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馳騁中原,揚名西南,劉鄧二野的六大王牌軍

馳騁中原,揚名西南,劉鄧二野的六大王牌軍

第二野戰軍驍勇善戰,是一支善打硬仗、令敵聞風喪膽的雄師勁旅。其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赫赫有名的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解放戰爭中,第二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賀龍、陳賡、王樹聲、李達、楊勇、陳錫聯、王近山、陳再道、謝富治、蘇振華、杜義德、周希漢、李成芳、王秉璋、曾紹山、秦基偉、張國華、劉金軒、李德生、尤太忠、向守志、吳忠等人指揮下,各部縱橫中原,轉戰西南,破擊隴海、平漢路,千里挺進大別山,三大戰略決戰之後,又歷經渡江戰役、兩陽戰役、成都戰役、滇南戰役和昌都戰役等重大戰役。

第二野戰軍主力中的戰將,在華北和中原戰場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武漢行營主任程潛、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具體對手是杜聿明、黃維、胡璉、區壽年、王陵基、歐震、李玉堂、郭懺、王靖國、趙承綬、孫楚、劉汝明、孫震、王仲廉、霍揆彰、馬勵武、宋瑞珂、胡臨聰、覃道善、熊綬春等。

綜觀中國革命戰爭史,尤其是解放戰爭史,第二野戰軍湧現出的王牌軍為第十一軍、第十三軍、第十二軍、第十六軍、第十四軍等,後起之秀為第十五軍。

曾紹山中將與中原頂尖第十一軍

第十一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是解放軍中有紅軍基礎的核心部隊之一。該部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上黨、邯鄲、出擊隴海路、定陶、巨金魚、豫皖邊、豫北、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宛東、豫東、淮海、渡江、重慶、成都等著名大戰、惡戰,可謂是一支威猛雄師,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極強的戰鬥力,成為中原野戰軍頭等主力縱隊之一,被譽為老虎縱隊。

第十一軍的源頭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師,抗日戰爭時期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團,該部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八路軍太行軍區。解放戰爭時期是晉冀魯豫軍區太行縱隊、第三縱隊,成為劉鄧麾下一支勁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三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軍長曾紹山,屬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所屬第七、第八和第九旅分別改稱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師。

第十一軍的三個師都是有紅軍基礎的老部隊,戰鬥作風過硬,戰鬥經驗豐富,執行命令堅決,進攻、防禦、野戰、攻堅能力兼備。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師是第二野戰軍中的頭等主力師,但第三十一師攻堅能力更突出,戰鬥力超強,是軍第一主力師。第三十一師第九十一團是著名的紅軍團,也是赫赫有名的「百將團」;第九十三團的前身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是聞名全軍的「朱德警衛團」。

解放戰爭中,第三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上黨戰役,第三縱隊的前身太行縱隊在南進途中,首先攻克襄垣,打了一場漂亮的序幕戰。接著,作為主攻尖刀,在戰役發起後,勇猛攻克城防設施較堅固的屯留,共斃傷俘國民黨軍3100餘人,首戰告捷。在佯攻長治,積極打援的戰鬥中,太行縱隊作為右翼主力,採用「層層剝筍」的辦法,白天用冷炮冷槍殺傷對方,夜間利用塄坎死角接近對方,發起突襲,打了一場堪稱經典的磨盤堖戰鬥。

定陶戰役,作為左集團主力之一,在圍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殘部的戰鬥中,活捉該師師長趙錫田,取得輝煌戰果。延安《解放日報》評論定陶戰役:「是繼中原我軍突圍勝利和蘇中大捷之後的又一次大勝利。」

巨野戰役,作為三把攻堅尖刀中最鋒利的,先後在曹垓、東西蔣庄、章縫集與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十一師激戰。這是晉冀魯豫野戰軍與國民黨軍王牌部隊的第一次真正交手。在這次戰役中,第三縱隊的戰果最大。

