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何為文化旅遊?

文化旅遊是以獨特的文化資源為核心吸引力,吸引人們前往異地進行觀光、體驗、休閑、感悟的一種旅遊活動。

文化旅遊資源包括歷史遺址遺迹、建築、藝術、民俗風情、宗教文化等,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包括歷史文化也包括一定的現代文化。

文化旅遊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體驗性、互動性等特點。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文化旅遊發展前景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文化旅遊開始在國際旅遊市場得到發展,並逐漸成為現代旅遊業發展的主流之一。

低碳經濟時代,文化和旅遊兩大產業逐漸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優先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與旅遊業將有越來越多的融合發展。

文化旅遊不僅有助於保護和開發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豐富和完善旅遊產品的內涵及價值,還有助於促進地區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發展。因此,文化旅遊已成為推動我國旅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文化旅遊開發理念

現代文化旅遊開發基本需遵循以下三大理念:

1.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休閑結合。 傳統文化需要結合現代人的休閑娛樂方式、生活方式進行旅遊產品的創意和設計。

2.文化與現代技術結合。 文化結合現代的高科技術能形成多維度,多視角、多元化的體驗,如文化演藝結合現代的聲光電技術能更有美感更震撼,消失的文化古迹通過高科技技術可以復原再現等。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3.文化與互動體驗結合。 文化旅遊很多時候就是將文化進行活化,進行體驗化設計,從而能給遊客帶來直觀的文化共鳴。

文化旅遊開發模式

一、集錦薈萃式

集錦薈萃式指將散佈於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典型民俗集中於一個主題公園內表現出來。

如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和美國佛羅里達州錦繡中華、北京中華民族園集中表現了中國的民族民俗文化,台灣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高山族、格魯族等分布於台灣附近的九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雲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雲南境內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

這一模式的優點是可以讓遊客用很短的時間、走很少的路程就領略民俗文化,其缺點是在複製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內涵。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二、復古再現式

復古再現式它是對現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過信息搜集、整理、建設、再現,讓遊客了解過去的民俗文化。

比如美國的「活人博物館」中,員工作為幾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現,身著十六、十七世紀美國勞動人民的服飾,向遊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擔挑水、用原始農具耕作、用獨輪車運輸等古老的傳統習俗以及各種民間舞蹈,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無錫的唐城、吳文化公園也屬此類。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令時光「倒流」,滿足遊客原本不能實現的願望,但也存在著與集錦薈萃式共同的缺點。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三、原地濃縮式

原地濃縮式是一些少數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豐富獨特的地區,由於時代的發展已在建築、服飾、風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動(如節慶、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時期才會呈現,令遊客不能完全領會當地民俗文化的風韻。

當地政府或投資商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園,集中呈現其民俗精華。比如遠眺西江千戶苗寨、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風情園均屬此類。

其優點是便利了遊客充分了解當地或該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點在真跡旁邊造「真跡」,令遊客自然形成對比,對有些遊客不能構成吸引力。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四、原生自然式

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為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對旅遊者展開宣傳,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產和村落的自然形態為旅遊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幾乎沒有加工改造。如:紐西蘭毛利人村、廣東連南三排瑤寨、紐西蘭毛利人村落等。

其優點是投資很少,讓遊客有真實感,能自然地與當地居民交流,甚至親身參與勞作,有很大的活動自由度,缺點是難以將旅遊開發帶來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給村民,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干擾後可能產生抵觸或不合作,難以保證村民們在接待遊客時保持熱情、友好、不唯利是圖。

五、主題附會式

主題附會式指將民俗文化主題與某一特定功能的旅遊業設施結合起來,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蘇州網師園的白天與黑夜:如蘇州名園「網師」傳統上僅白天對外開放,讓遊人欣賞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文化內涵,夜間不對外開放,但後來推出了「古典夜園」活動,利用園內各廳堂分別表現一兩段蘇州評彈、崑曲等各種類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藝術,遊客同時可以領略蘇州園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評。

以上五種模式均為長期存在、旅遊者可隨時前往欣賞的旅遊開發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於很短時間激發短暫的旅遊人流。

文化旅遊路徑和開發模式

六、短期表現式

一是出於民族民俗傳統的節慶活動。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其本意並非為了發展旅遊業,故不會長年存在,但在節慶期間會吸引大量的旅遊者。

二是流動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動。如貴州組織民間表演隊到國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灘堂戲、下火海等,展現了民間文化風俗的藝術風采,每到一處也吸引了不少外國民眾遠途而來欣賞(這本身即是旅遊行為),進而吸引遊客前往貴州旅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