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想像一個並不陌生的場景:在某個愜意的下午,你和朋友打算挑一部電影一起欣賞,如果某部片子你想看但對方已經看過了的話,除非 ta 不介意,多數情況下你們會重新再挑一部。

大西洋月刊的報道中也提到過這種喜新厭舊的現象:不管是什麼東西(書/電影/景點),如果已經你已經體驗過一次,下次選擇的時候,它很有可能會被你直接排除在可選項之外。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是在休閑娛樂的情況下。

對當代人來說,這樣做幾乎越來越像一種默認的習慣:好奇心研究所關於「你覺得哪些『一次性用品』正變得越來越多?」的線上徵集中,「一次性影視劇」(12.9%)這個選項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認同。現如今,越來越少的影視劇能讓人們看第二遍,以兩倍速刷完已經是最大的尊重。箇中原因可能是不合口味,也可能是質量不佳。但退一步說,即便是看過的好作品,在任何可預測和重複的體驗都會讓人覺得無聊的當下,你想再欣賞一次的興緻可能也不會太高。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不過,今年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新研究卻認為,人們低估了同一個娛樂項目重複兩次的樂趣:事實上,「重複」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枯燥無聊/浪費時間,雖然人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該團隊共完成了 7 項實驗,總計有 3,356 名參與者,涵蓋了人們生活中的不同放鬆休閑的場景,包括參觀展覽、觀看電影、玩視頻遊戲等。在其中一項實驗中,研究團隊尋找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附近的遊覽參觀者,要求他們就「自己對展覽的喜愛程度」與「再次參觀時自己可能收穫的樂趣」來打分,雖然很多受訪對象預測自己第二次再來可能沒那麼有趣了,但在研究員的要求下,再次來到展覽館的參與者打分結果顯示,有趣程度幾乎和初次體驗的一樣高。第二次嘗試熟悉的事物,能帶給受訪者比其預期更大的滿足感。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團隊讓受訪對象在 Netflix 上觀看此前從未看過的電影,並且挑選的都是非常符合他們口味偏好的片子。看完之後,受訪者們給出了 5.3 分的平均分(滿分為 7 分)。接著,在實驗要求下,一部分受訪對象第二天晚上繼續觀看同一部電影,觀影后他們打了 4.5 分;而沒有被要求這樣做的實驗對象,預測自己重複觀看的體驗分只有 3.5,也就是說,雖然第二次看同一部電影不能收穫像初次觀影時那樣的快樂,但它至少說明,人們因為重複而收穫的樂趣比自己預測的高。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覺得一件事做兩遍的樂趣不高呢?此項研究的負責人、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教授 Ed O』Brien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採訪中指出,人們可能低估了藏在熟悉事物里的「新奇程度」,就第一項實驗而言,受訪者認為自己初次參觀後就能很了解這個地方,但可能只是盲目接收了撲面而來的信息而已,第二次之後才能擁有掌控感;另外,第一次參觀時忽略了的展覽細節,也可以在第二次得到補充。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對「喜新厭舊」的解釋是,當人們需要娛樂消遣時,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不熟悉的事情和領域,比如翻開一本新小說、看一部新電影、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旅遊。這樣做並沒有問題,因為總體而言,人們在越熟悉的事物上收穫的幸福感越少。但這不代表新的一定會比舊的有趣,因為有時候,人們選擇新鮮體驗並非真的出於對新事物的期待,而是因為對舊事物產生了沉悶無聊的消極反應,而這種負面情緒,往往會被無意識地誇大。

更重要的是,「對重複的預期偏差」,也許並不是與生俱來的。Ed O』Brien又舉了兒童的例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很少排斥反覆看同一部動畫片、讀同一本繪本、唱同一首兒歌,但大人們卻很少享受這樣的過程。他認為,小朋友們也許還沒被培養出駕馭複雜信息環境的能力,並不完全知曉新奇事物能帶來的(所謂的)「快樂」。或者說,正因為沒有受到社會化影響,他們反而更好地掌握了重複做某件事的價值,而不是直接把重複定義為「停滯不前」或者「無聊枯燥」。

其實一件事做兩遍,或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無聊

Ed O』Brien教授希望通過這項新發現,幫助人們更好地度過閑暇時光:與其在搜索框里盲目地尋找 something new,不如去做自己本來就喜歡的事,不僅節約了時間,說不定還能獲得一些從前不曾發現的驚喜。

題圖來自: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極端對立且政治化的環境下組織一場對話,TED 開始第三年嘗試
高樓致使大量候鳥死亡,有什麼措施能阻止這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