巨金魚戰役,作為攻堅的三把尖刀之一,首先攻克城牆厚實的巨野城;接著,冒雪南下魚台打援時,在野外吃掉敵人兩個團;然後,與第六縱隊在金鄉以西殲滅漢奸張嵐峰一個旅;最後,第三縱隊乘勝攻克成武縣。此役奠定了第三縱隊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中頭等主力的地位。

魯西南戰役,作為劉鄧大軍的主力之一,奉命與第二縱隊聯合在羊山集圍攻國民黨軍王敬久集團的主力整編第六十六師,經過12天惡戰,全殲守敵,並協助第二縱隊俘獲敵師長宋瑞珂。羊山集惡戰,是劉鄧大軍經歷的最激烈、最殘酷的戰鬥。第三縱隊的攻堅能力在血戰中進一步提高。

千里躍進大別山,第三縱隊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進行張家店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第八十八師師部及第六十二旅5300餘人,取得了縱隊第一次消滅國民黨軍一個正規旅以上的勝利,也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以來首次大捷,對鞏固、發展皖西根據地和堅持大別山鬥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淮海戰役,在宿縣攻堅戰中,第七旅主攻宿縣東門,40分鐘即攻入城內。第九旅在西關助攻時,奮勇爆破登城,直插敵陣地縱深,對主攻方向起了積極配合作用。在雙堆集圍殲戰中,第三縱隊參加西攻擊集團,第七旅與敵第十軍三爭馬圍子,血戰七晝夜,全殲馬圍子守敵。最後圍剿黃維兵團殘部時,第七旅活捉黃維。

渡江戰役,第十一軍突破鐵板洲、鴨兒溝、玉板洲等處的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然後直插浙贛線,行程750餘公里,主要戰鬥40餘次,殲國民黨軍2.5萬餘人。

進軍大西南,在重慶戰役中,先是作為戰役左集團的主力尖刀,從正面突破敵川湘鄂邊防線,為殲滅宋希濂、羅廣文集團作出了突出貢獻。然後從重慶對岸強渡長江,在友鄰配合下,一舉解放了這座西南重鎮。接著,參加成都戰役,作為東線攻堅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解放簡陽,逼近雙流、新津,並迫使國民黨軍第十八兵團殘部投降。因戰功卓著,第十一軍成為第二野戰軍和全軍第一流的、戰鬥力最強的王牌軍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第十一軍番號被撤銷,其所屬的第三十一師歸入志願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二師歸入志願軍第十六軍,第三十三師歸入志願軍總部,三個師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周希漢中將與百戰雄師第十三軍

第十三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主力,是解放軍中有紅軍基礎的核心部隊之一。該部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上黨、同蒲、臨浮、呂梁、豫西、洛陽、淮海、渡江、廣東、廣西、滇南等著名大戰、惡戰,可謂是一支英勇善戰的百戰雄師,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極強的戰鬥力,成為中原野戰軍頭等主力縱隊之一。因戰功卓著,第十三軍成為第二野戰軍和全軍第一流的、戰鬥力極強的王牌軍之一。第三十七師是著名的紅軍師,第三十七師第一九團是著名的紅軍團。

第十三軍的源頭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三十一軍,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第十三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由第十、第十三旅和豫西軍區部分部隊組建並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軍長周希漢,屬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各旅分別改為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師。

抗日戰爭期間,周希漢是太岳軍區青年將領中的佼佼者。他英勇善戰,從不蠻幹,善於動腦,智勇雙全,被稱為「常勝將軍」。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作為第十三、第十四軍的前身部隊,長期在豫西晉南獨當一面擔負戰略機動任務,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勇。其中第十、第十三旅後來成為第十三軍的主力。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第十、第十三旅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上黨戰役,第四縱隊的前身太岳縱隊作為主攻尖刀,首先攻克長子縣城,斃傷國民黨軍500餘人,俘虜1500餘人;接著,作為左翼主力,在屯留西北的老爺嶺一帶伏擊國民黨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部,為擊斃彭毓斌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奉命南下,追殲從長治向西突圍逃竄的國民黨第十九軍等部,在沁河以東的將軍嶺及桃川村地區全殲該敵,並生俘國民黨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上黨之戰,是抗戰勝利之後,解放區部隊反擊國民黨軍進攻所進行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的殲滅戰。太行縱隊在戰役之初打得漂亮,太岳縱隊在戰役結尾贏得精彩,兩個縱隊堪稱劉鄧麾下的兩支猛虎雄師。

