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摔了兩跤之後,我老伴從此就陪我出去拍照了,影友們說,這是你的助手,你的保鏢

盧承德,攝影師。


我為什麼喜歡拍照片呢?就是小孩子怕我得老年痴呆症,買個照相機給玩玩,就這麼消遣消遣。阿婆聽了以後也很有感受,她說了一句,你的孩子真好。我覺得得到阿婆的讚許,我心裡也確實是很受感動的。

世俗生活在南方

我叫盧承德,是一個老年業餘的攝影愛好者,83歲了,是個老頭。影友們都喜歡叫我老盧,還給了我一個標籤:「80後」。

我70歲才開始拿起相機拍照片,當時我認識了上海師範大學的林路老師,他就鼓勵我,他說「70歲學吹打併不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主要還是我的孩子們怕我得老年痴呆症,所以買了個相機,叫我出去走走,玩玩,看看,拍拍照片,多接觸一些朋友,來提高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

最開始我在老年大學攝影班學了一些攝影的基礎知識,同時我有個同事,他在蘇州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攝影家,我就向他學習請教。當時他就問我,你想學拍得獎的照片,還是想學拍自己想要拍的照片?我當時肯定地回答他,我想學自己想要拍的照片。

他後來就找了一百多張,他自己在蘇州小街小巷拍的那些沒有發表過的原始照片,都給了我,讓我學習參考;我也看了不少攝影書籍,包括其他一些類別的報刊雜誌。這給我打下了學攝影的基礎。

特別是看了上海著名的攝影家陸元敏老師的作品以後,我似乎就明白了。陸老師曾經強調過,不要拍出什麼好照片,只要你自己看了舒服了就可以了。所以從此我拍照片也有點像陸老師那樣,什麼都不管,也不在乎什麼條條框框,就隨心所欲地去拍了。

我就是想讓自己的照片能夠講自己的話,不要講大家一樣的話,那樣就沒意思了,所以我把自己學拍照就比喻成像三歲小孩子學走路一樣,跌跌撞撞,只要不倒下來就可以了。

這張圖片是我在2006年剛剛開始拍照的時候,就在我家門口拍的一張小橋流水、粉牆黛瓦。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平江路思婆橋

後來我請教了老前輩,他們告訴我,其實蘇州以前的粉牆不一定是白的。據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很多粉牆都是黑色的,現在蘇州只有一小段還保留著那種傳統的黑色的粉牆。

我前幾天去拍了一張,就在觀前街鬧市區的後面這麼一小段,叫由巷。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由巷

現在有個問題,因為時代變更了以後,很多小巷子都消失了,有的正在消失,有的是在變味了,所以我想我應該用手裡的相機,儘可能地把這些變更的狀態記錄下來。特別是住在那些小巷子里、老房子里的居民的生活狀態,也要盡量記錄下來,哪怕記錄一小部分也好,哪怕只是抓住了一點點尾巴,我也比較知足了。

下面我找了幾張蘇州街頭市井生活的照片,請大家就這麼瀏覽一下。

有一個阿婆經常在公共走廊里看報紙,她是用一個鐘錶店裡修鐘錶的放大鏡在看。我每次經過跟她打招呼的時候就問她:「阿婆,你這麼看報紙吃力不吃力?」

「不吃力,習慣了。「她總是這麼回答。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兩位老伯在欣賞一位老伯培植的微型盆景,也只有蘇州老人會這麼玩。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些場景現在還看得到,下面這一個就不大能看到了,其中一個是山塘街的老古董店,現在沒有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山塘街

這個是山塘街星橋下面沿河的地方,原來這裡都是賣菜的,都是小攤。攤主把菜放在頭上當帽子,旁邊是他的孩子。大家如果再仔細看的話,在河邊有一個阿姨在倒馬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看不到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山塘街星橋

這是個大公園,都是市民比較喜歡去活動的一個場所。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小巷裡辦婚事,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辦喪事。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現在就看不見了,原來叫齊門大街,實際上這些大街不大,很小,現在全部拆光了,都蓋新房子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我主要拍自己身邊熟悉的人、事、物,特別是拍身邊不起眼的小人物。因為我本身就是個小人物,小人物拍小人物沒什麼顧慮,有親切感。拍他們實際上就是在拍我,他們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

