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研究表明:大多數行為健康應用程序都沒有科學依據 | 矽谷最新

研究表明:大多數行為健康應用程序都沒有科學依據 | 矽谷最新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研究人員的文獻回顧顯示,在排名靠前的行為健康應用程序中,只有14%包含基於現實證據的設計或開發。

旨在解決行為健康問題的數字應用程序的數量和種類激增,但最近發表在《自然數字醫學》上的一項研究對其是否具有合理科學研究依據提出了質疑。

研究表明:大多數行為健康應用程序都沒有科學依據 | 矽谷最新

行為健康應用程序的技術問題缺乏監管

行為健康專家的匱乏讓美國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雪上加霜。企業家和應用程序製造商利用自身技術填補這一空白。然而,這些面向消費者的技術大多不受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監管。

研究人員在google和iTunes商店中搜索與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自殘、藥物濫用、焦慮和精神分裂)相關的應用程序,並仔細查看其應用程序描述中的有效性聲明。緊接著,研究人員通過科學文獻來檢驗這些聲明。

在這項研究檢查的73個應用程序中(在應用程序商店中排名較高),64%聲稱他們可以診斷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癥狀或提高用戶狀況管理水平。

44%的應用程序使用科學語言來支持有效性聲明。但是,其中只有53%真正與科學文獻中的證據有關,而三分之一的技術並沒有得到科學研究的驗證。

研究人員的文獻回顧顯示,只有14%的應用程序包含基於現實證據的設計或開發。

研究表明:大多數行為健康應用程序都沒有科學依據 | 矽谷最新

行為健康應用程序中高質量的數據短缺

研究人員寫道:「科學語言是支持心理健康應用程序使用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高質量的證據並不常見。」

「知識翻譯策略改進可以改善其他策略的採用情況,如認證或生活經驗合作設計。」

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希望通過其「預認證試點計劃」改變其監管醫療保健應用程序的方法,該計劃更傾向於核准開發商,而不是個別產品。該計劃的一個關鍵部分是監測數字健康產品的實際性能。

研究人員的初步調查發現,針對抑鬱症的應用程序中,38%的應用程序商店描述包括有效性聲明,而只有2.6%的應用程序真正提供了支持這些聲明的證據。

在這73個應用程序中,只有兩個提供了與應用程序使用相關的科學研究的直接證據。其中一個應用程序的描述還引用了一份自我報告問卷的驗證文件。

研究人員寫道:「儘管這些應用程序已經是這次研究中表現最突出的,但是它們仍然缺乏高質量證據,例如從隨機對照試驗中獲得的證據。」

原文鏈接:https://medcitynews.com/2019/03/research-shows-most-consumer-behavioral-health-apps-have-no-scientific-backing/

原文作者:KEVIN TRUONG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遠程醫療——21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蘋果心臟研究的早期成果在心臟病專家會議上發表 | 矽谷最新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