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中國古人認為最珍貴的犬種是「獒」,古語云「狗四尺為獒」,還說"靈獒通人心"。

古代的獒並不是特指今天的藏獒,而是很多種大型良犬都可稱為獒。西域少數民族常把優良的獒犬作為禮物供獻給中原的皇帝,古書說:「西方之戎有國名『旅』者,遣獻其大犬,其名曰獒。」西域部落獫狁(犬戎、狄)的命名,就因為他們那裡產良犬。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這些優良的獒犬中,有一條被「光榮」地載入了史冊。

話說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靈君荒淫無道,殘忍好殺,奸臣屠岸賈則專門逢迎他幹壞事。比如吧,晉靈公一般遊戲項目都玩膩了,這天忽然發現拿彈弓射擊百姓,尤其是把百姓眼睛彈瞎了很好玩,這一玩還就上癮了。屠岸賈呢,在旁邊甘當啦啦隊叫好助威。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晉國的老相國趙盾是個忠臣,他多次苦勸晉靈公別再這麼玩下去了,可晉靈公不但聽不進去心裡還特別惱火。屠岸賈趁機給晉靈公出主意,弄死趙盾得了。

他們先是派了一個名叫鉏麑的刺客深夜刺殺趙盾,可這個鉏麂很講原則,他發現趙盾原來是個忠正為國之人,他既不願違背主人的命令,又不願加害忠臣,最後一頭撞在趙盾家的大槐樹上自殺了。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屠岸賈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攛掇晉靈公不如用晉靈公豢養的愛犬靈獒咬死趙盾。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這隻靈獒外表就很奇特,毛色就像燒紅的碳條,性情更是異常兇猛,專有一名獒奴用鎖鏈牽著它。晉靈公平時看誰不順眼就讓它上去撲咬,它不把人咬死不算完。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為了確保獒犬咬死趙盾萬無一失,屠岸賈命人做了一個草人,給草人穿衣戴帽就如同趙盾的樣子,又在草人肚子里放入鮮肉。每天,獒奴先把靈獒關起來餓得嗷嗷叫,然後再放它出來,訓練它撲咬草人,靈獒只要一咬破草人就能吃個飽。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訓練了一些日子,靈獒只要一見穿趙盾衣服的草人,也不管草人肚子里有沒有肉都會立刻竄上去咬個粉碎。這也證明,最早參與條件反射實驗的狗不是巴甫洛夫那條狗,而是晉靈公這條狗。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一切準備就緒。這天,晉靈公熱情邀請趙盾前來赴宴。屠岸賈令獒奴牽著靈獒待命,又下令武士們暗中埋伏,勢必將趙盾殺死。

此刻,趙盾已經意識到處境極其危險了,但他抱著臣子必須忠於君主的信念,還是前來赴宴。他身邊只帶了一個叫提彌明(也有書做「祁彌明」)的護衛,此人是個大力士。

酒宴當中,晉靈公忽然對趙盾說,聽說你的寶劍很鋒利,能不能給我欣賞一下。趙盾剛要摘下腰間寶劍,提彌明忽在殿下大叫道:主公,吃完飯就退下吧,為何要在國君面前拔劍?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趙盾這才醒悟,原來這是個圈套!看來晉靈君今天一定要把自己除掉。到了此刻,他也顧不上君臣禮節了,起身便走。眼看趙盾要逃,屠岸賈急命獒奴放出靈獒,那靈獒將身子一縱直撲趙盾,不想斜刺里跳出個提彌明,一把將靈獒抓住,雙膀較勁玩命一扯,竟然扭斷了靈獒的脖子。本來閃亮登場的靈獒,就這麼突然死亡了。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見靈獒沒成功,埋伏在殿角的眾武士一擁而上來殺趙盾。只見提彌明一人敵住數人,用身體扛住亂刃,為趙盾贏得了寶貴的逃命時間。可趙盾一個年老文臣,哪裡跑得過這麼多如狼似虎的青壯武士!正在危難之際,伏殺趙盾的眾武士當中突然衝出來一個人,背起趙盾就跑,他大概是練過跑步,保著趙盾一溜煙逃出重圍。趙盾得救後詢問此人姓名,他卻不肯說,只是說當初趙盾曾有恩於他。有的書就把他寫成了無名氏,有的書上則說此人名叫靈輒。