特別是老房子里的那些老人,他們留戀蘇州的傳統文化,留戀老祖宗,留戀蘇州以前的那種慢節奏、慢生活。雖然現在有些老人住在老房子里不是很舒坦,因為老房子還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覺得這個很真實,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們老人的本性的反映。

老宅里的居民

我下面就找了一些照片,是老房子里一些居民的生活狀況,也是我今天主要向大家彙報的一個內容。

這張照片或許可以說是我們蘇州老房子里廂居家形式的一種比較典型的:一個客廳里通常就是幾家人合用一個廚房,大家各佔一個小天地,但是秩序井然。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照片我想稍微多啰嗦幾句。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那天我拿著相機到老房子去說明來意以後,這位坐著打牌的阿姨很大方,她說:「你拍吧,你再不拍那個老房子都沒了。」另外她又說,像你這樣的老人有這種愛好是一種高尚的娛樂,不像她,打打牌。我說打牌實際上也是高尚娛樂,但如果你不注意身體,影響身體的話,那當然不是好事。

老房子分前廂房、後廂房,我從前廂房拍了以後到後廂房再去拍。後廂房很暗,我沒有開燈,我有點想照出一種氣氛或者一種情緒,特別是當我拍到供桌上有一個女主人的老祖宗的遺像的時候,我真的有一點靈魂出竅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97歲的老母親在2011年去世,也屬於高齡了,她那時才去世不久。我看到這張照片後,有點像老母親的幽靈在跟我說話。

所以我當時就憑著自己身體本能的反應按了快門。晚上回到家把照片導出來以後,我看到這張照片,我想這張照片好像還可以。

同時我也想到了上海有一個攝影老師曾經跟我講過的一句話,他說老盧,如果你拍照拍得忘乎所以,或者是拍得有點靈魂出竅的話,或許你才會得到一兩張滿意的照片。這張照片在當時,包括現在,我也覺得還比較滿意,代表了我的情感。

這張是我十幾年前在自己家門口拍的。一個老頭買了油條就迫不及待咬了幾口。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後來我在家裡整理照片的時候,我想這張照片好像就是在拍我自己,因為我沒有退休的時候也就這樣,買了大餅油條就趕著去上班了。

後來也有影友問我說,老盧,你拍這些紀實性照片當時有什麼想法?我說沒什麼想法,我就憑自己的感覺按快門。他還是堅持問,他說一定有想法的。

我想如果你一定要叫我講想法的話,拍照說到底,就是拍你自己,拍你自己的心相,拍你自己的影子,拍你自己對周邊事物的感受,僅此而已,其他我也說不出什麼東西。

這位是老房子里的一個阿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老房子里的很多老人,她們都很友善。我去這個阿婆家裡拍了幾次了,她總是帶我在她家裡的老房子拍,把她家裡的一些老物件拿出來給我看,還帶我到隔壁的老房子里去看。

她也經常問我,你拍這些破房子,這些照片有什麼用?她還問我,你為什麼喜歡拍照片?我說這些照片現在有什麼用?確實是沒什麼用,但是如果幾十年以後,我不在了,我的子孫看到這些照片,或許他們會得到一些啟發,至少也有一種念想。

另外我說我為什麼喜歡拍照片呢?就是小孩子怕我得老年痴呆症,買個照相機給玩玩,就這麼消遣消遣。阿婆聽了以後也很有感受,她說了一句,你的孩子真好。我覺得得到阿婆的讚許,我心裡也確實是很受感動的。

這是一個八十幾歲的阿婆,她經常照看九十幾歲的阿婆,她們非親非故,但是情同手足。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照片是一個老先生,他以前是銀行的高級職員,現在一個人獨居,他的生活全靠他的孫女兒,她會燒好飯來照顧他。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他喜歡聽京戲,有一次我問老伯,我說老伯,你喜歡哪個名角?他說我喜歡馬連良。馬連良唱的《空城計》是他的最愛。

所以小人物拍小人物沒什麼禁忌,也不介意,老人拍老人更不介意了,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語言。

