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烏克蘭十年造出22架飛機,大批設備賣廢鐵,老專家看後潸然淚下

烏克蘭十年造出22架飛機,大批設備賣廢鐵,老專家看後潸然淚下

據烏克蘭敖德薩新聞報道,日前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製造公司總裁多涅茨宣布,在過去的十年中,安東諾夫公司一共製造了22架飛機,包括4架安-148、6架安-158和10架安-32運輸機,目前10架安-32已經移交給了客戶,其餘飛機還在車間中處於生產階段,烏克蘭方面表示,在經歷了轉型的「陣痛期」後,有望在未來增加飛機的產量,並研製新一代大型飛機。然而該消息一經傳出,在烏克蘭國內外卻遭到了一致的批評聲音,甚至有蘇聯時期曾在安東諾夫設計局工作的老專家潸然淚下,感嘆曾經蘇聯航空工業的「明珠」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

據悉,烏克蘭在蘇聯解體時繼承了該國大約三成的軍工產業,其中蘇聯的大飛機產業基本都被烏克蘭繼承,以安東諾夫設計局、馬達西奇公司為首的烏克蘭航空巨頭掌握了全球頂尖的大飛機研發和生產技術,可謂是起點非常高,堪稱是「大國重器」,然而經過了20多年的蹉跎後,烏克蘭航空工業卻一直原地踏步,只能是勉力維持,而在2014年烏克蘭衝突爆發後,該國又和俄羅斯一刀兩斷,開始全面擁抱西方,這帶來了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烏克蘭再也無法獲得來自俄羅斯的軍工訂單,本來兩國的軍工產業系出同門,理應是最好的互補合作夥伴,在失去了俄訂單後,烏克蘭航空工業從此一蹶不振。

雖然波音等歐美航空公司表示願意向烏克蘭航空工業注入資金,幫助該國航空工業升級轉型,但是幾年過後,烏克蘭方面卻不進反退,大批設備由於維護不善也被迫拆除賣廢鐵,這讓很多蘇聯時期的專家和工程師痛心疾首,而事實證明,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無意扶植烏克蘭航空工業,為自己樹立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所謂的投資只不過是分割烏克蘭所剩無幾的航空遺產罷了,正因為上述原因,因此烏克蘭航空工業的「領頭羊」安東諾夫公司在過去10年中只建造了22架飛機,還沒有蘇聯時期半年的產量多。

據介紹,安東諾夫設計局雖然近年來推出了安-140、安-38、安-148和安-158等多款所謂的新機型,但是軍事專家表示,這些飛機大多是在之前機型的基礎上「舊瓶裝新酒」完成的,和其他國家的新一代運輸機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競爭力,即便是之前的「老主顧」也漸漸對烏克蘭落伍的航空技術失去了興趣,而烏克蘭方面如果繼續全面倒向西方的話,等待他們的很可能將是被「同化」,成為西方航空工業的一個配套商,再也無法重現蘇聯時期世界航空一極的風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鑒 的精彩文章:

翼龍2無人機在利比亞參戰?哈夫塔爾獲得強援,一舉扭轉戰場困局
阿薩德對四國下逐客令,限期全面撤離敘利亞,上百國代表鼓掌致敬

TAG:大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