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發條橙》原著續集手稿公開,作者做出了新闡釋

《發條橙》原著續集手稿公開,作者做出了新闡釋

《發條橙》原著續集手稿公開,作者做出了新闡釋

根據《衛報》報道,庫布里克的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的續集手稿對外公布。由原著作者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創作的續集手稿名為《發條條件》(A Clockwork Condition)長約200 頁,並且尚未完成。

《發條橙》是 1962 年由安東尼·伯吉斯所著的反烏托邦中篇小說,曾多次入選百大英文小說。1971 年,由斯坦利·庫布里克指導的電影《發條橙》上映,引起巨大爭議。電影《發條橙》間接引起多起惡性案件,並因此被歸為禁片。庫布里克逝世之後,「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發條橙》解禁,被譽為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電影《發條橙》被禁之後,原著作者安東尼·伯吉斯於 1972 年至 1973 年間寫下了《發條條件》。安東尼·伯吉斯基於《發條橙》的主題,反思了庫布里克改編自己作品後的引發道德恐慌,也對人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根據《衛報》報道,手稿在安東尼·伯吉斯靠近羅馬的家中被發現。1993 年,安東尼·伯吉斯去世,這棟房子也被出售。他的檔案隨後被轉移至曼徹斯特,由安東尼·伯吉斯基金會負責保管。安東尼·伯吉斯基金會的會長安德魯·比斯維爾對媒體表示,《發條條件》對安東尼·伯吉斯、庫布里克和《發條橙》都做出了新的闡釋,也會讓讀者以另一種角度來理解《發條橙》。

安德魯·比斯維爾談到,《發條條件》既是哲學反思,也是安東尼·伯吉斯的自傳。它講述了《發條橙》的創作背景,深入了安東尼·伯吉斯對犯罪、懲罰和視覺文化的觀點。《發條橙》中的人物關係可能會讓讀者感到複雜,而由筆記、草稿和大綱組成的《發條條件》則提供了新的線索。

安東尼·伯吉斯在《發條條件》中寫道,20 世紀 70 年代是一個「發條地獄」,人類不過是機器中的齒輪。人類不再能自然地成長,而人性則難以從中突圍。他希望再寫兩部作品,其中一部講述困在機器世界裡的人類,另一部則是關於人類如何打破機械組成的地獄。

安東尼·伯吉斯也在《發條條件》中談到了《發條橙》這個標題的來源:1945 年,他在倫敦的一家酒吧里,聽到一個 80 歲的英國人說別人「像一個發條橙一樣瘋狂」。「發條橙」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用的詞,也是年代久遠的比喻。安東尼·伯吉斯認為,這個詞融合了奇異色彩和超現實主義,因此將之用作小說標題。

題圖來自:crowdedtheat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第 50 個世界地球日到來,它對品牌的吸引力在變小
Topic:阿姆斯特丹最後一家運河花店關閉,還是怪遊客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