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新中國開國之時,百廢待興。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齊燕銘為副秘書長。

齊燕銘在金石篆刻、書法、京戲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等職。

籌備會決定成立6個工作小組,各小組分別承擔開國盛典的相關事宜。周恩來委託前清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的陳叔通負責辦理國印之事,並讓齊燕銘協助陳叔通策劃這項工作。

齊燕銘自小就生長在北京,對琉璃廠治印行業頗為熟悉。他邀請張樾丞、頓立夫、唐醉石、魏長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飯店相聚,共商治國印之事。在眾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張樾丞會刻銅印,於是大家一致推舉張樾丞擔當治國印之重任。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右為張樾丞

張樾丞,1881年12月出生於河北省新河縣南小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寫得一手好字。新河縣出了很多人才,紅五軍團長、西路軍陣亡最高將領——董振堂也是新河縣人。

1895年,14歲的張樾丞徒步跋涉來到北京,在琉璃廠益元齋刻字鋪當學徒,潛心鑽研前人印譜。18歲時他就自立門戶,在北京琉璃廠來薰閣琴書處開業治印,店號同古堂,求印者日多。

1909年,張樾丞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鐫刻過8枚印,現在這8枚印已成為鑒定清宮藏畫的重要依據。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張樾丞

張樾丞所制銅印為當時一絕,載濤、載澤、榮臻、寶熙等皇親貴胄,當時的內閣協理大臣、後來任過北洋政府總統的徐世昌都找他治過印。

張樾丞為歷任北洋政府元首和首腦治印多枚,如段祺瑞、朱啟矜、陸征祥、唐紹儀、黃郛、吳佩孚、曹汝霖等,也為馮玉祥、胡景翼、張宗昌、商震、白崇禧、黃紹竑、王陵基等民國將領治過印。

從1912到1926年,魯迅去琉璃廠近400次,多去同古堂,張樾丞為其治印幾十枚。

解放前,同古堂享譽四方,財源滾滾。張樾丞與黃伯川、韓少慈並稱琉璃廠「三大財主」。張樾丞雖為富翁,但生活儉樸,經常救濟窮人,做了不少慈善之事,獲得了很好的社會聲望。

接受治開國國印之任務後,張樾丞便很快畫了四張印樣,是隸、宋、漢篆、秦篆四種字體,文字樣式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交給了齊燕銘。

齊燕銘立即將印樣呈送中央領導人和新政協籌備會常委們審閱。

一周後,齊燕銘高興地告訴張樾丞,毛澤東主席已經選定了宋體字的印樣,新政協籌備委員會正式決定將刻制國印任務交由他來完成。

張樾丞激動萬分,不住地點頭,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送走齊燕銘後,他對家人和夥計們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裡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歷代國印皆篆體,新中國開國大印卻選定宋體,治此印者大讚毛主席

張樾丞先生所治的這枚開國大印屬國家一級文物,現被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當時取印時,付高額酬金給張樾丞,張樾丞怎麼也不肯要這個錢,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只好把錢帶了回去。

張樾丞還給周恩來、朱德治過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1961年,張樾丞先生病逝於北京,享年80歲。(劉繼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