聞夏、同蒲、臨浮戰役,三戰三捷。同蒲戰役中,第十旅單獨主攻趙城,一舉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九師一部3000餘人。臨浮戰役中,第十旅作為主力尖刀之一,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一師第一旅第一團,活捉該旅中將旅長黃正誠,為全殲這支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王牌部隊作出了突出貢獻。戰後,《解放日報》發表了《向太岳縱隊致敬》的社論。

洛陽戰役,作為攻堅的兩把最鋒利尖刀之一,突破西門攻入城內,第十三旅第三十七團七連一班和第十旅第二十八團五連分別榮獲「洛陽英雄班」和「洛陽英雄連」光榮稱號,為生擒洛陽守敵最大頭目邱行湘作出了重要貢獻。

淮海戰役,第四縱隊先是背水一戰,在南坪集頑強阻擊黃維兵團,繼而為誘敵深入,圍殲黃維兵團贏得寶貴戰機。圍殲黃維兵團時,第四縱隊作為東集團的主力,先殲滅在雙堆集附近沈庄之敵,接著一舉攻佔敵人在雙堆集東北的最後屏障楊文學庄核心陣地。戰後,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團一營被授予「鋼鐵營」光榮稱號,並湧現出張英才等戰鬥英雄。

渡江戰役,第十三軍第一九團榮獲兵團「渡江殺敵第一功」錦旗一面。作為兵團主力,南下切斷浙贛線。然後,轉兵西進,直搗江西省會南昌。

廣東戰役,作為右路軍的主力軍,先奪取韶關。接著,沿北江南下向高要地區挺進。然後,一部參加陽春、陽江追擊戰,軍主力急速西插,向羅定、茂名推進,最後封鎖了白崇禧集團由廣西向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撤退的道路。

廣西戰役,作為南路軍的主力,向廉江以北攻擊前進。接著,在廉江頑強阻擊敵兩個兵團的進攻。然後,作為攻擊尖刀之一,由廉江西進,參加粵桂邊圍殲戰,在欽州以東與第十四軍共同殲滅余漢謀部第六十三軍,最後,直插防城港和東興,守住北部灣。

滇南戰役,作為第二野戰軍的主力軍之一,與第四野戰軍的主力軍之一第三十八軍的兩個師聯手從廣西南寧西進滇南,先襲占蒙自機場,斷敵空中通道,接著進蒙自,克箇舊。在滇南追擊戰中,與第三十八軍一部,攻佔建水,直指元江,殲敵第八兵團,活捉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

王近山中將與劉鄧猛虎第十二軍

第十二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出擊隴海路、定陶、巨金魚、豫北、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宛東、襄樊、淮海、渡江、重慶、成都等著名的大戰、惡戰。儘管縱隊成立稍晚,但以打硬仗著稱,鐵血剛強,勇猛無比,後來居上。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成為中原野戰軍頭等主力縱隊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強悍之師。

第十二軍的源頭是1932年冬在鄂豫皖根據地重建的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一部和抗日戰爭中成立的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東進縱隊一部、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一部以及河北抗日義勇軍冀察游擊隊一部。解放戰爭初期,晉冀魯豫軍區將太行軍區主力部隊合編為第六縱隊,下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六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屬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各旅分別改為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師。王近山任兵團副司令員兼軍長和軍政治委員。

