚法度,亦不滿石恪等之放佚,亦頗為平允。固賞鑒家所據為左驗者矣。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序

自昔賞鑒之家,留神繪事者多矣,著之傳記,何止一書。獨唐張彥遠總括畫人姓名,品而第之,自軒轅時史皇而下,至唐會昌元年而止,著為《歷代名畫記》。本朝郭若虛作《圖畫見聞志》,又自會昌元年至神宗皇帝熙寧七年。名人藝士,亦復編次。兩書既出,他書為贅矣。予雖生承平時,自少歸蜀,見故家名勝。避難於蜀者十五六,古軸舊圖,不期而聚。而又先世所藏,殊尤絕異之品。散在一門,往往得免焚劫,猶得披尋。故性情所嗜,心目所寄,出於精深,不能移奪。每念熙寧而後,游心茲藝者甚眾,迨今九十四春秋矣,無復好事者為之紀述。於是稽之方冊,益以見聞,參諸自得,自若虛所止之年,逮乾道之三禩,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數畢見。又列所見人家奇蹟,愛而不能忘者,為銘心絕品,及凡繪事可傳可載者,裒成此書,分為十卷,目為《畫繼》。若虛雖不加品第,而其論氣韻生動,以為非師可傳,多是軒冕才賢,岩穴上士,高雅之情之所寄也。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不爾,雖竭巧思,止同眾工之事,雖曰畫而非畫。嗟夫!自昔妙悟精能,取重於世者,必凱之、探微、摩詰、道子等輩。彼庸工俗隸,車載斗量,何敢望其青雲後塵耶?或謂若虛之論為太過,吾不信也。故今於類,特立軒冕、岩穴二門,以寓微意焉。鑒裁明當者,須一肯首。是年閏旦,華國鄧椿公壽序。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卷一

聖藝

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即位未幾,因公宰奉清閒之宴,顧謂之曰:「朕萬幾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故祕府之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又取古今名人所畫,上自曹弗興,下至黃居寀,集為一百秩,列十四門,總一千五百件,名之曰《宣和睿覽集》。蓋前世圖籍,未有如是之盛者也。於是聖鑒周悉,筆墨天成,妙體眾形,兼備六法,獨於翎毛,尤為注意。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眾史莫能也。政和初,嘗寫仙禽之形,凡二十,題曰《筠庄縱鶴圖》。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警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閒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而莫有同者焉。已而又制《奇峰散綺圖》,意匠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里。其晴巒疊秀,則閬風羣玉也;明霞紓綵,則天漢銀潢也;飛觀倚空,則仙人樓居也。至於祥光瑞氣,浮動於縹緲之間,使覽之者欲跨汗漫,登蓬瀛,飄飄焉,嶢嶢焉,若投六合而隘九州也。五年三月上巳,賜宰臣以下燕於瓊林,侍從皆預。酒半,上遣中使持大盃勸飲,且以《龍翔池鸂圖》並題序宣示羣臣。凡預燕者,皆起立環觀,無不仰聖文,覩奎畫,讚歎乎天下之至神至精也。其後以太平日久,諸福之物,可致之祥,湊無虛日,史不絕書。動物則赤烏、白鵲、天鹿、文禽之屬,擾于禁籞;植物則檜芝、珠蓮、金柑、駢竹、瓜花、來禽之類,連理並蒂,不可勝紀。乃取其尤異者,凡十五種,寫之丹青,亦目曰《宣和睿覽冊》。復有素馨、末利、天竺、娑羅,種種異產,究其方域,窮其性類,賦之於詠歌,載之於圖繪,續為第二冊。已而玉芝競秀於宮闥,甘露宵零於紫篁。陽烏、丹兔、鸚鵡、雪鷹,越裳之雉,玉質皎潔,鸑鷟之雛,金色煥爛。六目七星,巢蓮之龜;盤螭翥鳳,萬歲之石;並榦雙葉,連理之蕉。亦十五物,作冊第三。又凡所得純白禽獸,一一寫形,作冊第四。增加不已,至累千冊。各命輔臣題跋其後,實亦冠絕古今之美也。宣和四年三月辛酉,駕幸祕書省。訖事,御提舉廳事,再宣三公、宰執、親王、使相、從官觀御府圖畫。既至,上起就書案,徙倚觀之。左右發篋,出御書畫。公宰、親王、使相、執政,人各賜書畫兩軸。於是上顧蔡攸分賜從官以下,各得御畫兼行書、草書一紙。又出祖宗御書,及宸筆所摸名畫,如展子虔作《北齊文宣幸晉陽》等圖。靈台郎奏辰正,宰執以下,逡巡而退。是時既恩許分賜,羣臣皆斷佩折巾以爭先,帝為之笑。此君臣慶會,又非特幣帛筐篚之厚也。始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數百人,咸使圖之,多不稱旨。自此之後,益興畫學,教育眾工。如進士科,下題取士,復立博士,考其藝能。當是時,臣之先祖,適在政府,薦宋迪猶子子房,以當博士之選。是時子房筆墨,妙出一時,咸謂得人。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自第二人以下,多繫空舟岸側,或拳鷺於舷間,或棲鴉於篷背,獨魁則不然。畫一舟人,卧於舟尾,橫一孤笛,其意以為非無舟人,止無行人耳,且以見舟子之甚閒也。又如「亂山藏古寺」,魁則畫荒山滿幅,上出旛竿,以見藏意。餘人乃露墖尖或鴟吻,往往有見殿堂者,則無復藏意矣。亂離後有畫院舊史,流落於蜀者二三人,嘗謂臣言:「某在院時,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圖軸兩匣,命中貴押送院,以示學人。仍責軍令狀,以防遺墜漬污。」故一時作者,咸竭盡精力,以副上意。其後寶籙宮成,繪事皆出畫院。上時時臨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堊,別令命思。雖訓督如此,而眾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繩墨,未脫卑凡,殊乖聖王教育之意也。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北宋 郭熙 窠石平遠圖

●卷二

侯王貴戚

鄆王,徽宗皇帝第二子也。稟資秀拔,為學精到。政和八年,射策於庭,名標第一,多士推服。性極嗜畫,頗多儲積。凡得珍圖,即日上進,而御府所賜,亦不為少。復皆絕品,故王府畫目,至數千計。又復時作小筆花鳥便面,克肖聖藝,乃知父堯子舜,趣尚一同也。今祕閣畫目,有《水墨筍竹》及《墨竹》、《蒲竹》等圖。

光州防禦使令穰,字大年,雅有美才高行,讀書能文。少年因誦杜甫詩,見唐人畢宏、韋偃,志求其蹟,師而寫之。不歲月間,便能逼真。時賢稱歎,以為貴人天質自異,意所專習,度越流俗也。其所作多小軸,甚清麗。雪景類世所收王維筆,汀渚水鳥,有江湖意。又學東坡作小山叢竹,思致殊佳,但覺筆意柔嫩,實年少好奇耳。若稍加豪壯,及有餘味,當不立小李將軍下也。每出一圖,必出新意。人或戲之曰:「此必朝陵一番回矣。」蓋譏其不能遠適,所見止京洛間景,不出五百里內故也。大年既得名,誅求期尅,無少暇時,擲筆大慨曰:「藝之役人如此!」然業已得名,無可奈何。山谷嘗詠其《蘆雁》云:「揮毫不作小池塘,蘆荻江村雁落行。雖有珠簾巢翡翠,不忘煙雨罩鴛鴦。」然初跋其畫,謂「更屏聲色裘馬,使胸中有數百卷書,當不愧文與可」,葢見其少作耳。自今觀之,其亦有宋之江都王、滕王耶?

令松,字永年,大年弟也,亦善丹青。浮休居士謝大年《江天晚景圖》雜言云:「神妙獨數李將軍,安知伯仲非前身?」則知其兄弟俱能,且筆墨俱得思訓格也。又山谷跋其畫夾云:「調麝煤作花果殊難工,永年遂臻此,殊不易。然作朽蠹太多,是其小疵。」又云:「永年作狗,意態甚逼。遣翰林工,訖其草石,不敢畫虎,憂狗之似,故直作狗,人難我易。」

叔盎,字伯充,善畫馬。嘗以其藝並詩投東坡,東坡次其韻云:「天驥德力備,馬外龍麟中。皇天不遣言,兀與畫圖同。駑駘飽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駕均一至,何事籋雲風。」

士雷,字公震,長於山水,清雅可愛。李錞希聲跋其《四時景》絕句,則可知其風旨矣。春云:「九江應共五湖連,尺素能開萬里天。山杏野桃零落處,分明寒食繞風前。」夏云:「繁陰雜樹映汀沙,三伏江天自一家。欲喚扁舟渡雲錦,平鋪明鏡是荷花。」秋云:「舂鉏寂寞繞疎叢,霜後雲生浦漵風。此處年年報秋色,只應衰柳與丹楓。」冬云:「剪水飛花細舞風,斷蘆洲外水連空。剡溪幾曲知名處,何似今朝眼界中。」今祕閣畫目,有《春雪》、《早梅》及《小景》等圖。

嗣濮王宗漢,字獻甫,安懿王幼子也。少即敏慧,儀矩端莊,作《蘆雁》,有佳思。米元章題詩曰:「偃蹇汀眠雁,蕭梢風觸蘆。京塵方滿眼,速為喚花奴。」又曰:「野趣分弱水,風花剪鑑湖。塵中不作惡,為有鄴公圖。」元章許予甚嚴,詩意如此,則可知其含毫運思矣。嘗有《八雁圖》,識者歎賞其工。

士暕,字明發,讀書能文。元符初,試宗室藝業,合格者八人,獨明發賜進士出身。嘗作《春詞》、《烏夜啼》,掃除凡語,飄然寄興於煙霞之外,至今流傳,推為雅什。兼工畫藝,後山居士題其《高軒過圖》,詩曰:「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異才天縱非力窮,畫工不足甘為下。今代風流數大年,含毫落筆開山川。忽忘朽老壓塵底,卻怪鳧鴻墮目前。爾來二人復秀出,萬里河山才咫尺。眼邊安謂有突兀,復似天地初開闢。」其卒云:「未許二豪今角立,則其高情雅韻,自宜追配今昔也。」

士衍,號花一相公,長於著色山水。宣和初進十圖,特轉一官。犍為王瑾家有扇面,意韻誠可喜愛,然少見於世。瑾即其甥也,故得之。

士遵,光堯皇帝皇叔也。善山水,紹興間一時婦女服飾,及琵琶箏面,所作多以小景山水,實唱於士遵。然其筆超俗,特一時倣傚宮中之化,非專為此等作也。

伯駒,字千里,優於山水、花果、翎毛。光堯皇帝嘗命畫集英殿屏,賞賚甚厚。多作小圖,流傳於世,有所畫《蟠檜怪石便面》,在吉州團練使楊可弼良卿家。官至浙東路鈐轄。其弟路分伯驌,字希遠,亦長山水、花木,著色尤工。

