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費盡辛苦加入中國籍,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費盡辛苦加入中國籍,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嵯峨浩,出身日本嵯峨家族,本是皇室近親,23歲時,經日本軍方安排嫁給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

日本關東軍希望滿洲國的皇帝生下一個具有大和血統的繼承人。於是強硬地安排了這場婚姻。嵯峨浩在結婚前曾經想過自殺。

然而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這場政治婚姻竟然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溥傑雖然對這場婚姻充滿抵觸和不滿,但是並沒有將不滿情緒發泄到妻子身上。嵯峨浩也愛上了自己的丈夫。

兩年後,嵯峨浩在新京市立醫院生下了第一個女兒,起名「慧生」,取其「智慧高深」的意思,另一層意思也是「會生」,女兒不存在繼承問題,給小夫妻倆免去了不少麻煩。

又過了一年,嵯峨浩又生了第二個孩子,還是個女兒,取名嫮生。

1945年,溥傑淪為階下囚,隨後又進了撫順的戰犯管理所。嵯峨浩帶著兩個女兒,輾轉回到日本。

雖然母女三人都在日本,但嵯峨浩卻總是對女兒們說:「你們是中國人,你們的父親正在中國服刑,他叫愛新覺羅·溥傑,他仍然是一家之主。」

溥傑服刑期間,大女兒慧生20歲了,和一位同學相愛。嵯峨浩卻全力反對。她對女兒說:「你是中國人,應該與中國人結婚,這是一;你父親在中國,你的婚姻要成為事實,必須有父親的同意。我作為母親是不同意這樁婚姻的。只有你父親同意了,我才能同意。」

無奈之下,慧生給身在中國的父親寫信,信中提到,「媽媽不同意我的婚事,非常堅決。除了其他原因,最主要的理由是媽媽要我嫁給一個中國人,因為我是中國人。但如今的日本青年人,應該有決定自己終身大事的權利。希望父親表示意見……」

溥傑提筆給妻子和女兒複信。他說,關於你的婚事,你聽自己和你母親的意願處理。

在這封不置可否的信寄到日本後,女兒大失所望,和戀人一起,自殺殉情。這個噩耗讓嵯峨浩情緒幾乎崩潰。

1961年,溥傑出獄。嵯峨浩向中方遞交了呈文,希望可以回到中國。

然而這在當時困難重重,連大哥溥儀都表示反對,他希望溥傑可以和日本妻子劃清關係,一刀兩斷。

在嵯峨浩絕望的情況下,她的事情得到了周恩來的關懷。周恩來親自宴請溥儀一家,做溥儀的工作,說,「中國難道還容不下一個日本女人嗎?我們中國是大國,要有大國風度。」

有了周總理的話,嵯峨浩終於實現多年心愿。她身穿黑色旗袍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左手牽著幼女嫮生,右手抱著長女慧生的骨灰。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 嵯峨浩加入了中國國籍,並隨著丈夫定居北京。但是一家人還有一個新的矛盾。嫮生自幼生長在日本,無論是語言習慣還是生活環境,都更適應日本的生活。

溥傑夫婦希望女兒能留在中國,但女兒不願意。有了前車之鑒,嵯峨浩不敢強加阻撓,但也捨不得放她走。

最終,這件家事傳到周總理耳中。周總理在一次接見溥傑一家的時候,特別提到了嫮生的去留問題。他說:「要考慮孩子自己的意願。嫮生願意回去,可以讓她回去,不要勉強她留下。青年人變化多,以後想來,隨時都可以申請護照。如果不來中國,同日本人結婚,又有什麼不好?」

有了總理的「清官斷定家務事」,嵯峨浩終於同意鬆口。嫮生返回日本,結婚安家,成了5個孩子的母親。隨後的多年間,常回中國探親,與父母一道,為中日友好事業而奔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23個省,這個省份的疆域變化最大,還不到之前的一半!
1949年之後還想著當皇帝,看看那些令人咋舌的奇葩野心家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