王近山綽號「王瘋子」,口頭禪「燒鋪草」,打仗極為英勇果敢,是徐向前和劉伯承麾下的一員猛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戰時期,在黃安戰役、反「六路圍攻」、山城堡戰鬥、神頭嶺伏擊戰、七亘村伏擊戰、爺台山攻堅戰等著名戰役戰鬥中,都有出色表現。尤其是在1943年的韓略村伏擊戰中,王近山率一個團殲滅日軍戰地觀戰團120餘名少佐以上軍官,其中有1名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這一重大戰果,使日軍所謂的「鐵磙式」新戰法徹底泡湯,讓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暴跳如雷。王近山到延安後受到毛澤東的接見。

解放戰爭中,第六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出擊隴海路,作為右路軍主力之一,急襲蘭封城,首戰告捷,全殲守敵3000餘人,繳獲坦克11輛;繼而攻克杞縣,殲敵800人。被劉鄧稱讚為「模範戰鬥」,傳令嘉獎。第六縱隊初試鋒芒,嶄露頭角。

定陶戰役,主動承擔最艱巨的啃敵整編第三師這塊「硬骨頭」的任務。王近山說: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作為主攻大楊湖最鋒利的尖刀之一,王近山到距敵300米的指揮所指揮戰鬥,激戰兩天三夜,全殲敵整編第三師主力第五十九團,為取得戰役全勝並俘虜敵師長趙錫田奠定基礎。

巨野戰役,作為攻堅的三把尖刀之一,與敵整編第十一師和第五軍抗衡鬥法。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團出了一個聞名全軍的戰鬥英雄王克勤。《解放日報》1946年12月以《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為題發表社論,在全軍推廣王克勤的思想、體力、技術「三互助」帶兵經驗。

巨金魚戰役,作為攻堅的三把尖刀之一,第三次與敵第五軍抗衡鬥法,全殲敵整編第四縱隊。1947年1月,晉冀魯豫解放區《人民日報》先後發表《第六縱隊執行群眾路線和古田會議精神的成就》《向六縱學習》兩篇社論,給全縱隊以極大鼓舞。

魯西南戰役,作為劉鄧大軍的主力之一,奉命圍攻定陶,全殲守敵4000餘人,取得縱隊戰史上第一次單獨全殲敵人正規軍一個旅的重大勝利。後強攻六營集,與第一縱隊聯手,一舉殲滅國民黨雜牌軍第三十二師和第七十師共兩個半旅。

千里躍進大別山,在野戰軍遭敵前堵後追、面臨絕境的危急關頭,王近山率部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勇氣概,浴血搏擊,強渡汝河。第十八旅硬是從敵人一個師手中重新奪下大雷崗渡口,第十七旅則拚命在側翼高山集掩護。最終,第六縱隊為護衛中原局和野戰軍指揮部安全渡過汝河、淮河,殺出了一條血路。

襄樊戰役,作為中原野戰軍的主力之一,以反常規的大膽戰法,出奇兵,刀劈三關,一舉攻下襄陽、樊城,擊敗川軍名將郭勛祺,生擒大特務頭子康澤,全殲敵第十五綏靖區2萬餘人。戰後,第十七旅第四十九團因戰功卓著,被中原軍區授予「襄陽特功團」光榮稱號,中共中央致電祝賀襄樊大捷。第六縱隊獨當一面,被譽為「中野常勝軍」。

淮海戰役,作為中原野戰軍的主力之一,在圍殲黃維兵團的總攻戰鬥中,第十七旅的「襄陽營」與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洛陽營」密切協同,攻擊雙堆集東南側敵核心集團工事。擔任防守的是黃維兵團的精銳第五十四團,號稱「老虎團」。「襄陽營」從西南角,「洛陽營」從東南角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經兩個小時激戰,全殲了「老虎團」。戰鬥結束,第十七旅俘虜敵兵團司令黃維等高級將領。

進軍大西南,在重慶戰役中,先是作為戰役左集團的側翼尖刀之一,協同正面的第十一軍突破敵川湘鄂邊防線,然後直取白市驛,封鎖機場,為解放重慶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成都戰役中,作為東線攻堅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先解放仁壽,強渡岷江,佔領邛崍,切斷了成都附近殘敵向西南的逃路。接著,又殲滅敵第五兵團第九十軍,俘虜了軍長黃仁以下2萬餘人。最終促使敵兵團司令李文率所部七個軍5萬餘人放下武器,接受改編。

