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值米伯讓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一起回顧先生的臨床經驗

值米伯讓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一起回顧先生的臨床經驗

值米伯讓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一起回顧先生的臨床經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米伯讓教授是當代著名醫學家,他將一生獻身於中醫藥事業,在中醫臨床方面經驗非常豐富,不僅精通傷寒經方的應用,還擅長用中醫藥診治急性熱病。值米伯讓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一起回顧先生的臨床經驗。

中醫防治急性熱病

1959年冬,陝西黃龍地區等地克山病暴發流行,死亡率很高,米伯讓主動向組織要求深入疫區用中醫中藥進行防治。在治療克山病方面,他通過中醫臨床治療的反覆驗證,提出了克山病之病因是由於飲食勞倦、不服水土以及內傷脾胃,中氣不足,進而累及心臟,結合疫區獨特的外因所構成的一種地區性的慢性的虛衰疾患,屬於中醫虛勞內傷病範疇,創造性的用艾灸療法和薑黃湯、硫磺散、正陽散治療急性克山病合併休克。

1963年秋,陝西漢中地區鉤端螺旋體病流行,米伯讓帶領醫療隊深入疫區。在治療鉤端螺旋體病時,他根據數年的反覆實踐和研究,首次提出鉤端螺旋體病分為伏暑、濕溫、溫燥、溫黃、溫毒、暑痙六種證型,並認為本病具有熱淫所勝,傷津耗陰之特點。在治療中他始終把握「存津液、保胃氣」和扶正祛邪這一中心環節,使高燒多日的患者不需輸液,而臨床無脫水現象,糾正了「中醫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性傳染病」的偏見。

1964年,陝西咸陽地區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米伯讓用中醫治療確診患者82例,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流行性出血熱方面,通過三年的防治觀察,他首次提出該病的中醫病名為「溫毒發斑夾腎虛病」,指出了衛分證(發熱期)的治療是防止以後各期出現被動局面和提高治癒率的關鍵。根據觀察本病發熱期熱將退時即出現休剋期的轉化特點,提出用銀翹散加党參、杭芍、升麻、葛根作為治療本病發熱期和預防時的主方。經臨床驗證,這一療法確有顯著效果。

對《傷寒論》研究貢獻大

米伯讓繼承黃竹齋研究《傷寒論》遺志,畢生弘揚仲景醫學。他主張以六經治百病,並認為六經是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理論上發展起來的,是根據熱病過程中正邪消長、部位深淺等劃分的六個病理階段。三陽即太陽、陽明、少陽,是病變的部位;三陰即太陰、少陰、厥陰,是病變的質體。米伯讓結合西醫學研究認為太陽統軀殼體表,故六淫之邪從此而入;陽明統咽至肛門、內至腸胃,故飲食之邪多受之;少陽統軀殼表裡、臟腑之表,所謂三焦居半表半里,六淫及飲食之邪皆可致病;而三陰中太陰屬營養系統,少陰屬血液循環系統,厥陰屬神經系統。

六經發病機制的關鍵是正邪相爭的問題,辨證應根據各經主證和疾病發展演變規律來判定。治療三陽證以祛邪為主,用汗、下、和三法;治療三陰證以扶正為主,用溫、清法。這些學術論點,對後學全面正確的理解六經的生理、病理、辨證、治療大有裨益。

溫病辨證論治經驗

米伯讓認為,導致溫病發生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內因兩大方面。外因指溫毒、疫瘍之氣、氣候偏勝、飲食不節、過度勞碌、情志刺激等;內因是人體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平衡失調、營衛不和,故衛外功能降低,溫毒疫病之邪則易於乘虛侵襲,伏於人體,分布三焦,待氣溫反常或飲食勞倦等誘發而可成病。

重視溫毒是米伯讓審證求因的一大特點。米伯讓宗《傷寒雜病論》「溫病有三:一日春溫,二曰秋溫,三日冬溫,此皆發於伏氣」之旨,認為鉤體病、出血熱的發病皆因腎虛邪伏,新感引發,伏邪外越。此說不但再次證明溫病伏氣理論的正確性,而且為當今治療出血熱首用辛涼透達方葯提供了理論依據。

衛分解表同補益與外透並用

米伯讓認為治衛分證應於解毒劑中加補藥及外透之品。米伯讓在治療溫毒發斑夾腎虛病(流行性出血熱)早期,均以銀翹散加党參、白芍、升麻、葛根作為主方。

氣分應泄熱養陰益胃

米伯讓在治氣分無形熱盛證,應泄熱、養陰、益胃並舉。在治療鉤體病、出血熱中,他常施用大劑白虎湯,辛寒清氣,強調以清氣熱為主,養陰解毒並舉。方選白虎增液湯加銀花、連翹、白茅根,意在壯水制火,護胃驅邪。

營血重泄熱潤燥養陰

邪在營血證,注意泄熱潤燥養陰,未必盡用清營涼血之劑。鉤體病伏暑證,出現舌質紅絳、脈數或大而數、煩躁不安、高熱持續不退、夜以繼日、斑疹隱隱,繼而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嚴重者可見神昏譫語,肢體痙攣、抽搐等危重證候,按照常規當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三寶丹、大定風珠之類。米伯讓多年來對鉤體病氣分兼營血分證應用白虎增液湯隨證化栽,同樣取得清氣涼營,解毒涼血的功效。