士安,長於墨竹。不遵川派,好作筀竹,殊秀潤,與石室體制大異也。

子澄,字處度,廉介修潔,流落巴峽四十年,藉添差祿以自給。善草隸,長歌詩,人不知其能畫也。紹興末,官秭歸,士子重其風度,每載酒從之游。一日,乘醉入小肆,見素壁可愛,案上拈禿筆作濺瀑,勢欲動屋,筆力極遒壯也。

王詵,字晉卿,尚英宗女蜀國公主,為利州防禦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黜遠聲色,而從事於書畫。作寶繪堂於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東坡為之記。東軒亦贈詩云:「錦囊犀軸堆象床,義竿連幅翻雲光。手披橫素風飛揚,卷舒終日未用忙。游意澹泊心清涼,屬目俊麗神激昂。」其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碌為之,似古。今《觀音寶陀山狀小景》,亦墨作平遠,皆李成法也,故東坡謂「晉卿得破墨三昧」。有《煙江疊嶂圖》、《房相宿因圖》、及《山陰陳跡》、《雪溪乘興》、《四明狂客》、《西塞風雨圖》、《著色山水》等圖,傳於世。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郭熙 雪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卷三

軒冕才賢

蘇軾,字子瞻,眉山人。高名大節,照映今古。據德依仁之餘,游心茲藝。所作枯木,枝榦虯屈無端倪。石皴亦奇怪,如其胸中盤鬱也。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或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耶?」雖文與可自謂「吾墨竹一派在徐州」,而先生亦自謂「吾為墨竹,盡得與可之法」。然先生運思清拔,其英風勁氣逼人,使人應接不暇,恐非與可所能拘制也。又作《寒林》,嘗以書告王定國曰:「予近畫得《寒林》,已入神品。」雖然,先生平日胸臆宏放如此。而蘭陵胡世將家收所畫《蟹》,瑣屑毛介,曲畏芒縷,無不備具,是亦得從心不踰矩之道也。米元章自湖南從事過黃州,初見公,酒酣,貼觀音紙壁上,起作兩行,枯樹、怪石各一,以贈之。山谷《枯木道士賦》云:「恢詭譎怪,滑稽於秋毫之穎,尤以酒為神,故其觴次滴瀝,醉餘嚬呻。取諸造化之爐錘,盡用文章之斧斤。」又《題竹石》詩云:「東坡老人翰林公,醉時吐出胸中墨。」先生自題郭祥正壁,亦云:「枯腸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寫向君家雪色壁。」則知先生平日非乘酣以發真興,則不為也。

龍眠居士李公麟,字伯時,為舒城大族,家世業儒。父虛一,嘗舉賢良方正科。公麟熙寧三年登第,以文學有名於時。陸佃薦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董敦逸辟檢法御史台,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病痹致仕,終於崇寧五年。學佛悟道,深得微旨,立朝籍籍有聲。史稱以畫見知於世,非確論也。平日博求鐘鼎古器,圭璧寶玩,森然滿家。以其餘力留意畫筆,心通意徹,直造玄妙,葢其大才逸羣,舉皆過人也。士夫以謂「鞍馬愈於韓干,佛像追吳道玄,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韓滉」,非過論也。尤好畫馬,飛龍狀質,噴玉圖形,五花散身,萬里汗血,覺陳閎之非貴,視韓干以未奇。故坡詩云:「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山谷亦云:「伯時作馬,如孫太古湖灘水石。」謂其筆力俊壯也。以其耽禪,多交衲子。一日,秀鐵面忽勸之曰:「不可畫馬,他日恐墮其趣。」於是翻然以悟,絕筆不為,獨專意於諸佛矣。其佛像每務出奇立異,使世俗驚惑,而不失其勝絕處。嘗作《長帶觀音》,其紳甚長,過一身有半。又為呂吉甫作《石上卧觀音》,葢前此所未見者。又畫《自在觀音》,跏趺合爪,而具自在之相,曰:「世以破坐為自在,自在在心不在相也。」乃知高人達士,縱施橫設,無施而不可者。平時所畫不作對,多以澄心堂紙為之,不用縑素,不施丹粉,其所以超乎一世之上者此也。郭若虛謂:「吳道子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子詎容獨步耶?有《孝經圖》、《九歌圖》、《歸去來圖》、《陽關圖》、《琴鶴圖》、《憇寂圖》、《嚴子陵釣灘圖》、《山莊圖》、《卜居圖》,又有《虎脊天馬》、《天育驃騎》、《好頭赤》、《沐猴馬》、《欲馬》、《象龍馬》及《揩癢虎》等圖。一時名賢,俱留紀詠也。

襄陽漫士米黻,字元章,嘗自述云:「黻即芾也。」即作芾。世居太原,後徙於吳。宣仁聖烈皇后在藩,其母出入邸中,後以舊恩,遂補校書郎。自蔡河撥發,為太常博士,出知常州,復入為書畫學博士,賜對便殿,擢禮部員外郎,以言罷知淮陽軍。芾人物蕭散,被服效唐人,所與游皆一時名士。嘗曰:「伯時病右手後,余始作畫。以李常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余乃取顧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又李筆神采不高,余為睛目面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師而能。惟作古忠賢像也。」又嘗與伯時論分布次第,作《子敬書練裙圖》,復作《支、許、王、謝于山水間縱步》,自掛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格,因信筆為之,多以煙雲掩映樹木,不取工細。有求者只作橫掛三尺,惟寶晉齋中掛雙幅成對,長不過三尺,褾出乃不為倚所蔽,人行過,肩汗不著。更不作大圖,無一筆關同、李成俗氣。然公字札流傳四方,獨于丹青,誠為罕見。予止在利倅李驥元駿家見二畫:其一紙上橫松梢,淡墨畫成,針芒千萬,攢錯如鐵,今古畫松,未見此製。題其後云:「與大觀學士步月湖上,各分韻賦詩,芾獨賦無聲之詩。」蓋與李大觀諸人夜遊潁昌西湖之上也。其一乃梅、松、蘭、菊,相因數一紙之上,交柯互葉,而不相亂,以為繁則近簡,以為簡則不疎,太高太奇,實曠代之奇作也。乃知好名之士,其欲自立於世者如此。大觀乃元駿之族父,後歸元駿。

晁補之,字無咎,濟北人。元祐中為吏部郎中,紹聖中謫監信州稅,流落久之。張天覺當國,起知泗州,不累月,下世。有自畫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題云:「胸中正可吞雲夢,琖底何妨對聖賢。有意清秋入衡霍,為君無盡寫江天。」又題自畫山水寄人云:「虎觀他年清汗手,白頭田畝未能閒。自嫌麥壠無佳思,戲作南齋百里山。」陳無己獨愛重其蹟,亦嘗詠其扇云:「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詰。偃屈葢代氣,萬里入咫尺。」無咎又嘗增添《蓮社》圖樣,自以意先為山石位置向背,作粉本以授畫史孟仲寧,令傳模之。菩薩倣侯昱,雲氣倣吳道玄,天王、松石倣關同,堂殿、草樹倣周昉、郭忠恕,卧槎、垂藤倣李成,崖壁、瘦木倣許道寧,湍流、山嶺、騎從、鞬服,倣魏賢。馬以韓干,虎以包鼎,、猴、鹿,以易元吉,鶴、白鷳、若鳥、鼠,以崔白。集彼眾長,共成勝事。今人家往往摹臨其本,傳於世者多矣。

晁說之,字以道,少慕司馬溫公之為人,自號景迂。未三十,東坡以著述科薦之。靖康初,自休致中召為著作郎,後試中書舍人,兼東宮詹事。建炎初政,以待制侍讀而終。山谷嘗題其《雪雁》云:「飛雪灑蘆如銀箭,前雁驚飛後回盻。憑誰說與謝元暉,休道澄江靜如練。」又無咎題四弟橫軸畫云:「黃葉滿青山,枯蒲淨寒水。鳧雁下陂塍,牛羊散墟里。擔穫暮來歸,兒迎婦窺籬。虎頭無骨相,田野有餘思。」

張侍郎舜民,字芸叟,號浮休居士。紹聖入黨,貶均州,紹興初追復直學士。生平嗜畫,題評精確。雖南遷羈旅中,每所經從,必搜訪題識。東南士大夫家所藏名品,悉載錄中。亦能自作山水,有自題扇詩云:「忽忽南遷不記年,二妃祠外橘洲前。眼昏筆戰誰能畫,無奈霜紈似月圓。」又題鄧正字家劉明復《秋景》,末句云:「我有故山常自寫,免教魂夢落天涯。」

劉涇,字巨濟,簡州人,熙寧六年進士中第,王安石薦為經學所檢討。歷太學博士,因講詩為諸生所服。後罷,諸生乞留不報,終職方郎中。涇,米元章之書畫友也。善作林、石、槎、竹,筆墨狂逸,體製拔俗。予家藏其幅紙,所作竹葉,幾逼鍾、郭。今成都大智院法堂壁間有《松竹窠植》二,惜其歲久,將磨滅也。

蘇過,字叔黨,坡公之季子也。元祐中,公知杭州,叔黨年十九,預計偕。七年,公為兵部尚書,任承務郎,後公謫英州,貶儋州,移廉、永二州,叔黨皆侍行。叔父欒城公每稱其孝。平生禁錮僅三十年,晚除中山倅而卒。善作怪石、叢篠,咄咄逼翁。坡有觀過所作《木石竹》三絕,以為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解與竹傳神者是也。晁以道志其墓,亦云:「書畫之勝,亦克肖似其先人。」又時出新意作山水,遠水多紋,依岩多屋木,皆人跡絕處,並以焦墨為之,此出奇也。

宋子房,字漢傑,鄭州滎陽人,少府監選之子,復古之猶子也,官至正郎。坡公跋其畫,謂:「不古不今,稍出新意,若為之不已,當作著色山也。」又云:「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毛皮、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卷。漢傑真士人畫也!」又云:「假之數年,當不減復古也。」初,崇、觀盛時,大興畫學,予大父中書公,見其《江皋秋色圖》,甚珍愛之,首薦為博士。然其人乃賢胄子,不獨以畫取也。所著《畫法六論》,極其精到。

程堂,字公明,眉人,舉進士,為駕部郎中。善畫墨竹,宗派湖州,出湖州之門者,獨公明入室也。好畫鳳尾竹,其梢極重,作迴旋之勢,而枝葉不失向背。又登峨眉山,見菩薩竹,有結花於節外之枝者,茸密如裘,即寫其形於中峰乾明寺僧堂壁間,儼如生也。又象耳山有苦竹、紫竹、風竹、雨竹,好事者已刻之石。成都笮橋觀音院,亦有所畫竹,且題絕句云:「無姓無名逼夜來,院僧根問苦相猜。攜燈笑指屏間竹,記得當年手自栽。」又能作園蔬,嘗見《紫芥》、《紫茄》二軸,奪真也。