王輝球中將與馳騁南北第十六軍

第十六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是解放軍中有紅軍基礎的核心部隊之一。第一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邯鄲、豫北、魯西南、挺進大別山、宛東、豫東、鄭州、淮海、渡江、成都等著名大戰、惡戰,是一支能打、會打、敢打的部隊,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成為中原野戰軍主力縱隊之一。

第十六軍的源頭是參加過南昌起義、平江起義及湘南起義和閩西起義的革命武裝。後來分別編入中央紅軍第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第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二團。這兩個團因戰績突出,被稱為模範紅五團和模範紅十二團。紅十二團又稱「平江起義第一團」,是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的老底子。抗日戰爭初期,歸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紅五團改編為第六八五團第二營,紅十二團改編為第六八六團第三營。第二營第五連在著名的平型關大戰中,因戰績突出,榮獲「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稱號。後來,第二營歸屬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三旅,稱第七團;第三營歸屬第一一五師東進支隊第一團,稱第十團。再後來,兩支部隊均歸冀魯豫軍區建制。解放戰爭初期,由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第七團和第十團遂成為第一縱隊第一、第二旅的主力團。接著,第一縱隊北上改歸冀熱遼軍區指揮,轉戰熱河地區。1946年12月,南下回歸,仍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1947年3月,與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合編,組成新的第一縱隊,轄第一、第二、第十九、第二十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一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六軍,政委王輝球,屬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以第一、第二旅改為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師,以豫皖蘇軍區部隊組成第四十八師,第十九旅歸屬鄂豫軍區,第二十旅改為第十八軍第五十二師。上述兩個紅軍團,成為第四十六師第一三六團和第四十七師第一三九團。

解放戰爭中,第一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邯鄲戰役,作為三把攻擊尖刀之一,先抗擊五倍於己的國民黨第四十軍等三個軍在漳河兩岸;接著,阻擊敵軍於邯鄲以南的崔曲、夾堤一線。後來,在北集團作為攻堅第一主力,為殲滅敵第四十軍第一六師作出了突出貢獻。

巨金魚戰役,作為攻堅的三把尖刀之一,先在巨野殲敵暫編第四縱隊一部,接著在金鄉以西殲敵一個團。

豫北戰役,與第七縱隊合併後的第一仗,一路勢如破竹,占封丘,克延津,進原陽,直抵平漢鐵路鄭州北段。接著,作為攻堅的四把尖刀之一,為全殲敵第二快速縱隊作出了貢獻。最後,參加對安陽的攻勢作戰。

魯西南戰役,作為主力尖刀之一,強攻鄆城,全殲守敵一個師部和兩個旅,共1.3萬餘人。縱隊及第一旅被各記大功一次,劉鄧首長在給第一縱隊的嘉獎令中指出:收復鄆城,創造了一個縱隊單獨攻堅和殲敵兩個旅的先例,奪取了大反攻中第一個光榮的勝利。後在六營集設伏,與第六縱隊聯手,取得殲滅國民黨雜牌軍第三十二師和第七十師共兩個半旅的重大戰果。

千里躍進大別山,作為攻堅尖刀之一,參加了著名的高山鋪戰役,全殲敵整編第四十師等部,計1.2萬餘人,擊落敵機一架。

淮海戰役,作為中原野戰軍的主力,先是在商丘以東的張公店地區殲滅國民黨第五十五軍第一八一師,接著,頑強阻擊黃維兵團北援徐州,有效地掩護了中原野戰軍主力的集結與展開。後來,作為攻堅尖刀之一,在西線集團方向攻佔了馬圍子、小馬庄、周庄等據點,殲滅敵第十、第八十五軍各一部,生俘國民黨軍兵團副司令吳紹周等九名將領。