這就是春秋故事中著名的「鬧朝擊犬」。

本來這是一出驚險的刺殺大戲,但有意思的是在古書《公羊傳》中寫道,正當提彌明剛殺死靈獒又跟眾武士搏殺之時,趙盾一邊逃跑,居然一邊扭回頭來對晉靈公說:你的獒可是比不過我的獒啊!(趙盾顧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就這一句話,驚險片立馬兒變卡通片。

趙盾的話說得再通俗些就是「你的狗可比不過我的狗啊」。這就是趙盾的不對了,把捨命救他的提彌明比作狗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可仔細想想,趙盾小命都快保不住了,那還有功夫跟晉靈公逗悶子,這分明就是《公羊傳》作者的借趙盾的嘴來說話嘛。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在等級森嚴人身依附關係嚴重的古代社會,臣子和國君的關係、奴僕與主人的關係,說白了就相當於狗和主人的關係,任誰也迴避不了這一點。

在這段故事裡,出現了兩個「主人」和很多條「狗」。

晉靈公是第一個「主人」,他有一條看得見的狗「靈獒」,還有四條隱形的「狗」:屠岸賈、趙盾、鉏麑、靈輒。

屠岸賈是一條「惡犬」。他諂上陷下,奉迎國君之時猶如一條哈巴狗加癩皮狗,而害人之時又像一條瘋狗,管你什麼忠臣良相老實百姓,在它眼裡就是一塊能讓他吃飽的肉。

趙盾是一條「忠犬」,他屢屢犯顏直諫,最後又從容赴宴,盡到了一個忠臣應盡的一切職責。

鉏麑是一條「善犬」,他敬佩忠臣因此不忍心殺趙盾,但又不願背叛「主人」晉靈君,唯有以死相謝。

靈輒是一條「變節的犬」但卻是一條「聰明的犬」,雖然他沒有服從晉靈公的指令,但他能明辨是非,懂得大義,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

故事裡的第二個「主人」是趙盾,他只有一條「犬」:提彌明。

提彌明捨命救主,打死了靈獒,力戰眾敵而犧牲,堪稱是一條「義犬」。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其實,提彌明作為晉靈公的百姓,他也可以選擇忠於更高一層的「主人」晉靈公而背叛自己的家主趙盾,而且顯然這樣做對他更有利,但他依然選擇忠於趙盾,因為他知道趙盾是個為晉國百姓好的忠臣,說明他是個有很強是非準則的人。

提彌明對趙盾的赤膽忠心,跟趙盾對晉靈公的赤膽忠心其實非常類似。所以趙盾對晉靈公說的那句:「你的狗可比不過我的狗啊」也不算是罵提彌明,如果要是罵的話就等於連自己也罵了。這實際上是《公羊傳》的作者想表明一個態度:有勇有義,講究大是大非原則的屬下才是真正的「良犬」,比那些阿諛奉承助紂為虐的「惡犬」強多了。

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狗,充分說明古人對狗的態度

京劇《鬧朝擊犬》

最後再說說中國古人對於狗的態度。古人對狗的態度一直具有兩面性,一面很讚賞狗的忠誠,有「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一說。而且當主人有難時好狗絕不會退縮。狗,是主人最忠實的朋友。

另一面,古人又非常討厭狗。討厭它的諂媚和盲從。中國古語和俗語總會把那些不分是非,惟主人之命是從的奴僕形容像狗一樣,什麼「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搖尾乞憐」云云。而這一面,在古人心裡分量特別重。中國古人一直都不怎麼待見狗,不喜歡它那種「狗德行」,與狗有關的詞在中國字典里就幾乎沒好詞兒。說白了,狗就是奴才。

「鬧朝擊犬」的故事要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人,畢竟是高貴的,不能等同於動物。作為臣子或部下,可以學習狗的忠誠勇義,但不可效仿狗的諂媚、兇惡、無視是非對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