范正夫,字子立,潁昌人,文正公之諸孫,德孺之子也。長於水墨雜畫,標格高秀。予家與之同居潩水,多藏其得意之作,如《訪戴圖》、《脊令圖》、《竹石圖》,寄興清遠,真士人筆也!惜乎以名家高才,而知鳳翔,還鄉,適虜人屠城,死之。

顏博文,字持約,德州人。政和八年,嘉王榜登甲科。長於水墨,宇文季蒙龍圖家,有橫披《十六羅漢》,其筆法位置如伯時,但意韻差短耳。陳去非次何文縝題所作《墨梅三絕》云:「窗前光景晚清新,半幅溪藤萬里春。從此不貪江路遠,勝拼心力喚真真。奪得斜枝不放歸,倚窗乘月看熹微。墨池雪嶺春俱好,付與詩人說是非。」「未央宮裡紅杏,羯鼓三聲打開。大庾嶺頭梅蕚,管城呼上屏來」,非此畫不稱此詩也。初,持約與王寀厚善。寀敗,持約方退朝,聞之,即馳馬還家,閉關拒人,盡焚與寀平生往來牋記詩文之類,於是獨免。

任誼,字才仲,宋復古之甥也。嘗為協律郎,後通判澧州,適丁亂離,鍾賊反叛,為羣盜所殺。平日凡所經歷江山佳處,則舐筆吮墨,輒成圖軸。髣髴籠淡,清潤可喜。邵澤民為春官,才仲正在太常,與之同部,相好甚密,今其家富有才仲手跡,有《南北江山圖》、《平蕪千里圖》、《四更山吐月圖》、《唐功臣圖》、《斗山煙市圖》、《松溪深日圖》。又取平生所見蘭花數十種,隨其形狀,各命以名,如「杏梁歸燕」、「丹山翔鳳」之類。皆小字隸書,記其所見之處,邵氏名曰「香圃」。其隸古勁,學中郎也。

米友仁,元章之子也,幼年山谷贈詩曰:「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遂字元暉。元章當置畫學之初,召為博士,便殿賜對,因上友仁《楚山清曉圖》。既退,賜御書畫各二軸。友仁宣和中為大名少尹。天機超逸,不事繩墨。其所作山水,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其風氣肖乃翁也。每自題其畫曰「墨戲」。被遇光堯,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日奉清閒之燕。方其未遇時,士大夫往往可得其筆;既貴,甚自秘重,雖親舊間亦無緣得之。眾嘲曰:「解作無根樹,能描濛鴻雲。如今供御也,不肯與閒人。」後享年八十,神明如少壯時,無疾而逝。

朱敦儒,字希真,少從陳東野學,嘗賦古鏡云:「試將天下照,萬象總分明。」東野奇之。紹興間,御史明橐,宣諭廣東,被旨訪求遺逸。是時,希真放浪江湖間,自江西避亂晉康,橐遂以應詔命。初品官召赴闕登對,改官,入館為郎,出為浙東憲。秦檜當國,有攜希真畫山水謁檜,檜薦於上,頗被眷遇。與米元暉對御輒畫,而希真恥以畫名,輒退避不居也。故常告親友曰:「吾非善畫者,所畫多出錢端回之手。」其實非也。

廉布,字宣仲,山陽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學博士,以聯貴姻坐累,遂廢終身。後居紹興,既絕仕宦之念,專意繪事。山水林石,種種飄逸。師東坡,幾於升堂也。其子頗得家法,今有圖軸傳於世。

李石,字知幾,資州人,少負才名。既登第,以趙逵庄叔左史之薦,任太學博士。直情徑行,不附權貴,遂不容於朝。出主石室,就學者其合如雲,至閩越之士,萬里而來。刻石題諸生名幾千人,蜀學之盛,古今鮮儷也!今倅成都,醉吟之餘,時作小筆,風調遠俗,蓋其人品既高,雖遊戲間,而心畫形矣。

岩穴上士

杭士林生,作江湖景,蘆雁水禽,氣格清絕。米老謂:「唐無此畫,可並徐熙,在艾宣、張涇、寶覺之右。」人罕得之。

李申,字景元,自號華亭逸人。作逸筆翎毛,有意外趣,但木柯未佳耳。坡題其《喜鵲圖》云:「聞說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筆勢瀾翻。百年牢落何人繼?只有華亭李景元。」又晁無咎《題周兼彥所收李甲畫三絕》,鵲云:「上林花妥逐鶯飛,愁絕江南雪裡時。嚄唶何須傍簷喜,毰毸相對兩寒枝。」雁云:「網羅無限稻粱肥,憐爾冥冥亦庶幾。戲鴨眠鷗滿中沚,衡陽無意更南飛。」鴨云:「急風吹雪滿汀洲,近臘淮南憶倦遊。小鴨枯荷野艇冷,去年今日凍高郵。」

周純,字忘機,成都華陽人。後依解潛,久留荊楚,故亦自稱楚人。少為浮屠,弱冠游京師,以詩畫為佛事,都下翕然知名。士大夫多與之游,而王寀輔道最與相親,後坐累編管惠州,不許生還。適鄰郡建神霄宮,本路憲舊知其人,請朝廷赦能畫人周純來作繪事,從之。於是憑藉,得以自如。其山水師思訓,衣冠師凱之,佛像師伯時,又能作花鳥、松竹、牛馬之屬,變態多端,一一清絕。畫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罷」,謂先以土筆撲取形似,數次修改,故曰「九朽」,繼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罷」。罷者,畢事也。獨忘機不假乎此,落筆便成,而氣韻生動。每謂人曰:「書畫同一關棙,善書者又豈先朽而後書耶?」此蓋卓識也。初,寀未敗,會朝士大尹盛章在焉,謂忘機曰:「子能為我作圖《梅》,狀『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之意乎?」忘機曰:「此臨川詩,須公自有此句,我始為之。」盛恨甚。未幾,寀敗,而盛猶為京尹,故忘機被禍獨酷。

高燾,字公廣,沔州人,自號三樂居士。作小景,自成一家,清遠靜深,一洗工氣。眠鴨浮雁、衰柳枯枿,最為珍絕。篆隸、飛白,一一造妙。

僧德正,信州人,宣和郎官徐兢明叔之兄,紹興侍從徐林穉山之弟。登科為平江教官,棄而出家。是日即勅往江州圜通寺開堂拈香,為三世諸佛,於是其徒不容,棄去。居廬山南疊石庵,服漆辟穀。閩淮名山,意往無礙,凡登山臨水,即橫笛自娛。後入蜀,其兄陰遣人偽作其徒,賸齎金帛,牽挽而歸。過敘州宣化縣,久留樊賓少卿家,作《峨眉圖》。山水人物,種種清高。初登峨眉時,鍊指供佛,兩手止餘四指,麄可執筆,而畫意自足。其松石、人物,專學龍眠。遇興伸紙揮毫,頃刻而成,貴勢或求之,絕不與。

江參,字貫道,江南人,長於山水。形貌清癯,嗜香茶,以為生。初以葉少蘊左丞薦於宇文湖州季蒙,今其家有泉石五幅,圖一本。筆墨學董源,而豪放過之。季蒙欲多取其畫,而貫道每被召去,止得此圖,居以為慊。後劉季高侍郎再寄《江居圖》一卷,作無盡景,始少慰意。當貫道被召時,尚書張如瑩知臨安,貫道既到臨安,即有旨館於府治。明當引見,是夕殂,信有命也。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郭熙 山村圖 南京大學博物館藏

●卷四

搢紳韋布

劉明復,為直龍圖閣,師李成,特細秀。作松枝而無向背,荊楚秀甚。浮休有鄧正字宅見劉明復所畫《麓山秋景》五十六言云:「洛陽才子見長沙,自識中丹鬢未華。文武全才皆不試,丹青妙筆更誰加。老杉列在皇堂上,小景將歸學士家。我有故山常自寫,免教魂夢落天涯。」

蔣長源,字永仲,官至大夫。作著色山水,山頂似荊浩,松身似李成,葉取真松為之,如靈鼠尾,大有生意。石不甚工。作凌霄花纏松,亦佳作。

鄢陵王主簿,未審其名,長於花鳥。東坡有書所畫《折枝》二詩,其一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為詩必以詩,定知非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如何此兩幅,疎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二云:「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低昂枝上雀,搖蕩花間雨。雙翎決時起,眾葉紛自舉。可憐採花蜂,潰蜜寄兩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

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人。明經及第,終大理寺丞。嘗與晁無咎同試諸生,無咎有求橫幅長篇,又有題扇詩,蓋長於山水也。東坡亦嘗題其《秋景平遠》云:「人間斤斧日創夷,果見龍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野水參差落漲痕,疎林欹倒出霜根。浩歌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予嘗見其孫皓云:「此圖本寒林障,分作兩軸,前三幅盡寒林,坡所以有『龍蛇姿』之句,後三幅盡平遠,所以有『黃葉村』之句,其實一景而坡作兩意。又『浩歌』字,雕本皆以為『扁舟』,其實畫一舟子張頤鼓枻作浩歌之態,今作『扁舟』,甚無謂也。」

趙宗閔,為尚書郎。山谷載銅官僧舍墨竹一枝,筆勢妙天下,為作小詩云:「省郎潦倒今何處?敗壁風生雙竹枝。滿世閻劉專翰墨,誰為真賞拂蛛絲。」又云:「獨來野寺無人識,故作寒崖雪壓枝。想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猶在鬢成絲。」

薛判官者,不得其名。浮休題其所作《秋溪煙竹》雲「深墨畫竹竹明白,淡墨畫竹竹帶煙。高堂忽爾開數幅,半隱半見如自然」者是也。

倪濤,字巨濟,宣和間為都司。一日訪其友,戲畫三蠅壁間,自題云:「何人刻獼猴,老眼覷荊棘。不如丹青手,快意風雨疾。我窮坐詩豪,九鼎扛筆力,偶然一點污,著紙生羽翼。千言走蚍蜉,寧為寸紙逼。還當寫君詩,什襲同藏冪。」今李文正之孫有所畫蜥蜴蝀蟾,甚佳。

文勛,字安國,元祐末作太府寺丞、福建漕。東坡跋其畫扇云:「道子畫西方變相,觀者如堵。作佛圓光,風落電轉,一揮而成,嘗疑其不然。今觀安國作方界,略不抒思,乃知傳者之不謬。」

劉延世,公是先生之猶子也,少有盛名。元祐初,游太學,不得志,築堂業講,名曰「抱瓮」。嘗作墨竹,題詩云:「酷愛此君心,常將墨點真。毫端雖在手,難寫淡精神。」又云:「靜室焚香盤膝坐,長廊看畫散衣行。」趣尚之高,有如此者。