渡江戰役,作為第五兵團最鋒利的尖刀,在主要突擊方向上突破長江天塹。接著,向東南方向追擊,攻佔衢州、江山,截斷浙贛線。

進軍大西南,作為第五兵團最鋒利的主力尖刀,採取大迂迴的戰術,率先突破敵黔東大防線,為解放貴州全境作出了突出貢獻。接著,在成都戰役中,俘敵川湘鄂綏靖公署中將主任宋希濂,又協同友鄰全殲了胡宗南集團殘部。

李成芳中將與三晉骨幹第十四軍

第十四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一部,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該部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同蒲、臨浮、孝汾、豫西、洛陽、豫東、淮海、渡江、廣東、廣西、西昌等著名的大戰、惡戰,防禦、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第十四軍的源頭是抗日戰爭初期組成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縱隊,即有名的山西新軍,後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1942年太岳軍區將第三八六旅和決死第一縱隊整編為太岳縱隊。1945年10月,太岳縱隊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以第四縱隊第十一、第二十二旅和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廖運周的第一一師合編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軍長李成芳,屬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各師、旅分別改為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師。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第十一、第二十二旅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上黨戰役,第十一旅的第三十八團在攻克長子縣城的戰鬥中,率先突破城西南角,勇立頭功。接著,在阻擊國民黨第七集團軍的戰鬥中,第十一、第二十二旅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堅決抗敵,為擊斃彭毓斌作出了應有貢獻。後來奉命南下,追殲從長治向西出逃的史澤波部,與縱隊主力在沁河以東的將軍嶺及桃川村地區全殲該敵,生俘閻錫山部炮兵指揮胡三餘。

聞夏、同蒲、臨浮戰役,三戰三捷。同蒲戰役中,第十一旅打得精彩漂亮,戰果最大。先是配合第十旅在趙城外圍殲滅殘敵一部;接著,作為主攻尖刀克洪洞,攻霍縣,擊靈石,最後解放富家灘煤礦和車站。在臨浮戰役中,第十一旅配合縱隊主力作戰,在官雀地區消滅蔣介石精銳「天下第一旅」第二團。

進軍豫西,第十一旅作為陳(賡)謝(富治)集團主力一部,從濟源長泉渡口一線強渡黃河,然後攻佔隴海鐵路沿線的澠池;剛剛由太岳軍區部隊組成的第八縱隊第二十二旅,則由平陸茅津渡成功偷渡黃河,然後向東攻佔張茅和觀音堂。在西進潼關時,第十一旅繼第十三旅之後,再殲敵第十五師大部。第二十二旅參加了向洛陽的東返作戰。後來,陳謝集團成功開闢了豫西根據地。小說《桐柏英雄》就是反映豫西根據地這段歷史的。而電影《小花》又依據《桐柏英雄》改編,並成為改革開放以後引起轟動的影片之一。

洛陽戰役,作為攻堅的主力部隊之一,從西關和南關,與第四縱隊兄弟旅一起攻城,攻佔西工發電廠,為全殲國民黨青年軍第二六師等部作出了重要貢獻。

淮海戰役,攻佔符離集車站,斷敵退路;在南坪集阻擊援敵,頑強擊退敵王牌第十八軍的連續四次攻擊。在雙堆集最後總攻黃維兵團時,參加東線的決戰,攻佔楊老五庄、楊十全庄。

渡江戰役,作為兵團右縱隊的尖刀,佔領貴溪,切斷浙贛線,然後南下西進,直入新淦,封鎖南昌殘敵的南逃退路,配合友鄰部隊解放南昌。

廣東戰役,作為右路軍的右翼,由贛州南進,直插三水城下,迫使敵第一三師起義。接著向高要、鶴山追擊,在宅梧地區迫使敵第九十一師投降。控制了敵人向廣西逃竄的要道。又作為主力,向西南方向連續九天九夜追擊作戰。在陽江圍殲戰中,殲敵兩個兵團部和兩個軍等4萬多人。國民黨海軍11艘軍艦向解放軍投誠。此役是第十四軍最出彩的一仗。