慎用攻下通里,常用增液行舟

米伯讓在防治鉤體病、出血熱等病的過程中,觀察到熱淫所勝,傷津耗液為其共同致病特點,若過用苦寒攻下勢必愈傷氣陰,於病情恢復不利,因而指出治療陽明腑實證的總治則是增液通便,泄火救陰,以增液承氣湯隨證加減,慎用調胃承氣湯或大、小承氣湯。

善後需存津液,保胃氣

米伯讓常強調:既應驅邪務盡,更須善後調護。溫病至恢復期,體溫下降,餘熱未盡,氣陰未全復,治當清熱和胃,益氣養陰生津,常用竹葉石膏湯調治。納差加焦山楂、神曲、麥芽;便秘加元參、生地等。個別重篤病例,投之乏效者,改用加減復脈湯滋陰退熱、養液潤燥,常能奏效。總之,善後調治仍須遵循「存津液,保胃氣」之法。

腎病證治經驗

米伯讓臨床治療腎病常用方法有四:開鬼門、潔凈府、實脾土、溫腎陽。

開鬼門者,即使用汗法使病邪從肌表排出;潔凈府者,即用通利法以消逐水氣;實脾土者,即用培補脾土法使脾土健運,升清而散精於肺;溫腎陽者,即用溫補腎陽法使水有所主而不妄行。

水腫病有陽水與陰水之分,陽水證宜開鬼門、潔凈府;陰水證宜實脾土、溫腎陽。急性腎炎浮腫多屬陽水證,宜採用發汗逐水之方葯,米伯讓常用方以越脾湯、越脾加術湯、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和五皮飲加減,方中均重用麻黃。慢性腎炎浮腫多屬陰水證,宜採用實脾土,溫腎陽之方葯,米伯讓常用方為胃苓湯、六君子湯、真武湯、濟生腎氣湯、甘草附子湯之類。凡諸水腫,皆佐以利濕之五苓散。凡諸腹脹,皆用攻下之舟車神佑丸。

米伯讓借鑒古人水氣之為病,雖脾、肺、腎各有所主,但皆歸於腎的論點,採用治腫必先治水,治水必先治腎的方法,以金匱腎氣湯加減,重用桂附二葯,補命門火而使腎氣充實。此法在治療慢性腎炎浮腫中收效較佳。

米伯讓在治療腎病時,很重視麻黃與附子的靈活運用。在治療急性腎炎中,均以麻黃為君葯,用量多在14~28克,小兒亦用至17.5克。在治療慢性腎炎中,均以附子為君葯,用量多在28~70克。

肝病證治經驗

米伯讓治療肝病時有一套完整的肝病辨證理論。

黃疸型肝炎的證治

本病在未出現黃疸以前,稱為黃疸前期。中醫辨證按外感濕熱郁滯、肝胃不和證治。法當和解表裡,清熱化濕,避穢解毒。方用柴胡溫膽湯加藿香、茵陳、白茅根。出現黃疸則稱黃疸期,對熱勝於濕證,法當清熱利膽通便。方以茵陳蒿湯為主加積實、澤瀉、生甘草、鬱金、茯苓、三仙。對於濕勝於熱證,法當助陽除濕利膽。方以茵陳五苓散為主去梔子、大黃,加苡仁、鬱金、澤瀉、厚朴。對熱毒熾盛內陷營血的急黃症,法當涼血解毒,清熱救陰。方用清瘟敗毒飲加茵陳,配服安宮牛黃丸急救治療。大便燥結不通,加生大黃。

無黃疸型肝炎的證治

對肝鬱脅癖的治療,法當清熱除濕,消食解郁。方用柴平飲加茵陳、鬱金、山楂、神曲、炒麥芽。對濕熱郁滯,脾虛濕盛證,法當健脾益氣,清熱利濕。方用茵陳苗仁茅根湯,配服越鞠保和丸消積解郁。

肝病久病生變證

肝病若遷延日久,則變證百出。在臨床上常見證候有:①濕困脾陽證,法當健脾助陽利濕,方以茵陳胃苓湯為主治療,並以健脾益氣,和胃除濕的香砂六君子湯調理。②血虛肝鬱證,法當補血清肝,理氣解郁,方用丹梔逍遙散加制香附、鬱金、積實或用補血清肝湯。③肝腎陰虛證,法當滋腎補血,清肝瀉火,方用滋腎清肝飲。若有出血傾向用知柏地黃湯加麥冬、阿膠、焦梔、黃芩。④氣血兩虧證,法當補養氣血,方用歸脾湯加制香附、鬱金或十全大補揚、歸芍六君子湯。若見煩熱者方中加焦梔、丹皮。⑤血瘀腸燥證,法當活血祛瘀,緩中補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青皮、鱉甲、制香附、鬱金或服大黃蟄蟲丸。(陳金鋒 劉超峰 范虹 雷鵬 陝西省中醫醫院)

(國醫大師雷忠義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好中醫是這個樣子的
【譚氏正骨義診觀摩】活動火熱報名中,本周末,北京見。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