王沖隱,名持,字正叔,長安人。長於翎毛,學崔白。今顏魯公《鹿脯帖》後有題跋:「妙於筆法,蓋其人也。」嘗於邵氏見《竹棘》、《雪禽》二軸,極清雅。上題云:「正叔為伯起作,崇寧甲申。」伯起名振,其兄也。

王利用,字賓王,潼川人。舉進士,終夔憲。書畫皆能,光堯皇帝頗愛其書,畫則山水長於人物,精謹而已,不及其書也。

靳東發,字茂遠,其高祖太尉,即射撻覽者,官止敘倅。其性多能,尤工畫藝,人目之為「靳百會」。近世畫手,少作故事人物,頗失古人規鑒之意,茂遠獨集古今諫諍百事,以為圖,號《百諫圖》,誠可尚者。

詠,字少張,其子也,今主簿於郫。長於山水,尤為多能,蓋其出藍之青也。

魏燮,字彥密,北人,長於水墨雜畫。光堯見之,喜動天顏,遂除浙西參議。

李昭,字晉傑,鄄城人。李文靖之曾孫,蔡文忠公曾外孫也,以恩科仕江州德化尉。長於墨竹,自云:「他人以蕭疎為能,余以重密為巧,吾之墨竹一派,不讓湖洲。」又善墨花小筆,亦能山水,學范寬,篆尤精,學《三墳記》也。紹興間死於江南。

李頎秀才,善畫山,嘗以兩軸並詩上東坡,東坡次其韻答之:「平生自是箇中人,欲向漁舟便寫真。詩句對君難出手,雲泉勸我早收身。年來白髮驚秋速,長恐青山與世新。從此北歸休悵望,囊中收得武陵春。」

陳直躬,高郵人也。坡有題所畫《雁》二詩云「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者是也。而無咎集中有《和蘇翰林題李甲畫雁二首》,乃用此韻,不知何謂也。

朱象先,字景初,松陵人,馳名紹聖、元符間。坡跋其畫云:「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以其不求售也,故得之自然。世亦罕見,不知其所長也。

張無惑,山人也,善畫山水。浮休贈詩云:「西征已度故關山,秋雨零零路屈盤。受盡艱辛心不足,解程又展畫圖看。」

眉山老書生,不得其名。作《七才子入關圖》,山谷謂人物亦各有意態,以為趙雲子之苗裔。摹寫物象漸密,而放浪閒遠,則不逮也。

何充秀才,不知何許人,能寫貌。坡有贈詩云:「問君何苦寫吾真,君言好之聊自適。」

雍秀才,不知何許人。坡有詠所畫《草蟲八物》詩。詩意每一物,譏當時用事者一人,如「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以比介甫;「初來花爭妍,倐去鬼無跡」,以比章惇。今詩與畫俱刊石流傳於世。又作畫《捕魚圖贊》,載集中。

章友直,字伯益,善畫龜蛇。以篆筆畫,頗有生意。又能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

黃斌老,不記名,潼州府安泰人,文湖州之妻姪也。登科,嘗任戎倅,適山谷貶戎州,與定交。且通譜,善畫竹。山谷有詠其《橫竹》詩,又謝斌老送《墨竹十二韻》云:「吾子學湖州,師逸功已倍。預知更入神,後出遂無對。」

黃彝,字子舟,斌老之弟。其名字初非彝與子舟也,山谷以其尚氣,故取二器以規之,自後折節遂為粹君子。舉八行,終朝郎郡倅。山谷用贈斌老韻謝子舟為余作《風雨竹》兩篇,前篇云:「歲寒十三本,與可可追配。」後篇云:「森削一山竹,牝牡十三輩。誰言湖州沒,筆力今尚在。」而與可每言,所作不及子舟。

劉明仲,善作竹,山谷為作《墨竹賦》。

黃與迪,善畫竹,山谷次韻謝與迪所作《竹》五幅云:「吾宗墨修竹,心手不自知。」但不知為何人,任子淵詩注,亦不及之。

楊吉老,文潛甥也。文潛嘗云:「吾甥楊吉老,本不好畫竹,一旦頓解,便有作者風氣。揮灑奮迅,初不經意,森然已成,愜可人意。其法有未具,而生意超然矣。」無咎亦有《贈文潛甥克一學與可畫竹》詩。克一,吉老字也。

成子,不得其名。山谷詩云:「成子寫浯溪,下筆便造極。」徐師川亦有《成生畫山水歌》云:「成子貌古心亦古,造化為工筆端取。玄冬起雷夏造冰,翻手為雲覆手雨。」

張遠,字行之,太原榆次人。本士人,隱居山間。政和中有河東漕宋姓者,親訪其廬,邀致公署,令畫絹八幅。遠請屏去左右,且約漕無相見,獨與弟子郝士安評議。酣寢數日,忽起下筆,頗窮天真。兩幅不如意,遂焚之,以六幅與宋。宋大喜,贈送甚厚,高謝還廬。

張明,其妷也,亦以山水擅名,比季父則差肩矣。

王元通,以字稱,工山水,滄州人也,師李成。為人豪逸自負,每畫竟,輒大呼「奇奇」數聲,乃得意筆也。

喬仲常,河中人,工雜畫,師龍眠。圍城中思歸,一日,作《河中圖》贈邵澤民侍郎,至今藏其家。又有《龍宮散齋》手軸、《山居羅漢》、《淵明聽松風》、《李白捉月》、《玄真子西塞山》、《列子御風》等圖,傳於世。

孔去非,汝州寧極先生之後也,長於小筆,清雅可玩。尤工草蟲,作蟻、蝶、蜂、蟬、竹雀甚可觀。平生極留意於此,凡翹{左蟲右而}而飛動之物,必募小兒求之,搜索無遺。以類置其翅羽冊葉中,按形為之,纖悉畢具。

閭丘秀才,江南人,不記名。長於畫水,無所宗師,自成一家。嘗畫五嶽觀壁,凡作水,先畫浪頭,然後畫水紋,頃刻而成,驚濤洶湧,勢欲掀壁。

劉松老,字榮祖,書學元章,畫師東坡。成都李才元家有四軸山水,上有印文雲「巨濟震子名松老者」八字,可見其高怪不隨俗也。成都《佛掌骨記》,實榮祖筆,特借米老名耳。予見此本在張恭州彌明家,後歸一豪族,價三十萬,非真物也。

王逸民,字逸民,永康導江人。初為僧,名紹祖,詩畫俱倣周忘機,而氣韻懸絕也。平生頗負氣,政和間改德士,則云:「我生不背佛而從外道。」取祠部焚之。自加冠巾,學山穀草書,亦美觀。

馮久照,字明遠,汾州人也。少游太學,兵亂入蜀,寓居渠州。其山水初頗繁冗,後因郭熙之孫游卿來為太守,盡以其家學傳之,遂一變。趙相鼎與之有太學之舊,薦於川路監司,由是益得名。

劉履中,字坦然,汴人也,寓遂寧靈泉山趾。壁傳人物,筆勢雄特。今遂寧后土祠殿廡內外,盡出其手。仙佛圖軸,亦其所長。但作故事人物,未脫工氣也。

劉銓,字真孺,成都人,察院濬卿之族也,家本豪富,性好畫。所居對聖壽寺,寺多唐蜀名跡,真孺終日諦翫,至忘飲食,久而自能。所畫山水,多以布紋印科葉者,唐舊製,葢得於壁間也。尤精佛像,描墨成染,與李道明無異,清勁則過之。

李皓,字雲叟,唐臣孫也。避亂入蜀,居成都。其所作山水,取前輩成樣,合而為一,故能美觀,一時翕然稱之。

張昌嗣,字起之,與可之外孫也,筆法既有所授。每作竹,必乘醉大呼,然後落筆。不可求,或強求之,必詬罵而走。然有愧宅相者,於攢三聚五,太拘拘耳。

連鼇,字仲舉,吉州人,自號石台居士。精於長短句,工畫魚,幾於徐白。紹興間人。

任粹秀才,仲之姪,能作著色山。

楊補之,字無咎,洪州人,長於水墨人物。祖伯時,今年七十矣,自號逃禪老人。

雍巘,字幼山,興元人。善山水,作岩崖、枯木、雲氣,墨梅尤佳。舉進士,屢免。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郭熙 雙松圖

歷代畫論(連載15)唐宋:《畫繼》(宋)鄧椿 撰

郭熙 關山春雪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卷五

道人衲子

甘風子,關右人,陽狂垢污,恃酒好罵,落泊於廛市間。酒酣耳熱,大叫索紙,以細筆作人物頭面,動以十數,然後放筆如草書法,以就全體,頃刻而成,妙合自然。多畫列仙之流,題詩其後。傳觀既畢,往往毀裂而去。好事者藏匿,僅存一二。豪富求之,唾罵不與。或經年不落一筆,故流傳於世者極少。一日,忽別素與游者,歸則薰浴題頌,擲筆而逝。

王顯道,漢州人,本餅師,後學道。專心畫龍,格製雄壯。今成都三井觀三寶院,有畫壁存。

李德柔,駕部員外郎宗固孫也。宗固景祐中良吏,嘗守漢州。有道士尹可元,精練善畫,以遺火得罪當死,君緩其獄,會赦獲免。時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為李氏子以報。可元既死二十餘年,而宗固子世昌之婦,夢可元入其室而生得柔,且名蜀孫。幼而善畫,長讀庄老,喜之,遂為道士,賜號妙應。其寫真妙絕一時,坡贈詩云:「千年鼻祖守關門,一念還為李耳孫。香火舊緣何日盡,丹青餘習至今存。」

三朶花,房州人。許安世通判其州,以書遺坡,謂:「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朶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朶花』名之。能作詩,皆神仙意,又能自寫真。」坡作詩曰:「畫圖要識先生面,試問房陵好事家。」

眉山道士羅勝先,自號雲和山長。善山水,有古意,然布置景物,多越巂夜郎所見。蓋其人善地理,遍歷諸山,所以曲盡形勢。又多作雨餘螮蝀,可觀。

李時澤,遂寧人。初為僧,受業於成都金地院,因李騭顯夫喪其子京師,顯夫親往迎喪,拉與同行,自是熟游中原。多觀古壁,見武洞清所畫羅漢,豁然曉解,得其筆法。兵亂歸蜀,即以畫名。圓悟住昭覺日,大殿既成,命畫十六羅漢,及文殊、普賢、藥師菩薩等像,見存。

楊大明,字民瞻,號至樂子。關中將家,棄蔭走方外。善畫龜蛇,今丈人山道院藏經閣後壁,有所作龜蛇,廣丈餘,最雄傑。嘗為之罘蔡迨肩吾作息龜,龜之六藏,畫者止能為神屋而已。而其妙處頭爪皴皵見於殼間,鼻竅深潤,觀者疑真息也。