廣西戰役,作為第四兵團的中路,經茂名阻擊戰鬥、博白追擊戰鬥後,晝夜兼程,強渡欽江,直插欽州,粉碎了白崇禧集團逃往海南島的企圖。在粵桂邊圍殲戰中,俘敵第七軍軍長閻仁毅等,繳獲眾多。

秦基偉中將與後起之秀第十五軍

第十五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在解放戰爭中期組建較晚的幾個縱隊之一,但發展迅速,很快成為一支勁旅。第九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豫西、洛陽、宛西、宛東、鄭州、淮海、渡江、廣東、廣西、西昌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攻守兼備,尤其是防守能力突出,以打硬仗著稱,進步非常快。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與美軍的王牌主力抗衡,被譽為阻擊能力首屈一指的部隊。因戰功顯著,第十五軍成為後起之秀。

第十五軍的源頭是抗日戰爭時期太行軍區的部分地方武裝,解放戰爭初期的太行軍區獨立第一、第二旅。1947年8月,以太行軍區前方指揮所及上述兩個獨立旅為基礎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獨立第一旅編為第二十五旅,獨立第二旅編為第二十六旅,太行軍區的五個團合編為第二十七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九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屬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各旅分別改稱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師。

解放戰爭中,第九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進軍豫西,作為陳謝集團一部,從濟源長泉渡口一線,隨主力渡過黃河,並迅速向東南發展。然後,在洛陽西南地區凱歌高奏,連續解放了宜陽、伊川等城鎮,並阻擊國民黨軍第五兵團不能西援,保障了第四縱隊在洛陽至潼關間往返作戰的側翼安全。

洛陽戰役,作為阻擊盾牌之一,先佔領洛陽以西的新安鎮;接著,構築阻擊陣地,頑強阻擊敵第二六師一部,保障了攻城部隊的西側安全。

宛西、宛東戰役,先後兩次作為阻擊盾牌之一,執行牽制與打援任務,與敵主力整編第十一師抗衡,保障攻堅主力的側翼安全。尤其是在宛西戰役中,第九縱隊以殲滅的手段來圓滿地完成牽制任務,受到了劉鄧首長的特電嘉勉表揚。

鄭州戰役,作為西兵團主力之一,從正北面向城區攻擊。在兄弟部隊協同下,全力追殲北逃之敵1萬餘人。此役為第九縱隊的輝煌之戰。

淮海戰役,參與宿縣攻堅戰和任橋阻擊作戰。在圍殲黃維兵團的總攻時,屬東線攻擊集團,先殲滅在雙堆集附近李圍子之敵,最後攻佔楊老五庄、楊十全庄。

渡江戰役,作為兵團先遣軍,控制了以華陽鎮為中心的江北灘頭陣地,勝利地完成了掩護兵團主力展開的任務。接著,作為兵團左縱隊的尖刀,在主要突擊方向一舉突破敵長江防線。然後,直插贛東北,占景德鎮,跨橫峰,切斷浙贛線,進入閩北,力克建陽和建甌。

廣東戰役,作為右路軍的左翼,配合兵團主力第十三軍佔領韶關。接著,南下佔英德,前出至廣州西北。然後,軍主力向陽春、陽江追擊,一部向江門方向追擊。

廣西戰役,作為第四兵團的右翼,挺進玉林、博白一線,參加粵桂邊圍殲戰,俘敵第四十八軍軍長張文鴻、第一二六軍副軍長王偉倉以下近萬人。

西昌戰役,作為南線攻擊主力,由雲南曲靖逼近西昌,守敵向北潰逃,隨即與北線主力追擊逃敵,在西昌以北小相嶺山區殲敵第二十七、第五十六軍殘部,斃敵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唐式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高力士:逢他當班,皇上才能睡個安穩覺
北宋最後一任宰相,讓皇帝為之流涕哭泣的忠義之臣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