這個阿婆,我去過她家兩次,她總是低著腦袋好像在想心事。我覺得這個阿婆好像有點夢遊的樣子,不過我沒當面跟她講 。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如果大家玩照片的話都知道,前面的花都曝光了,拍的都是不標準的。我想也只有在夢境里才能看到這樣曝光的場景。包括後面落地的玻璃窗反射著的時隱時現的景色,或許也只有在夢境里才能看到。

另外我們看到兩個老人和一個小孩,他們三個人的眼光都不在一個焦點上,我覺得他們好像有一點虛幻的樣子。這張照片是什麼意思呢?我是想表達,住在老房子里的那些居民,居住的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他們有時候很現實,但有時候又生活得很虛幻。

這張是兩個親兄弟,他們住在祖傳的老房子里。後面的擺設全部是比較標準的蘇州傳統文化的字畫。兩年以後我又去回訪了,穿制服的弟弟因病去世了。再過兩年我又去回訪了,戴眼鏡的老哥也不在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凡是碰到這樣的情況,說實話我心裡還是很難受的,是說不出的一種滋味。從這些照片里,我總感覺到人生苦短。所以我們老年朋友要珍惜當下,每天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生活,不要想得太多。

這個阿婆,她就出生在這個老房子里,也一直生活在這個老房子里。她應該是大戶人家。

她說:「我就這麼平平常常過一輩子的生活」。後來我看到阿婆檯子上有一杯白開水,我就跟阿婆講說,可能我們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像這杯白開水一樣,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阿婆也是很有文化的人,她贊同我的想法。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照片挺有意思的。這是第一張我送給居民我拍的留念照,引得這位阿姨非常反感。我把這張照片給她以後,她很直截了當地:「老頭,你怎麼搞的,怎麼把我拍的這麼難看?」我當時二話不說:「行,我們重拍吧,我給你重拍。」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我們到屋裡頭拍兩張,到外頭院子里又拍兩張,直到她滿意了為止。

後來我在想,為什麼這位阿姨對我拍的這張照片這麼反感呢?我想了想是有道理的,因為我把她窗門前那些雜亂無章的東西全部拍進去了,跟她自己的光輝形象不匹配,讓人看了就比較不舒服。

從此以後,凡是給居民拍我要送給他們的那些留念照,我都請他們坐好,後面找一個好一點的背景,或者是在院子里,拍了以後再送給他們。果然從此以後我給居民拍的留念照,就再沒有得到她這樣的反感。

我覺得老房子里的父老鄉親都是我學拍照的老師,他們把老房子里的那些老物件,字畫,好多房契,都是他們自己的傳家寶拿給我看,並且跟我講這些老物件的故事。所以我覺得這些老物件,老房子里的擺設,包括老房子的房屋結構、門窗等等,都是蘇州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

這張照片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因為這個房子主人的祖先是清朝時蘇州的最後一個狀元,叫洪鈞。我沒去實際考察過,我是聽他自己這麼跟我說的。洪鈞是外交官,大家都知道,夫人是賽金花,那個主人是他的後裔。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他說他不想躺在祖先的光環上,他要靠自己創一番事業。這是洪鈞的古居,現在國家政府給洪鈞的後裔另外蓋了很漂亮的房子,他不去住,還是住在自己老祖宗的房子里。房子比較破舊了,床桌、供桌已經傾斜了,他就拿了一個木棍子撐在上面。

他字寫得很好,他寫了「撐起洪氏脊樑」,所以我很欽佩他。他也不是年輕人了,也是老知青,也有五六十歲了。實際上就像我們現在說的,他不願意當官二代、官三代,還是很有志氣的一個人。

這些都是老房子的一些比較傳統的擺設,每一家人家都有每一家人家的故事。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向左滑動

這個是一個大家閨秀,她走了以後,她的房間她的子女一動也不動,全部保留在這裡,一直到最近我去回訪的時候,那個老房子要裝修了,才全部打亂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也都是老房子里比較有特色的一些布置,是一個阿婆住的卧室,但是它既有傳統的東西也有時尚的東西。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我是偶然拍到的。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後來我才發現這個電視。這用所謂的攝影語言講的話就是「刺點」,就是攝影師拍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想到,後來照片出來以後覺得好像又有點看頭。