寶覺和尚,翎毛、蘆雁不俗。嘗畫一鶴,王安上純甫,一見以謂薛稷筆,取去。元章《畫史》屢稱其能。

杭僧真慧,畫山水、佛像,近世佳品;翎毛、林木,有江南氣象。米老嘗見其本,牛形似虎也。

惠洪覺范,能畫梅、竹。每用皂子膠畫梅於生絹扇上,燈月下映之,宛然影也。其筆力於枝梗極遒健。

妙善師,長寫貌,嘗寫御容,坡贈詩云:「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夢中神授心有得,覺來信手筆已忘。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元老侑坐鬢眉古,虎臣侍立冠劍長。」

仲仁,會稽人,住衡州花光山。一見山谷,出秦、蘇詩卷,且為作梅數枝,及《煙外遠山》,山谷感而作詩記卷末:「雅聞花光能墨梅,更乞一枝洗煩惱。寫盡南枝與北枝,更作千峰倚晴昊。」又見其《平沙遠水》,題云:「此超凡入聖法也。每率此為之,當冠四海而名後世。」又題橫捲雲:「高明深遠,然後見山見水,蓋關同、荊浩能事。花光嬾筆,磨錢作鏡所見耳。」

道臻,嘉州石洞講師也,能墨竹。山谷贈序云:「道臻刻意尚行,自振於溷濁之波,故以墨竹自名。然臻過與可之門,而不入其室也。」

道宏,峨眉人,姓楊,受業於雲頂山,相貌枯瘁,善畫山水、僧佛。晚年似有所遇,遂復冠巾,改號龍岩隱者。其族甚富,宏不復顧,止寄跡旅店,惟一空榻,雖被襆之屬亦無有。每往人家畫土神,其家必富,畫貓則無鼠。往往言人心事,輒符合。族婦烹魚,宏命留食。既去,其姪不知,輒先嘗。宏歸,視魚曰:「此竊食之餘也。」婦方隱諱,姪遂吐出先嘗於地。又凡如廁,必出郭五里外,鄉人怪訝,每隨而窺之,既就溷,則無復便利,但立語再四而出。此皆奇異者。後竟坐化店中,八十餘。成都正法院法堂,有所畫高僧。

法能,吳僧也。作《五百羅漢圖》,少游為之記云:「昔戴逵常畫佛像,而自隱於帳中,人有所否臧,輒竊聽而隨改之,積年而就。」意法能研思,亦當若此,非率然而為之決也。雖然少游獨能察人之畫,而不退思其作記時耶?

智平,成都清涼院僧也,善畫觀音。南商毛大節得其像以歸,過海,風浪大作,開展懇祈,光相忽現,如大月輪,長久之間,已數千里。侯溥賢良載之《觀音儀》中。今水陸院普賢閣所畫像,其徒虛己作水石,見存。

祖鑒,成都僧,住不動尊院,師智平畫觀音。今大慈超悟院佛殿有十觀音。又於邛州鳳皇山畫觀音,一日,忽現五方圓相,直閣計敏功為作《瑞像記》,見存。

虛己,成都柏林院僧,善山水,有圖軸傳世。今白馬院僧慧琳,本仕族,多蓄圖書,尊尚士大夫。入慈藍者,以為稅鞅之所。翻香煮茗,終日蕭然,不知身在囂塵中也。有虛己《雪障》及《山水》二圖,甚佳。

覺心,字虛靜,嘉州夾江農家,甚富。少好遊獵,一日,縱鷹犬,棄妻子出家,游中原,作《從犢圖詩》。孔南明、崔德符見而愛之,招來臨汝,連住葉縣東禪、及州之天寧、香山三大剎,兵亂還蜀。邵澤民、劉中遠兩侍郎復喜之,請住毗盧,凡十八年。初作草蟲,南僧稱為「心草蟲」。後因宣和待詔一人,因事匿香山,心得其山水訣,一日千里。陳澗上稱之曰:「虛靜師所造者,道也。放乎詩,遊戲乎畫,如煙雲水月,出沒太虛。所謂風行水上,自成文理者也。」(陳去非亦稱其詩無一點僧氣。)

智源,字子豐,遂寧人。傳法牛頭山,攻雜畫,尤長於人物、山水。嘗見《看雲圖》,畫一高僧,抱膝而坐石岸,昂首竚目,蕭然有出塵之姿,使人敬仰。不暇風格,其忘機之亞歟?

智永,成都四天王院僧。工小景,長於傳模,宛然亂真,其印湘之匹亞歟?初,宇文季蒙龍圖,喜其談禪,欲請住院,永牢辭曰:「智永親在,未能也。」於是售己所長,專以為養,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今流佈於世者,非其本趣也。嘗作《瀟湘夜雨圖》上邵西山,西山即題云:「嘗擬扁舟湘水西,篷窗剪燭數歸期。偶因勝士揮毫處,卻憶當年夜雨時。」西山既詠詩,問永云:「前輩曾有此詩否?」永因誦義山問歸篇,西山矍然,亟取詩以歸。翌日乃復改與之:「曾擬扁舟湘水西,夜窗聽雨數歸期。歸來偶對高人畫,卻憶當年夜雨時。」深恐多犯前人也。

真休,漢嘉僧也,山谷所與游清閒居士王朴之子。善模榻人物,如真,今見存。

世胄婦女(宦者附)

宋庄,字臨仲,漢傑之孫也。其于山水,氣韻得家法,但筆未老耳。本難列於世胄,以世胄無可為冠者,故屈而冠之。

賈公傑,字千之,文元公昌朝諸孫,侍郎炎之子也。學馬賁,而標格過之。又作佛像,極精細,衣縷皆描金而不俗。官至半刺而終。

郭道卿,字仲常;游卿,字季能;熙之諸孫也。皆為郡守,頗有家學,仍善畫馬,其筆法真季孟也。今成都正法、保福兩院有壁傳《窠植湖灘》、與《渡水》、《齕草》、《帶鴉》、《病馬》等跡。遂寧官圃中,亦有松鹿石竹見存。

高大亨,字通叟,宣仁聖烈之族。公字行也,以所降出身告,誤為大亨,故止名大亨。長於山水。澤民邵侍郎嘗邀致於家,同季能兄弟合手畫圖障。後卒於瀘。

錢端回,戚里人也,善寫平遠。朱希真每借其名自諱,曰:「敦儒非善畫者,皆出端回手也。」

李景孟,字仲淳,善畫馬,其於圖軸鑒別精確。葢中原故家,聞見之多也。

邵少微,字叔才,澤民侍郎之子也。放曠不羈,不樂從宦,初為馬曹,不一月,棄官去。則取補官勅牒,盡畫飛潛走伏之物,已乃抵於地,遂致終身焉。筆墨草具。而有餘意,眉倅廳壁,有煙林窠石。對宋頤仲所作松石,皆存。

李元崇,字季姚,文正公裔,無盡之甥也。官止縣令。生平好畫成癖,因自能之。師範寬,清潤可喜,尤工雪景,士友求之,欣然下筆,頃刻而就,未嘗作難,此其所長也。

王會,字元叟,端明公之長子,今為朝請大夫。工花竹、翎毛,頗拘院體,蘂葉枝莖,嘴爪毛羽,窮極精細,不遺毫髮也。

李蕃,字元翰,成都人,才元之曾孫也。李氏世以書鳴,蕃得其家學,轉而為畫,種種能之。寶相院門天王二壁,實出其手,全體聖壽寺范瓊樣。但蕃不善布色,以俗工代之,反晦其所長耳。後十年,又用青城山長生觀門龍虎君樣,飜天王二壁於青蓮院門,且自傅彩,遂勝於前也。

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崇德郡君李氏,公擇之妹也。能臨松、竹、木、石,見本即為之,卒難辨。又與可每作竹以貺人,一朝士張潛,迂疎修謹,作紆竹以贈之,如是不一。又作一橫絹丈餘著色偃竹,以貺子瞻,過南昌,山谷借而李臨之,後數年,示米元章於真州。元章云:「非魯直自陳,不能辨也。」作詩曰:「偃蹇宜如李,揮毫已逼翁。衛書無遺妙,琰慧有餘工。熟視疑非筆,初披颯有風。固藏惟謹鑰,化去或難窮。」山谷亦有題姨母李夫人《墨竹》、《偃竹》及《墨竹圖歌》,詩載集中。

和國夫人王氏,顯恭皇后之妹,宗室仲輗之室也。善字畫,能詩章,兼長翎毛。每賜御扇,即飜新意彷成圖軸,多稱上旨,一時宮邸,珍貴其蹟。

文氏,湖州第三女,張昌嗣之母也,居郫。湖州始作《黃樓障》,欲寄東坡,未行而湖州謝世,遂為文氏奩具。文氏死,復歸湖州孫,因此二家成訟。文氏嘗手臨此圖於屋壁。暮年盡以手訣傳昌嗣,今昌嗣亦名世矣。

章友直之女煎,能如其父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

任才仲妾豔豔,本良家子,有絕色,善著色山。才仲死鍾賊,不知所在。

陳暉晦叔經略子婦桐廬方氏,作梅、竹,極清遠。又臨《蘭亭》,並自作草書,俱可觀。

魏觀察者,政、宣之宦寺也,善畫墨竹。嘗被旨來衛州,起御前竹。入林竹中,有籠中飛鳥,名遏濫堆,能歌《六么》。遂呼其主問之,主人年已七十矣,云:「初教時以木匣束其身,每五鼓,吹其脣作腔,筆管敲拍以警其寢,如是五六年,方能之。前後凡數十,獨無此之慧者。」強欲求之,不可;以貨取之,不可;以官酬之,又不可。遂封其籠以黃帕,翁不敢近,自撲於地而死。

任源,字道源,自號真常子,政、宣宦者,死於紹興間。作枯木、怪石,又作小景,粗可觀。

●卷六

仙佛鬼神

劉國用,漢州人,工畫羅漢,壁素之傳甚多,在丘、杜、金水張之下也。

陳自然,工畫佛。山谷題云:「陳君以佛畫名京師。」作《秋水寒禽》,甚可觀。

於氏,不記名,河東人,寓閬州。工佛道像,兼畫鬼神。

雷宗道,商州人,工雜畫,尤長於佛像、山水。雙流張庭堅家,有兩橫軸,人以為郭熙也。

能仁甫,以字行,本畫院出身,官至縣令。長於佛像、山水,世多觀音。

費宗道,蔡州人。來京師,畫太一宮中主火神,頃刻而成。眾工疾之,告監牧中使曰:「畫太速成,殊不加意。」中使遂令墁毀,一夕憤怒而卒。

成宗道,長安人,工畫人物,兼善刻石。凡長安壁傳吳筆,皆臨摹上石。其跡細如絲髮,而不失精神體段。有所集吳生三清像與左右侍衛,宛如吳作。或云:「因能勒石,後轉而為畫也。」又改武洞清長沙羅漢與三元,皆能捨短求長,自出新意,過於長沙遠矣。

