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楊衛談中國科研:誠信好轉,倫理堪憂

楊衛談中國科研:誠信好轉,倫理堪憂

4月27日,「科學精神中國行」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辦,現場近500名觀眾參加了該活動。

編者按:

4月27日,在科學精神中國行@浙江大學 活動現場,周忠和、楊衛、朱邦芬、嚴建華、John Schrock、邵國勝和張月紅等就「中國的科研創新和學術誠信」同台討論。

以下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前主任、浙江大學前校長楊衛的主旨演講實錄,發表時略有編輯。

演講 | 楊 衛

整理 | 葉水送

  

4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在科學精神中國行@浙江大學活動上做主題報告。

我發言的題目是《誠信好轉,倫理堪憂》,這是我自己對現在形勢的一種認識。

學術不端與學術不當行為,在中國有著各種不同的方式,我總結為14種方式(如剽竊、編造、纂改、重複發表、署名不當、利益衝突、關係遊說、學術獨裁、引用不當、倫理失范等),其中第14種為倫理失范。倫理失范是以前我們一般不太重視的一種方式,去年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

學術不端與學術不當行為在中國的14種形式:

1)剽竊:案例量起伏變化;

2)編造:常與剽竊的圖表和數據結合使用;

3)篡改:改動數據,張冠李戴;

4)捉刀:以利益使第三方為其代寫;

5)重複發表:以同一種或不同種類語言重複發表;

6)署名不當:如贈署、擅署、缺署、強署等;

7)利益衝突:在評審時為親友或學生實施干涉;

8)關係遊說:評審、項目遊說;

9)學術獨裁:利用學術威望控制學術領域並打壓潛在對手;

10)引用不當:故意忽悠最早的或最相關研究成果;

11)幽靈引用:通過假的作者或幽靈雜誌來增加引用;

12)幽靈評審:編造評審人以致自審自稿;

13)不可重複:數據不規範,不完整,假陽性;

14)倫理失范:違背國際遵守的倫理約束。

近年來,無論是各個學校還是中國科協,還是從整個科技界、教育界來看,我們一直在與學術不端的行為做鬥爭。

到目前為止的努力可以概括為「六大戰役」。第一大戰役是從2000年開始逐漸實施的,對各種學術不端的舉報制,就是對舉報者(Whistle Blowers)不問動機,只要有舉報,舉報只要有實質性的內容就要調查,調查就要處理,2000年的時候,很多教育與科研單位都採取了舉報制,無論是職稱評審,還是院士評審。期間我們收到了大量的舉報,應該說在這些舉報中,有一些是屬於打擊競爭對手型的舉報,但大部分還是有一定的實質性內容,對這些舉報案件的調查,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在有可能出現學術不誠信情況發生時,都會掂量違規後所可能引致的後果。

2005年開始,各個學科逐漸不再允許中英文的一稿多發。我記得,2000年中國科協當時開過一次會,能不能中英文多投。當時法學界的專家講到,按照當時中國的知識產權法,翻譯權屬於作者,所以作者願意把它翻譯成什麼語言,投什麼期刊,是作者的自由。當時人文社科領域規定,一篇稿子投出去,如果兩個禮拜沒有接到通知,就可以投到其他期刊發表。而且當時如果一篇稿子在越多的期刊發表,翻譯成越多的語言文字,說明這項工作的影響越大。由於不同學科的意見不統一,所以當時討論沒有結果。但隨後國際上各大出版社,逐漸加嚴了對中英文的一稿多投,也就是對版權轉讓時同時轉讓翻譯權的控制。在2007年,中華醫學會正式聲明該學會旗下的各種期刊不再允許中英文一稿兩投。再往後是相似度的核查,無論是學生的學位論文,還是期刊論文,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書,在進入正式的評審之前,都要進行相似度的核查,並對高相似的情況進行警示標註或處理。

2008年,有一個著名的事件,一位年輕的副教授被撤稿8篇,他的大部分成果有些編造了實驗數據,有些竊取了實驗室老師、師兄師姐的成果,造成了一件很大的學術誠信網路事件,所以從2008年開始,國家很多部門進行大規模的誠信教育。以後由中國科協組織,每年在人民大會堂和各個學校開展了對研究生新生的學術道德教育。我記得那時候我還專門到清華大學,給清華大學研究生的新生做過誠信方面的教育。

再往後就是2012-2013年的時候,這時候出現了一批大範圍的撤稿行為,比如在BME、施普林格,還有後面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發現了幽靈作者、幽靈審稿人等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有關部門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而且對所有涉事當事人進行了相當嚴厲的處分。最近,這幾年又有對科研工作可重複性的調查,這主要是在生命科學領域,看你的工作能不能得到重複,這是我想講的關於整肅學術誠信的六大戰役。

在這樣的一個形勢下,我們可看到國際期刊上來自中國的撤稿現象出現了一個大的起伏變化。在Retraction Watch網站上,我們對按照撤稿文章發表時間進行了統計,在2010年,源自中國內地的撤稿量達到了高峰。這一年,世界上總共撤稿的學術論文數目是5040篇,中國有4117篇,現在看起來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後來因為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努力,使得中國的這條曲線急劇下降,到了2018年12月22號,全世界2018年發表的論文里有268篇撤稿,其中中國佔了76篇,所以無論是從絕對數還是從相對數來看,中國的撤稿文章在2010年達到高峰之後,現在處於一個回落的區域。中國曾經有過非常嚴峻的時刻,現在我們的(撤稿)水平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到1.6倍。

