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馬俑的青銅馬車,有一細節嚴重違背秦法: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

兵馬俑的青銅馬車,有一細節嚴重違背秦法: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

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一直被認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裡面各種文物的主人,自然就應該是秦始皇。然而,這一「已成定論」的結論,卻遭到一些學者的質疑,認為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

之所以認為兵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兵馬俑里出土的青銅馬車,為何車軸距離大小不一,這嚴重違背了秦始皇「車同軌」的法令。

春秋戰國,各國車軸的尺寸大小不一,這就導致在路面形成的車轍也不盡相同。所謂車轍,就是車輛在路面上行駛後,碾壓而留下的車輪壓痕,久而久之,就猶如「軌道」一樣,自然不利於車軸不一的車輛通行。

在近代鐵路發展史上,全世界的鐵軌寬度幾乎都通行英國的尺寸,但俄羅斯卻別出心裁,鐵軌寬度比通行標準要大一碼。有分析指出,這也是二戰德軍無法快速補給的重要原因,因為鐵路運到俄羅斯之外,就必須更換火車,這給後勤補給帶來很大壓力。而春秋戰國的車轍不統一,帶來類似的問題。

而且,秦國一直以來的製造思維是「模塊化」、「標準化」,車軸不統一,自然會造成零配件等諸多問題,所以也有車同軌的「衝動」。

正因如此,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頒布法令,要求「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其中「車同軌」就是為了方便車輛暢通無阻。

在兵馬俑葬坑中,考古專家挖出了不少青銅馬車,最典型的是三部馬車,然而這些馬車的軌距都不相同:銅車馬坑出土的一號車,輪距是1.9米,二號車的輪距是2.04米,俑坑出土的戰車輪距是1.8米。

眾所周知,秦朝法律嚴苛細緻,秦始皇執行力非常強悍,不應該出現這麼一個重大問題才對,為何秦始皇陪葬坑裡的馬車,嚴重違背「車同軌」的法令呢?

而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頒布了「車同軌」的法令,但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中間相隔了11年,秦始皇的其他法令都執行了,沒有理由不執行這一條,也沒有理由說時間不夠。

大小尺寸各不相同的車軸,尤其是1.8米輪距的車的出現,已經違背了秦代同車軌制度。這些都有力說明了,俑坑裡面所有的車,處處都與秦王朝的基本國策相抵觸,根本就不可能是秦始皇時代統一軸距的車,怎麼可能會出現在秦始皇的面前,去為秦始皇陪葬?

所以,著名學者陳景元做出以上判斷,認為兵馬俑的主人不可能是秦始皇!

由於關於「車同軌」的史料記載簡單,所以如今無從判斷車同軌的具體軌距,但從考古秦代古道來看,或許能給出一些真相。

在河北石家莊附近的井陘境縣內,至今還保留著一個秦代遺迹,就是井陘古秦道。在古道遺迹的至高處,有座「東天門」城樓,城門洞下清晰可辨的車轍印,被考古界普遍認為是「車同軌」的有力證據。

通過測量可知,井陘古道的軌距是是1.4米。而雲南曲靖的秦故道車轍、遼寧朝陽城門車轍,也與之一樣,都是1.4米。顯然,這一數據的相同,應該不是偶然,也與兵馬俑出土的輪距相差甚遠。

另外,上述學者陳景元還提出很多質疑,佐證「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的觀點,比如「兵馬俑離秦始皇陵高達1.5公里」不符合墓葬常規,武士俑紅綠戰袍不符「皆尚黑」的秦國傳統,很多武士俑頭頂上都盤著的「歪髻」髮型與秦國傳統不符等等問題。

如今,這些質疑還沒有得到100%的解釋,需要進一步考古研究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因此,在此之前,兵馬俑的主人究竟是誰,或許還真不能100%的說是秦始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馬陵之戰後,孫臏名顯天下,為何突然神秘失蹤?
一個打到裏海,滅掉突厥的名將,卻被清朝文人極盡抹黑!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