吉祥,平陽人,工佛道,筆墨輕清,又能布景。作佛像、星辰,多在山水中,後人罕及。山水亦佳。

司馬寇,汝州人,佛像、鬼神、人物,種種能之,宣和間稱第一手。多畫翊聖真武,於雲霧中現半身,觀者駭敬。士大夫奉事,皆有靈應。

楊傑,閬州人,長於鬼神。每下筆,必先畫手足四支,然後用三兩筆成就全體。

鄭希古,河東人,長於平畫。每出新意,輒過人。初未甚精。紹興初,遇郝章於閬州,居相近。一日,章病,希古視候甚謹。病已,章感其誠,盡傳其法。

張通,鄜延人,長於仙佛。初居利州,今居興元。

人物傳寫

李士雲,金陵人。傳荊公神,贈詩曰:「衰容一見便疑真,李氏揮毫妙入神。欲去鍾山終不忍,謝渠分我死前身。」又善山水,荊公贈古風有「李子好山水,而常寓城郭。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之句。

程懷立,南都人。東坡作《傳神記》,謂:「傳吾神眾,以為爾得其全者。懷立舉止如諸生,蕭然有意於筆墨之外者也。」

朱漸,京師人。宣和間寫六殿御容。俗云:「未滿三十歲不可令朱待詔寫真。」恐其奪盡精神也。

朱宗翼,畫院人也。嘗與任安合手畫慕容夫人宅堂影壁《神州圖》。樓觀、屋木,任安主之;山水、人物,宗翼主之。

徐確,不知何許人,今居臨安,供應御前傳寫,名播中外。

劉宗道,京師人。作《照盆孩兒》,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畫數百本,然後出貨,即日流布,實恐他人傳模之先也。

杜孩兒,京師人。在政和間其筆盛行,而不遭遇,流落輦下。畫院眾工,必轉求之,以應宮禁之須。

山水林石

燕文季,神廟時人,工畫山水,清雅秀媚。予家舊有《花村曉月》、《平江晚雨》、《竹林暮靄》、《松溪殘雪》四時景,畫院謂之「燕家景」。

陳用之,居小窰村,善山水。宋復古見其畫,曰:「此畫信工,但少天趣耳。」先當求一敗牆,張絹素倚之牆上,朝夕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勢。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坎者為谷,缺者為澗,顯者為近,晦者為遠,神領意造,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則隨意命筆,自然景皆天就,不類人為,是為「活筆」。用之感悟,格遂進。(予按:存中《筆談》,故錄用之,而郭《志》亦有小窰陳,名用智,豈用之耶?)

王可訓,京西人,熙豐待詔也。工山水,自成一家。曾作《瀟湘夜雨圖》,實難命意。宋復古八景,皆是晚景。其間「煙寺晚鍾」、「瀟湘夜雨」,頗費形容。鍾聲固不可為,而瀟湘夜矣,又復雨作,有何所見?蓋復古先畫而後命意,不過略具掩靄慘淡之狀耳。後之庸工,學為此題,以火炬照纜,孤燈映船,其鄙淺可惡。至於形容不出,而反嘲誚云:「不過剪數尺皂絹,張之堂上,始副其名也。」可訓之作,悉無此病。

李明,善山水。坡嘗以其畫送吳遠遊云:「近李明畫山水有名,頗用墨不俗。」輒求得一橫卷,甚長,可用床上繞屏。

池州匠,作《秋浦九華》,筆粗有清趣。師董源。

蔡規,建昌軍人。謝無逸觀其畫山水,有「蔡生老江南,山水涵眼界。揮灑若無心,筆端出萬怪」之句。

李宗晟,作《水簾圖》,坡題云:「宗晟一軸《水簾圖》,寄與南舒李大夫。未向林泉歸得去,炎天酷日且令無。」

兼至誠,不知何許人。大觀初得旨,以至誠進所畫山水,意匠精深,筆法高古,特補將仕郎。

賀真,延安人,出自戎籍,專門山水。宣和初建寶真宮,一時名手,畢呈其技。有忌真者,推為講堂照壁,實難下手,真亦不辭,日醉酒於門。眾工皆畢,中使促真。真以幕圍壁,揮卻其徒,不數日成。作《雪林》,高八尺,觀者嗟賞,眾工斂袵。

寗濤,華陰敷水人。師範寬,多作關右風景,其巧過寬,而渾厚藏蓄不及也。但樓觀人物,纖悉畢呈,失於太顯,正如高克明。人謂馬行家山水也。

寗久中,濤子也。又兼畫人物,深得出俗之態,筆意不減其父。但多平遠道路之景,不起峰頂耳。

高洵,京師人,工山水,師高克明,尤長於湖石。以畫院多學克明,故洵晚年復師範寬。

馮曠,河內人,工山水,體製不類前人,自成一家,馳名於熙豐間。其筆墨蒼老,峰巒秀潤,亦為難及也。

何淵,在圖畫院,不知何處人。專師克明,往往逼真,然失之繁碎也。

劉翼,耀州呼為劉評事。學范寬,而有自得處,不知者以為寬筆。

宋處,不記名,邢州人。州署有郭熙《滿溪春溜圖》,乃宋所模。其名見林泉高致。

李遠,青州人。學營丘,氣象深遠,崇、觀間馳名。

郝士安,太原榆次人,張遠之弟子也。事其師甚敬,常執杖屨,侍立左右。

張舉,懷州人,亦山水家。其性不羈,好飲酒,與羣小日游市肆,作鼓板社。每得畫貲,必盡於此。尤長濺撲。

趙林,字子安,懷州人。李士舉提刑家有林所畫《不凋圖》、《步驟營丘》。然方籍籍間,遽以疾亡,聞者惜之。

郭鐵子,太原榆次人。學李成,善鍛鐵作方響,故號為「鐵子」。

老成,洺州臨洺人。熙豐間工雜畫,尤長山水。其性沉靜,終日兀坐,似不能言者。筆法謹細,如其為人。年八十餘而終。

李希成,華州人。慕李成,遂命名。初入圖畫院,能自晦以防忌嫉。比已補官,始出所長,眾雖睥睨,無及矣。

田和,陝人。學李成,意韻深遠,筆墨精簡,熙豐間罕能及者。

蒙亨,華州人。初為僧,兵火後偶其兄從軍,遂置軍中。屯綿州,學其鄉人寗濤,得典刑也。

李唐,河陽人。亂離後至臨安,年已八十。光堯極喜其山水。

戰德淳,本畫院人,因試「蝴蝶夢中家萬里」題,畫《蘇武牧羊假寐》,以見萬里意,遂魁。能著色山,人物甚小,青衫白袴,烏巾黃履,不遺毫髮。又作紅花綠柳,清江碧岫,一扇之間,動有十里光景,真可愛也。

和成忠,京西人,宣和待詔,不記名,成忠其官也。學李成,筆墨溫潤,病在煙雲太多爾。

劉仲先,成都人,善山水。照覺方丈僧堂內外皆仲先筆,時年七十矣,今存。

瀟湘劉堅,頗柔媚,師範寬,樓閣人物,種種皆工。多作小圖,無豪放之氣。

郝孝隆,太原人,師李成。今成都信相寺有所畫四壁,可觀。

李覺,京師人,字民先,自號方平九友。能書、能琴、能占。嘗為明節皇后閣掌牋,後流落於廣州。長於山水,每被酒,則綳素於壁,以墨潑之,隨而成象,曲盡自然之態。

花竹翎毛

尹白,汴人,專工墨花。坡嘗賦之云:「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

劉常,江南人。所作花氣格清秀,有生意,在趙昌、王友上。

張涇,不知何處人。米元章稱其翎毛、蘆雁不俗。

陳常,江南人。以飛白筆作樹石,有清逸意。折枝花亦有逸氣,一株以色亂點花頭,意欲奪造物,本朝妙工也。

張希顏,漢州人,初名適。大觀初,累進所畫花,得旨粗似可采,特補將仕郎、畫學諭。希顏始師昌,後到京師,稍變,從院體。得蜀州推官以歸。不勝士大夫之求,多令任源代作,故復似昌。

任源,漢州人。少隸軍籍。從希顏久,盡得其法。

費道寧,懷安人。善畫花,多作交枝,此趙昌有筆格。

楊寵,成都人,善畫花,可亞費道寧。

楊祁,彭州崇寧人。善花竹翎毛,有《百禽帳》。又畫《籠雞》如生,昭覺寺超然台舊有《倦翼知還》等壁,今不復存。

李猷,河內人。長於鷹鶻,精神態度,曲盡其妙。世所作多搏搦狐兔鳧鷺之屬,流血淋漓,頗乖好生之意。猷盡反之。嘗見其畫二鷹坐於枯枝之上,貌甚閒暇,略無鷙猛慘烈之狀,而不失英姿勁氣,可尚也。

韓若拙,洛人。善作翎毛,每作一禽,自觜至尾、足,皆有名,而毛羽有數。政、宣間兩京推以為絕筆,又能傳神。宣和末,應募使高麗,寫國王真。會用兵,不畏行。年八十餘,死襄陽。

孟應之,不知何許人。入圖畫院,精於翎毛。嘗見其畫扇,作《秋老海棠》,子著枝已干而不枯,猶帶生意,坐一白頭翁,生動。

宣亨,京師人,久在畫院。承平時入蜀,終普州兵官。精花鳥。初離院時,徽宗留之,亨牢辭而去。既出,當塗命畫者甚眾,不勝煩勞,頗厭苦之。每云:「上嘗戒我勿出,必為措大所殃,今果然也。」

老麻,關中人,熙寧間以花鳥稱,非蜀之居禮也。

胡奇,長安人,長於蘆雁。何丞相文縝家,有四幅圖,可觀。

鮑洵,京西人。工花鳥,尤長布景,小景愈工。

鮑洋,洵之弟,真魯衛也。

盧章,京畿人。久在畫院,多畫禁中物象,如白杏花、綠蕚梅、白鸚鵡,皆其本也。

李端,京師人,偏工梨花、鳩子。多作扇圖,極形似。亂離後卒於杭。

劉益,京師人,字益之,以字行。宣和間專與富燮供御畫,其自得處,多取內殿珍禽諦玩以為法,不師古本,故多酷似。尤長小景,作蓮塘,背風荷葉百餘,獨一紅蓮花半開其中,創意可喜也。

