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名家臨帖系列: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附長卷

名家臨帖系列: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附長卷

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行書,紙本。縱27.2公分,橫107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卷於明萬曆46年所書,時董其昌年64歲。

董其昌的書法,廣泛繼承,博採眾長,自謂其對古人書法名跡『無不臨仿』,存世墨跡之多,為明代書家之首,在歷代書家中似乎沒有幾個人能與之相比的。觀其一生書作,臨寫作品佔有很大比重,尤以臨懷素《自敘帖》居多,據記載他在萬曆初年曾被嘉興大收藏家項元汴請去教其幼子,得以盡睹項氏家藏真跡,並對懷素《自敘帖》極感興趣,曾多次借臨,到晚年還深愛此帖,所以傳世的臨寫《自敘帖》不下十幾本,其次是宋四家(蘇、黃、米、蔡)及頗真卿、褚遂良、二王帖。

而臨寫本的方法大多用對臨、背臨或僅以古帖之文而全用己法書之的所謂意臨。此卷雖名為臨柳公權書,但從嚴格意義上講董其昌並沒有完全按照臨寫的常規,字字、行數等統一格式,這也許是導致缺字、漏句的原因所在吧,要是真正地依樣對臨,一對一,以上情況自然就能避免。而實際上他確實是以己意運筆揮灑,筆劃轉折靈變、活潑,字與字、行與行之間表現出了映帶關係和顧盼姿態。自首迄末,無一懈筆,精神完足,勃勃如生。在點畫的肥瘦、牽絲的聯繫上,都能使觀賞者產生振奮之感。

此卷雖長,但看不出有哪些用筆、墨法、結體等方面的失誤。董其昌認為學書必須臨古,所謂「學書不從古人,必墜惡道」,同時也提出了『妙在能合,神在能離』主張,要掌握古代書法家的技能,臨仿是唯一的途徑。因之此卷正是蕭散疏淡、古雅秀潤的藝術效果體現了董氏在書法創作中,對古代名家傳統書法的繼承與借鑒上已達到了一種自然純熟的境地,做到了形神畢肖。

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王獻之《永嘉帖》,瀟散疏朗,不沾風塵
張瑞圖《畫馬歌冊》,有折無轉,於古法為一變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