這些蘇州老人家中的這些東西都不是贗品,都是真的。特別是這張,這個是很有名的一個收藏家的家裡。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的主人跟我講,這樣擺設有一種寓意,右邊是一個瓶,中間是一個老祖宗的像,左邊是蘇州雙面繡的一個鏡框,它的意思就是老祖宗要求子孫平平靜靜過好日子就可以了,不要太張揚。

新老蘇州人

蘇州老城區現在實際上是很小的,去蘇州玩過的都知道,就這麼幾條街。以前的蘇州老城區人口加起來也不到60萬,都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改革開放以後,蘇州旁邊有兩個區,一個叫園區,一個叫新區,造了大量的高樓大廈和公寓房子。住在蘇州老城區里的老蘇州人,特別是老蘇州人的小孩,那些年輕的有錢的蘇州人,他們都搬到外頭去了,不想住在老房子里。

然後到蘇州打工的沒錢的新蘇州人,他們就陸續地搬到老城區里的老房子住,開始和蘇州人住在一起,大家都不習慣。

現在幾十年下來了,大家都互相磨合。但是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斷裂,就是在這些新老蘇州人合居的老房子里,地地道道的蘇州話就不大能夠聽到了。

我下面就簡單找了幾張照片。這或許可以說是兩代的新老蘇州人,有老蘇州人,有新蘇州人,因為他們文化的層次不同,對生活的取向要求也不同,所以他們就這麼在一個屋檐下生活,應該還是很融洽的。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全部是新蘇州人,他們要在蘇州紮根。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 向左滑動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特別是這個光著膀子的小青年,胸口刺的還有兩個心一個箭。我問他:「小夥子,有沒有女朋友?」他說:「有是有,吹了。」我說:「怎麼樣,再找?」他說:「現在沒這個條件。」

他是晚上做夜排檔的。他說,我要把自己這個小攤從小攤變成連鎖小店,他說我要把它做大,我要紮根在蘇州,要在蘇州成家立業。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女孩子在新區里的工廠里三班制,實際上是很辛苦的,但是她說環境好,老闆也不錯,職工大家相處得也好,她說我就這麼做下去。這都是新蘇州人在蘇州老房子住的情況。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新蘇州人還是挺厲害的,她是到蘇州來打工的,為了陪她的女兒在蘇州大學上學。她一天打三份工,早上、中午、晚上,她說我拼四年,艱苦四年,等我女兒大學畢業了以後,我就回老家。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是三口之家的新蘇州人,應該講還是比較艱難的,也比較艱苦。艱苦到什麼程度?這個房子我去拍照的時候,照相機實際上對著後面沒什麼空餘地。後來小夫妻兩人實在受生活所迫,房租交不起了,結果半夜就溜走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之後我去回訪的時候,那個房東找到我,他說你不是給他們拍過照的?你應該認識他。我說我哪裡認識,我今天來是把照片送給他們的。他說他們房租也不付就溜走了。我說你也體諒體諒,他們也是要面子的人,實在無奈,你老蘇州人,稍微寬鬆一點。

我以前都是一個人出去拍照的,後來摔了兩跤,特別是這一跤摔得最厲害,頭破血流。我還不買賬,還照樣拍照。這是五六年以前的,我在家拍了一張自拍相。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從此以後,我老伴就陪我出去拍照了。影友們都說,這是你的助手,是你的保鏢。我說,就是這個意思。

我是半個上海人,半個蘇州人。我在上海別人知道我是蘇州人,我在蘇州別人就叫我上海人。我老伴是本地人,她講本地話,可以跟老蘇州人聊天,我就可以在旁邊放鬆地拍照。我也確實是離不開家人的幫助。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張我也簡單說下,這是我的外孫,這個是他讀二年級,八歲的時候,利用暑假寒假跟我一起在蘇州、南京拍老房子。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現在的老房子都拆光了,他也上大學了。去年他就提出個想法說,我們能不能把拍了十幾年的老房子搞一個小留念冊,以後做個紀念,或者可以送給親戚朋友。

