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4月27日在古西樓書屋的講座,一個小朋友提了個問題我覺得很有趣:唐僧為什麼要化緣?

簡單講,因為唐僧師徒四人沒有辦法帶著太多糧食、炊具、餐具隨時開火做飯,尤其是糧食。

再幽默點講,因為團隊中的豬八戒太能吃,一頓飯動輒三五斗米飯或者百十個燒餅,要是背這麼多糧,實在消受不起,雖然豬八戒是主力挑擔者。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不過從宗教的角度解釋更合適些。

出乎意料的是,其實佛祖釋迦摩尼的吃飯就是靠化緣的。比如著名的《金剛經》一開頭就寫化緣的事情: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世尊就是佛祖,「入舍衛大城乞食」就是進入舍衛城化緣。待吃完,收拾好衣缽,洗乾淨腳,整理好座位打坐。爾後的段落,佛祖開始講經。

我們今天看到的寺院、寺廟乃至僧產,是佛教發展的產物。隨著信眾增多,佛教逐漸壯大,逐漸有了固定、持續的經濟來源,很多和尚變化緣為自產,最為甚者比如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最篤信佛教的梁武帝大力發展佛教,以致寺院有了大量田產,甚至僱傭別人來種地。

不過「化緣」這種形式從來沒有消失過,「化緣」不是「要飯」,而是一種修行。不僅可以通過此舉像佛祖一樣修行,還可以接觸民生。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那麼老百姓為什麼要供養和尚?為什麼要「齋僧」呢?

因為「齋僧」可以求得福報。

比如《增一阿含經》就說: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

而《四十二章經》說得更極端:「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辟支佛一人。飯辟支佛百億不如飯一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此十等校量蓋德有大小。障有厚薄。故飯之者福報不同。」

「飯」是名詞動用,就是「提供飯食給」的意思,那麼上一段翻譯成算式就是:飯凡人×100×1000×10000×1000000×1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00=飯一佛。多少個「0」,自己可以數數哈。

《西遊記》里的「齋僧」,最典型的是寇善人,第九十六回《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寫道:

「員外著媽媽與兒子轉宅,他卻陪四眾進齋堂吃齋。那裡鋪設的齊整,但見——

金漆桌案,黑漆交椅。前面是五色高果,俱巧匠新裝成的時樣。第二行五盤小菜,第三行五碟水果,第四行五大盤閑食。般般甜美,件件馨香。素湯米飯,蒸卷饅頭,辣辣爨爨熱騰騰,盡皆可口,真足充腸。七八個僮僕往來奔奉,四五個庖丁不住手。

你看那上湯的上湯,添飯的添飯,一往一來,真如流星趕月。這豬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風捲殘雲,師徒們盡受用了一頓。」

一個想化緣,一個想齋僧,唐僧取經路上的化緣就這麼成了。

最後再次感謝一下古西樓書屋和西安讀書會。

古西樓書屋的地址是西安城牆北門裡,書屋很有讀書氛圍。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唐僧取經路上為什麼要化緣?

西安讀書會的公號ID是:xiandushuhui66 ,線下活動都會發布在公號里,據說下次是宋老師給大家講「怪作家」,我特別感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弈樂齋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與無支祁到底是啥關係?原著中其實提到了無支祁
孫悟空到底怕不怕三昧真火?

TAG:弈樂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