我曾經統計過,撤稿總量除以發表論文的總量,從歷史上來看這個比例最高的是誰呢?最高的是伊朗,中國排第7位,比中國稍微差一點是韓國(第6位)。這個情況很有意思,所以我又多繪出了幾個國家的曲線,這主要是我請愛思唯爾英文出版集團的康曉伶女士替我統計數據的。我們看到日本也曾出現過撤稿高峰,1998年的時候到達高峰,然後開始回落。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德國也出現了嚴重的學術誠信情況,當時因為東德和西德剛剛融為一體,開始使用西德的標準去衡量東德教授或教師,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在德國也有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引起比較大量的撤稿,我們曾到德國進行調研,他們也說出了這種情況,當時德國科學基金會採取了非常激烈的措施,然後把這種現象給克制住了,所以大家現在看德國的情況已經比較好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通過很多人的努力,源自中國的撤稿量下來了,2018年,只有70餘篇被撤稿,相對於2010年的4100多篇,我們是大大下降了。

但這個時候新問題又出現了,它就是倫理方面的問題。

八大倫理領域

1)醫學倫理:換頭術、病毒製備、胚胎幹細胞

2)生命倫理:婚姻、家庭責任、生殖、合成生物學

3)動物倫理:動物被試、動物保護

4)基因倫理:轉基因、基因編輯、生命3.0

5)互聯網倫理:自媒體、後門、網路欺詐

6)大數據倫理:數據隱私、可統計性

7)人工智慧倫理:混合智能、強人工智慧

8)環境倫理:氣候變化、地緣環境污染

賀建奎事件引起了全球學者的申討,包括在座饒毅老師的申討。科學倫理是我們以前搞學術誠信的人,接觸得比較少的問題,很多人對科學倫理並沒有很多認識,而這方面需要研究的學術內容遠遠超過誠信方面的內容。2018年,我和一位德國學者交流我們在學術誠信方面的事,講到了中國學術誠信在撤稿方面、一稿多投方面得到了控制,他說那是比較簡單的,比較複雜的是倫理情況,所以這方面我國仍處於堪憂的狀況。

科研倫理灰色區域特別寬,我列舉一些例子,如我們把不同基因段融合,有多少種組合可組成病毒,這個算不算倫理問題?歐洲的科學家說有問題,美國科學家說沒有問題,所以把這項研究登在 Science 雜誌上。再比如對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但這個胚胎是已放棄的無用胚胎,科研人員在一定時間內(如14天內)進行編輯的話,有沒有問題?一開始覺得有問題,後來 Nature 雜誌又把它列為十大年度進展,因此很多人覺得可能沒有問題。但「賀建奎事件」全球都認為有問題。所以從有問題到沒問題,中間這個灰色的區域特別大。

其次科研倫理是一個動態演進過程,每一個學科都不一樣,很複雜,然後倫理問題還會披上華麗的外衣,如說杜絕艾滋病等,有的還(號稱)是顛覆性創新,行為主體專業性比較強,等等。

有一次,我訪問了一個德國倫理研究所,他們收集了世界上200多種期刊,來自中國的倫理期刊只有2種,而且大都是地方大學的學刊,中國的倫理研究基礎非常薄弱。再者,倫理的研究領域非常寬廣,包括醫學倫理、生命倫理、動物倫理、互聯網倫理等。

為了解決科研倫理問題,我個人建議:在這方面應該廣泛地開展研究,應該制定旨在保護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的倫理規則,應該成立科學倫理委員會,裁決重大倫理爭端,應該聯合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資助倫理方面的研究,發動有關學會制定領域倫理標準。

謝謝大家!

關於 「科學精神中國行」

適逢 「賽先生」 誕生100周年,國內學術媒體領先品牌 「知識分子」 和 「賽先生」 聯合發起並主辦 「科學精神中國行」,傾心打造成為年度重大公益性科學傳播活動。圍繞科學精神相關主題,「科學精神中國行」 將在全國10個城市的高校和科技場館舉行,該系列活動匯聚知識界精英,以傳播科學前沿新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最新科學思想,構建新型科學文化為己任,旨在為科學與社會搭建跨界溝通的橋樑,讓科學走近青年學子,走向社會大眾。

關於 「科學 」

「科學 」 活動品牌成立於2012年10月,作為浙江省科協精心打造的面向公眾的科普新名片,一直致力於向公眾傳遞最新科技資訊、解讀科學前沿話題、直擊科學現場、連線國際科普熱點。是一檔集科學性、前瞻性、開放性、公益性於一體的科普活動。

關於意得輯

意得輯(Editage)是Cactus Communications旗下的旗艦品牌,成立於2002年5月,旨在加速全球科學研究交流。意得輯作為全球知名的英文潤色和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提供商,始終致力於了解科研作者的需求,幫助學者突破地理和語言的界限,彌合作者和同行評審期刊之間的差距,並加快出版高質量研究成果的過程。意得輯已經為來自全球192個國家的32餘萬名作者提供服務,潤色完成超過100萬份稿件,覆蓋超過1200個學科專業。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李政道40年前「突發奇想」的創議,如何影響一代人?
24小時燒了2輛:電動汽車的未來在哪裡?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