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一個小冊子,後來我們請出版社的老師看了看,主要是叫他幫我們再編排一下。他看了以後說,不錯,可以出版。但是他說書名不行,《我和外公去拍老房子的故事》,這個不行,太土了,就給我們換了一個,叫《蘇州老街老宅慢時光》。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我已經80多歲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拿著照相機每天在外邊去拍照。我現在一個禮拜大概就拍兩到三次,主要任務是去回訪蘇州老宅人家的父老鄉親。

我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就是我十幾年來大概拍了400多家老宅人家,我準備選一百家人家,逐家地去回訪一下,每家人家都弄一組照片,送給父老鄉親。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還要把以前拍的跟現在拍的加在一起,然後再送給他們。他們十多年來支持我拍的主題,這也是作為一種回報,一種尊重,一種敬畏。這個也是我學拍照開始的時候的初衷,但願如此。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我去回訪了一個老人家,他103歲了,是一個老工程技術人員,他的一生都是獻給了國家的三線建設。他退休回到蘇州以後,他的夫人不在了,所以我自己去回訪他拜訪他的時候,他都是在借酒消愁,思念他曾經年輕美貌的夫人。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我們現在蘇州也有很多女孩子很時髦,打扮得很好看,但你再怎麼打扮也打扮不出這個照片上這位女子的那種風情,那種氣質,淡雅大方。看了以後,不要說他老人念念不忘,我們大家看了也確實是挺喜歡的,看著多舒服,太自然了。

去年我又去回訪了,老人住在醫院裡。今年我又去回訪了,我把他拍的照片放大以後送給了他。這是他的弟媳婦。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是一對老夫妻,跟我基本上是同齡人。那個老伴腦癱了,因為長期卧床不動生了褥瘡,她的老伴日夜照顧,數十年如一日。我拍了兩年以後去回訪,老伯跟我講老伴走了。我說你也確實不容易,你也對得起她了,你也解脫了。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最近我又去回訪了他,結果那房子拆遷了,他搬走了。我問了好幾個鄰居,他們也不知道搬到哪裡了。所以我在這裡也很遺憾,只能祝福他搬到新的房子里有新的生活,能夠幸福健康快樂,這是我們老人共同的願望。

這個老伯家裡條件相當好,有祖傳老房子,他的子女都在美國,但他在美國大概住了半年不到就回來了。有一次我去拜訪他的時候,我說你為什麼回來,這麼不會享福。他說不行,我出生在蘇州,老房子在蘇州,老祖宗也在蘇州,我死了也要死在蘇州。就是這麼一個倔強的老人。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是以前的一個遺孀,90多歲了,這張照片就是80多人的大合影,是她的重孫結婚的時候,所有本家都在一起照了一個相。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這個阿婆可以說是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但是我講她說你還是想不開,因為她還是要一個人生活,而且她生活全部自理。

我在她家裡拍照的時候,她一再地關心我,上樓務必小心什麼的。

特別是這張我給她拍的留念照,是在她的指導下拍的。真的,她說要靠窗頭近一點,光線好一點。這個床是剛好去曬被子了,所以床上也沒怎麼鋪蓋,我全部按照她的意願拍了以後送給她,她很滿意。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去年我去回訪,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她住在福利院了,但是她生活還是很精神。我跟她聊以前拍照的事,她也很清楚,身體都很健康,生活還能自理。所以我們告別的時候,我說我還能拍照,以後我們再約時間,我還要給你拍照。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回訪的時候,很多都是遺憾。比如剛才講的,有的老人死了,有的房子搬了,有的拆遷了,但是我還是要堅持把這個專題拍下去。

我是這麼想的,老人走了,我可以拍第二代、第三代;老房子沒有了,我去找新房子。新房子里以前的老人的生活起居究竟是怎麼樣的,特別是一些生活的細節,怎麼樣去把它留下來。

我要用我的影像留下老蘇州的記憶,用我的影像來留住蘇州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態。

就這樣,謝謝大家。

美麗的黃昏攝影生活

▲盧承德和老伴在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重新思考遠程醫療的定義: 評估其價格和價值的含義
績效管理撬動上海城市公立醫院改革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