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說金融危機其實是道德危機?關於貨幣起源的這一新說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說金融危機其實是道德危機?關於貨幣起源的這一新說給出了答案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每時每刻也離不開貨幣。貨幣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4月25日,《貨幣起源》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

人類關於貨幣起源的探索從來沒有間斷過。從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提到的,「可想而知,從簡單(物物交換)當中誕生了更加複雜的交換形式(貨幣)」,到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贊成亞里士多德觀點,認為貨幣是從物物交換中演變出來的,再到今日人們對於比特幣的思考,關於貨幣起源及如何運行的問題總是不乏新的觀點和解釋。那麼,人類為什麼會使用貨幣?遺憾的是,大多數進化史的研究不涉及貨幣問題,大多數貨幣史的研究不涉及人類學問題。而《貨幣起源》一書則致力於構建這樣一條路徑,找到人類進化出貨幣的起因和動機。

《貨幣起源》通過對某一歷史時期人們的生產水平、生活狀況、部落的組成形式、社會的獎懲機制、風俗和習慣的研究,將貨幣視為人類進化史中出現的一個新機制。也就是說,用人類進化論的觀點,從人性角度去分析貨幣的起源以及研究現代社會金融亂象,撥開貨幣的「迷霧」,重新認識貨幣的本質。

《貨幣起源》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貨幣起源》是一本為解答自己的困惑而寫的書。他強調,《貨幣起源》不是一部學術著作,而是他多年來關於貨幣問題的思考所得。過去人們常常認為,貨幣的誕生是部落之間為調劑餘缺而建立的一種交易體系。但結合人類進化史來看,更有可能的情況是,貨幣最早是部落內部的一種獎懲機制,建立這種機制的目的是維護部落內部的道德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貨幣是道德的補丁。由此來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機其實是道德危機,因為「金融機構的高管們不僅可以自己不承擔風險,還可以讓其他無辜的人去替他們承擔風險,而回報卻百分之百落入他們自己的口袋。」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歐美金融系統的道德漏洞。因此,應對金融危機最好的方法不是印鈔票,不是擴大財政赤字,而是重建道德體系,並加強監管,強化財政紀律。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貨幣發展的道路及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等作了深入交流。

《貨幣起源》策劃編輯王永長用三個「是」和三個「不是」概括該書的核心思想。他認為:這不是一本純粹的金融學學術著作,而是一本揭秘貨幣起源的「偵探小說」;不是單純的貨幣史,而是把貨幣的起源和演化與人類社會發展、社會生產力進步、科技的進步以及宗教等內容結合在一起;不是簡單的金融普及讀物,而是把倫理道德和社會價值結合在一起。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陳利平認為,我們習慣於用模型來研究貨幣,但抽象、簡潔的模型往往略去了不少時代背景和歷史。而《貨幣起源》以人文的視角討論貨幣,是對數學模型解釋下的「貨幣研究」的補充。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梁捷認為,近幾年,學術界對於貨幣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多。目前大家普遍認為,貨幣的發展與一系列制度事件相關,引用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的話來說,「貨幣介入到全部的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如今,學術界已經逐步將馬克思所說的貨幣的五個功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聯繫起來看,認為它們彼此之間相互影響,是一系列的制度實踐。而《貨幣起源》通過另一種視角,帶給我們更多關於跨學科研究的思考。

發布會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和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共同主辦。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到了松江,就像到家了!」,上海松江推出優化營商環境2.0版,深化G60一網通辦
當閱讀不再孤獨:從共讀到文字彈幕,社交化閱讀漸成主流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