富燮,京師人,宣和間與劉益同供御畫。布景運思,過於益。

夏奕,不知何地人,工翎毛。雙流張庭堅家,有《野鴨》《鸂》兩軸,極精詳。鸂作對而皆雄,葢求脫俗也。

田逸民,濟南人,長於墨竹,宣和畫院人。其所作極美觀,多作欹風、冒雪、帶雨、含煙之狀。

李誕,河間人。多畫叢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宣和體也。

●卷七

畜獸蟲魚

李遵易,不知何郡人。無咎有跋畫《魚圖》,甚詳。

侯宗古,本畫院人。宣和末罷諸藝局,退居於洛。畫西京大內大慶殿御屏面升龍,傑作也。

郗七,不知其名,亦畫院人。退居於洛,畫西京大內大慶殿御屏,皆拏雲吐霧龍,比宗古有筆力。

郝章,汾州人,長於人馬。河東稱「三絕」者,謂路皐橐駞、郝章人馬、張遠山水也。兵火後居閬州。已八十,每畫一人一騎,則自云:「雖老矣,他人亦做不到也。」

陳皐,漠州人,長於番馬,頗盡胡態,張勘之甥也。

路皐,並門人。畫橐駞,兼長鬼神。每醉則畫駞,不過數筆,捽擉而成,頗全生意。

龔吉,不知何許人,長於畫兔,餘人所不及。

吳九州,燕人。善畫鹿,窮盡番鹿之態。牛鹿、馬鹿、養茸、退角、老嫩之別,無不曲盡其似。

周照,畫院人,專畫狗。作竹石獃子,殊有生意。作大軸,俗惡不入看。

老侯,瀘州合江人,善畫猿、鹿,馳名兩蜀。兼長花果,頗有生意。

屋木舟車

趙樓台,不得其名,相州人,賣畫中都。屋宇深邃,背陰向陽,不失規矩繩墨也。

郭待詔,趙州人,每以界畫自矜。雲置方卓,令眾工縱橫畫之,往往不知向背尺度,真所謂良工心獨苦也。不記名。

任安,京師人,入畫院,工界畫。每與山水賀真合手作圖軸。一日,安先作橫披,當中界樓閣,分布亭榭滿中以困真。真止作坡岸於下,上則層巒疊嶂出於屋杪,由是不得困。

劉宗古,京師人。宣和間以待詔官至成忠郎,亂離後歸江左。朝廷方尋訪車輅式,而宗古進本稱旨,除提舉車輅院。其畫人物,長於成染,不背粉,水墨輕成,但筆墨纖弱耳。

蔬果藥草

陶縝,不知何郡人。荊公有題所畫果《示德逢》詩。所作花果,精緻可玩。

薛志,字子尚,畫院出身。長於水墨雜畫,然翎毛不逮花果。志不善設色,嘗學於劉益,益不肯盡授,以非志所長也。

小景雜畫

馬賁,河中人,長於小景。作《百雁》、《百猿》、《百馬》、《百牛》、《百羊》、《百鹿》圖,雖極繁伙,而位置不亂。本佛像馬家,後寫生,馳名於元祐、紹聖間。

周曾,不知何地人,與馬賁同時。差高於賁,又長山水。

段吉先,不知何地人。無咎有題其《小景三絕》。

李達,京師人,尤長位置。好作沙汀遠岸,含蓄不盡之意,一時妙手也。

劉浩,居華陰,愛作雪驢水磨。故事人物,多布敘景緻,意象幽遠,筆法輕清也。

楊威,絛州人,工畫村田樂。每有販其畫者,威必問所往。若至都下,則告之曰:「汝往畫院前易也。」如其言,院中人爭出取之,獲價必倍。

●卷八

銘心絕品

玉牒趙中大保之(士俾)家:

韓干《馬圖》、李伯時《並馳小馬圖》、黃筌《鶴圖》、艾宣《荷鴨葦雁圖》、范寬《山圖》、許道寧《山水圖》、崔愨《三雁圖》。

玉牒趙(伯兼)節推家:

東丹王《舞胡圖》、燕穆之《山林倒影圖》、郭熙《濺撲圖》。

洛人王朝議國寶(良器)家:

李成《窠石小軸》、范寬《橫山小軸》、范寬《秋山》六幅圖、伯時《起本馬圖》。

文元公孫賈通判(公傑)家:

黃筌《鼯捕鼠圖》、崔白《雕狐圖》、徐崇嗣《荷蓼鷺鷥圖》、易元吉《猿鹿扇圖》。

眉山寶學程純老(唐)家:

唐畫《諸功臣像圖》、李營丘《山水》大軸二圖、崔白《翎毛》雙幅八圖、孫太古《湖灘水石圖》。

汝州令狐中奉之子陳古(諷)家:

徐熙《梅花嘉雀圖》、鍾隱《槎竹瑞雞圖》、江南道士劉真《白梅雀圖》、范將軍《胡佛圖》、徐熙《瓜圖》、黃筌《偷倉雀圖》、孫太古《焦夫子圖》。

河南邵澤民侍郎(溥)家:

徽宗《花鳥百扇圖》、董奴子《叢花圖》、戴嵩《牛圖》、徐熙《荷花鵝圖》、李成《偃松圖》。

邵太史(博)公濟家:

徐熙《牡丹戲魚圖》、閻立本《鎖諫圖》、李後主《蟹圖》、李伯時《嫁小喬圖》、李後主《曉竹圖》、孫位《松竹圖》、孫太古《維摩壁》、盧楞迦《羅漢》十六圖。

成都雙流張(珪)庭堅家:

曹道元模曹弗興《醉佛林圖》、徐熙《牡丹》獨幅圖、郭恕先《畫藁》十圖、崔白《禽竹》四圖。

河南王朝議樂道(沂)家:

李成《寒林》四幅圖、郭熙《山水》雙幅圖、崔愨《蘆雁》六幅圖。

中山劉寶賢(瓌)提刑家:

徐熙《娑羅花圖》、黃筌《花竹馴雉圖》。

文正公孫李(大觀)家:

周昉《虢國夫人圖》、范寬《武關雪圖》、摩詰、高克明、李成《扇圖》。

叔父符寶(叔誼)家:

徽宗皇帝御賜《竹、石、扇》圖、黃筌《海棠金雞圖》、營丘《山水圖》、郭熙《山水》雙幅圖。

河陽李(邦獻)士舉敷文家:

徽宗皇帝御賜《雜禽圖》、徐熙《牡丹叢圖》、董源《著色山水圖》。

中原王(冠朝)元台制幹家:

徽宗皇帝《鷗荷圖》、王摩詰《橫披山水圖》、李成《山水扇圖》、東丹王《鞍馬圖》。

遂寧王(灼)晦叔撫幹家:

童仁益《波旬幸佛涅槃圖》、崔白《禽竹》雙幅圖、范瓊《佛壁》、張南本《觀音壁》、黃筌《鶴壁》、孫太古《列星壁》。

遂寧客鎮張(衍)知縣家:

吳道子《三教圖》、厲歸真《百牛圖》、孫太古《十一曜圖》。

阿陽陳(古)與權安撫家:

黃筌《牡丹馴狸圖》、黃筌《雪梅凍雀圖》、紀真《山水圖》、馬賁《百雁、百猿圖》、徐高《盤魚圖》。

綿州李(廉夫)德隅知郡家:

徽宗皇帝《著色橫山圖》、郭熙《橫山圖》。

開封尹盛(章)季文家:

徽宗皇帝《風竹鴝鵒喜鵲圖》、顧愷之《三教圖》、戴篙《牛圖》、崔白雙幅《禽竹圖》、范寬《四時山水圖》。

宣獻公孫宋(艾)去病家:

趙昌《叢萱月季圖》。

太常少卿何(麒)子應家:

吳道子《白衣觀音圖》、韓滉《牛圖》、張南本《勘書圖》、黃居寀《雀躍圖》、唐希雅《風竹驚禽圖》、巨然《四時橫山圖》、徐熙《棃桃折枝圖》、崔白《鴛鴦蒲荷圖》、李成四幅《林石圖》、張勘八幅《蕃馬圖》。

中原衛(昂)師房知縣家:

趙邈卓《伏石眠虎圖》、徐熙《梅菊萱荷雜禽圖》、包鼎《雙虎圖》。

成都王(稑)茂先大夫家:

黃筌《秋山圖》、勾龍爽野老《移居圖》、文湖州雜畫《鳥獸草木橫披圖》、趙昌《雞冠花圖》。

廣都宇文(時中)季蒙龍圖家:

徽宗皇帝《水墨花禽圖》、王維《雪山圖》、杜措《佛圖》、董奴子《雞冠花圖》、李伯時《高僧圖》、又《嘶二馬圖》、又《明皇八馬圖》、又《水晶宮明月館圖》、又《退之見大顛圖》、江貫道《飛泉怪石圖》、又《江居圖》。

成都郭(勉中)敦一承議家:

勾龍爽《宋鈞去獸圖》。

漢州何(耕)道夫類元家:

盧楞伽小本《十六羅漢圖》。

范榮公孫(淑)忠甫家:

黃筌《竹雀圖》、趙昌《折枝桃圖》、王維《雪竹圖》、馬賁《雁圖》。

雙流趙(延)修仲知縣家:

黃筌《竹雀圖》、又《蘆鴨圖》、孫太古《列宿像圖》。

雙流王(焞)子中縣尉家:

黃筌《竹鶴壁》。

雙流宇文(子震)子友主簿家:

黃筌《花竹、禽兔圖》。

達守時(時宏)廣叔家:

艾宣《棘鶉圖》、徐高《魚圖》、王友折李《草蟲圖》。

成都呂給事(陶)元鈞家:

東坡《竹石枯槎圖》、湖州六幅《槎竹圖》、易元吉紙本《猿獬圖》。

燕穆之龍圖曾孫(興祖)知縣家:

龍圖公《忍事敵災星圖》、又《山水橫幅圖》、又《寒林橫幅圖》、又《鷺鷥圖》、又《散馬橫披圖》、又《墨竹圖》。

蜀僧智永房:

吳道子《慈氏菩薩圖》、范瓊正《坐佛圖》、惠崇《卧雪圖》。

廣安黎(希聲)博士孫(邦基)家:

黃筌《竹鶴、竹雀圖》、范寬《四時山水圖》。

廣安姚(賓)觀國通判家:

許道寧《四時山水圖》、范寬《四時山水圖》、易元吉《猴犬圖》

右前所載圖軸,皆千之百,百之十,十之一中之所擇也。若盡載平日所見,必成兩牛腰矣。然不載者皆米元章所謂「慚惶殺人之物」,何足以銘諸心哉!

●卷九

雜說論遠

畫者,文之極也。故古今之人,頗多著意。張彥遠所次歷代畫人,冠裳太半。唐則少陵題詠,曲盡形容;昌黎作記,不遺毫髮;本朝文忠歐公、三蘇父子、兩晁兄弟、山谷、後山、宛丘、淮海、月岩,以至漫仕、龍眠,或評品精高,或揮染超拔。然則畫者,豈獨藝之云乎?難者以為自古文人,何止數公?有不能,且不好者,將應之曰:「其為人也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矣;其為人也無文,雖有曉畫者寡矣。」

畫之為用大矣!盈天地之間者萬物,悉皆含毫運思,曲盡其態,而所以能曲盡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傳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若虛深鄙眾工,謂:「雖曰畫而非畫者,蓋止能傳其形,不能傳其神也。」故畫法以氣韻生動為第一,而若虛獨歸於「軒冕」、「岩穴」,有以哉!

自昔鑒賞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獨唐朱景真撰《唐賢畫錄》,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後黃休復作《益州名畫記》,乃以逸為先,而神、妙、能次之。景真雖雲「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賢愚」,然逸之高,豈得附於三品之末?未若休復首推之為當也。至徽宗皇帝,專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為次。

予嘗取唐、宋兩朝名臣文集,凡圖畫紀詠,考究無遺。故於羣公,略能察其鑒別,獨山谷最為精嚴;元章心眼高妙,而立論有過中處;少陵、東坡兩翁,雖注意不專,而天機本高,一語之確,有不期合而自合者。杜云:「妙絕動宮牆,則壁傳人物,須動字始能了。請公放筆為直干,則千丈之姿,於用筆之際,非放字亦不能辦。」至東坡又曲盡其理,如「始知真放本細微,不比狂華生客慧。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非前身顧、陸,安能道此等語耶?

予作此錄,獨推高、雅二門,餘則不苦立褒貶,蓋見者方可下語,聞者豈可輕議?嘗考郭若虛論成都應天孫位、景朴天王曰:「二藝爭鋒,一時壯觀。」「傾城士庶,看之闐噎。」予嘗按圖熟觀其下,則知朴務變怪以俲位,正如杜默之詩,學盧仝、馬異也。若虛未嘗入蜀,徒因所聞,妄意比方,豈為歐陽之誤耶?然有可恕者。尚注辛顯之論,謂「朴不及位遠甚」,葢亦以傳為疑也。此予所以少立褒貶。

郭若虛所載,往往遺略。如江南之王凝花鳥,潤州僧修范湖石,道士劉貞白松石、梅雀,蜀之童祥,許中正人物、仙佛,丘仁慶花,王延嗣鬼神,皆名筆也,俱是熙寧以前人物。

山水家畫雪景多俗,嘗見營丘所作《雪圖》,峰巒林屋,皆以淡墨為之,而水天空處,全用粉填,亦一奇也。予每以告畫人,不愕然而驚,則莞爾而笑,足以見後學者之凡下也。

李營丘,多才足學之士也。少有大志,屢舉不第,竟無所成,故放意於畫。其所作寒林多在岩穴中,裁札俱露,以興君子之在野也。自餘窠植,盡生於平地,亦以興小人在位,其意微矣。宇文龍圖季蒙云:「宣和御府曝書,屢嘗預觀,李成大小山水無數軸。今臣庶之家,各自謂其所藏山水為李成,吾不信也。」

畫之六法,難於兼全,獨唐吳道子,本朝李伯時始能兼之耳。然吳筆豪放,不限長壁大軸,出奇無窮。伯時痛自裁損,只于澄心紙上運奇布巧,未見其大手筆。非不能也,蓋實矯之,恐其或近眾工之事。

米元章云:「伯時病臂三年,予始畫。雖似推避伯時,然自謂學顧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專為古忠賢像,其木強之氣,亦不容立伯時下矣。鳥獸草木之賦狀也,其在五方,自各不同。而觀畫者獨以其方所見,論難形似之不同,以為或小或大,或長或短,或豐或瘠,互相譏笑,以為口實,非善觀者也。」

蜀雖僻遠,而畫手獨多於四方。李方叔載德隅齋畫,而蜀筆居半。德麟,貴公子也,蓄畫至數十函,皆留京師,所載止襄陽隨軒絕品,多已如此。蜀學其盛矣哉!

畫之逸格,至孫位極矣,後人往往益為狂肆。石恪、孫太古猶之可也,然未免乎粗鄙;至貫休、雲子輩,則又無所忌憚者也。意欲高而未嘗不卑,實斯人之徒歟!

蜀之羅漢雖多,最稱盧楞伽,其次杜措、丘文播兄弟耳。楞伽所作多定本,止坐、立兩樣。至於侍衛、供獻、花石、松竹、羽毛之屬,悉皆無之,不足觀。杜、丘雖各有此,而筆意不甚清高,俱愧長沙之武也。

舊說楊惠之與吳道子同師,道子學成,惠之恥與齊名,轉而為塑,皆為天下第一。故中原多惠之塑山水壁。郭熙見之,又出新意。遂令圬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槍泥於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問。乾則以墨隨其形跡,暈成峰巒林壑,加之樓閣、人物之屬,宛然天成,謂之「影壁」。其後作者甚盛,此宋復古張素敗壁之餘意也。

大抵收藏古畫,往往不對,或斷縑片紙,皆可珍惜。而又高人達士,恥於對者,十中八九,而俗眼遂以不成器目之。夫豈知古畫至今,多至五百年,少至二三百年,那得復有完物?斷金碎玉,俱可寶也。

榮輯子邕,酷好圖畫,務廣藏蓄。每三伏中曝之,各以其類,循次開展,徧滿其家。每一種日日更換,旬日始了,好事家鮮其比也。聞之故老曰:「承平時有一不肖子,質畫一匣於人家。凡十餘圖,每圖止各有其半,或橫或豎,當中分剪,如維山、戴特、徐熙芙蓉桃花、崔白翎毛,無一全者。蓋其家兄弟不義之甚,凡物皆如是分之,以為不如是,則不平也。」誠可傷歎!

●卷十

雜說論近

徽宗建龍德宮成,命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皆極一時之選。上來幸,一無所稱,獨顧壺中殿前柱廊栱眼《斜枝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上喜賜緋,襃錫甚寵,皆莫測其故。近侍嘗請於上,上曰:「月季鮮有能畫者,葢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髮差,故厚賞之。」

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結實,喜動天顏。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畫院眾史令圖之。各極其思,華彩爛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舉右腳。上曰:「未也。」眾史愕然莫測。後數日,再呼問之,不知所對。則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左。」眾史駭服。

宣和殿御閣,有展子虔《四載圖》,最為高品。上每愛玩,或終日不捨,但恨止有三圖,其《水行》一圖,特補遺耳。一日,中使至洛,忽聞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觀。既見,則愕曰:「御閣中正欠此一圖。」登時進入。所謂「天生神聖物,必有會合時」也。

聞之薛志曰:「明達皇后閣初成,左廊有劉益所畫《百猿》。後志於右畫《百鶴》以對之,舉動各無相犯,頗稱上旨,賞賚十倍也。」

政和間,每御畫扇,則六宮諸邸,競皆臨倣,一樣或至數百本。其間貴近,往往有求御寶者。

先大夫在樞府日,有旨賜第於龍津橋側。先君侍郎作提舉官,仍遣中使監修。比背畫壁,皆院人所作翎毛、花、竹及家慶圖之類。一日,先君就視之,見背工以舊絹山水揩拭几案,取觀,迺郭熙筆也。問其所自,則雲不知。又問中使,乃云:「此出內藏庫退材所也。」昔神宗好熙筆,一殿專背熙作,上即位後,易以古圖。退入庫中者,不止此耳。先君云:「幸奏知,若只得此退畫足矣。」明日,有旨盡賜,且命轝至第中,故第中屋壁,無非郭畫。誠千載之會也。

政和間,有外宅宗室,不記名,多蓄珍圖。往往王公貴人令其別識,於是遂與常賣交通。凡有奇蹟,必用詭計勾致其家,即時臨摹,易其真者,其主莫能別也。復以真本厚價易之,至有循環三四者,故當時號曰「便宜三」。

勾處士,不記其名,在宣和間,鑒賞第一,眷寵甚厚。凡四方所進,必令定品。欲命以官,謝而不為,止賜「處士」之號,令待詔畫院。

畫院界作最工,專以新意相尚。嘗見一軸,甚可愛玩。畫一殿廊,金碧熀耀,朱門半開,一宮女露半身於戶外,以箕貯果皮作棄擲狀。如鴨腳、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屬,一一可辨,各不相因。筆墨精微,有如此者!

祖宗舊制,凡待詔出身者,止有六種,如模勒、書丹、裝背、界作、種飛白筆、描畫欄界是也。徽宗雖好畫如此,然不欲以好玩輒假名器,故畫院得官者,止依倣舊制,以六種之名而命之,足以見聖意之所在也。

本朝舊制,凡以藝進者,雖服緋紫,不得佩魚。政、宣間獨許書畫院出職人佩魚,此異數也。又諸待詔每立班,則畫院為首,書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又畫院聽諸生習學,凡係籍者,每有過犯,止許罰直,其罪重者,亦聽奏裁。又他局工匠,日支錢謂之「食錢」,惟兩局則謂之「俸直」,勘旁支給,不以眾工待也。睿思殿日命待詔一人能雜畫者宿直,以備不測宣喚,他局皆無之也。

圖畫院,四方召試者源源而來,多有不合而去者。蓋一時所尚,專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則謂不合法度。或無師承,故所作止眾工之事,不能高也。

凡取畫院人,不專以筆法,往往以人物為先。蓋召對不時,恐被顧問,故劉益以病贅異常,雖供御畫,而未嘗得見,終身為恨也。

高麗松扇,如節板狀,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膩可愛。其紋酷似松柏,故謂之「松扇」。東坡謂:「高麗白松,理直而疎,折以為扇,如蜀中織椶櫚心,蓋水柳也。」又有用紙而以琴光竹為柄,如市井中所製摺疊扇者,但精緻非中國可及。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所畫多作士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飭地面。及作星漢、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來遠,磨擦故也。其所染青綠奇甚,與中國不同,專以空青、海綠為之。近年所作,尤為精巧,亦有以絹素為團扇,特柄長數尺為異耳。山谷題之云:「會稽內史三韓扇,分送黃門畫省中。海外人煙來眼界,全勝博物注魚蟲。蘋汀游女能騎馬,傳道蛾眉畫不如。寶扇真成集陳隼,史臣今得殺青書。」

倭扇,以松板兩指許砌疊,亦如摺疊扇者。其柄以銅黶錢環子,黃絲縧,甚精妙。板上罨畫山川人物、松竹花草,亦可喜。竹山尉王公軒惠恭後家,嘗作明州舶官,得兩柄。

西天中印度那蘭陀寺僧,多畫佛及菩薩、羅漢像,以西天布為之。其佛相好與中國人異,眼目稍大,口耳俱怪,以帶掛右肩,裸袒坐立而已。先施五藏於畫背,乃塗五彩於畫面,以金或朱紅作地,謂牛皮膠為觸,故用桃膠,合柳枝水,甚堅漬,中國不得其訣也。邵太史知黎州,嘗有僧自西天來,就公廨令畫釋迦,今茶馬司有十六羅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和齋」讀印札記:朱文乎?白文乎?
漢字有三美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