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天下第二是誰的作品呢?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天下第二是誰的作品呢?

王羲之(303-361年),晉代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因此又被人稱為「王右軍」。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卧鳳闋」,其書法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法,被後代尊為「書聖」。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蘭亭集序》。東晉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當時正任會稽內史,他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紹興蘭亭聚會。

當時眾人飲酒賦詩,好不快活,王羲之乘著酒興,即興揮毫作序,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該文記述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和文人們聚會的歡樂之情。

王羲之當時正在興頭上,寫的這篇文章精彩絕倫,據說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後,又重新寫了幾遍,結果始終不如意,他乃投筆而嘆,知道昨日即興書寫的《蘭亭集序》不可再複寫。

於是,《蘭亭集序》成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頂峰。千百年來,歷代書法家均推《蘭亭集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前半段

正如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所寫道:「右軍《蘭亭集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寫,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非常喜愛,在他死後還把《蘭亭集序》陪葬在了自己的昭陵,而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知道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天下第二行書又是誰的作品呢?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大唐盛世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爆發,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抗擊叛軍。

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郡(今河北石家莊附近),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等被叛軍抓住後殘忍殺害,顏氏一門被害達三十餘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派人去河北尋找顏季明的首骨後帶回,顏真卿揮淚寫下了一篇流芳千古的祭文——《祭侄文稿》(全稱應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

顏真卿《祭侄文稿》前半段

《祭侄文稿》縱28.2厘米,橫72.3厘米,共23行,234字。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而是作為一篇祭文,顏真卿在書寫時的心緒可想而知,故整篇卷面並不幹凈整潔,筆跡也急促匆忙,塗抹、刪改也時時可見。

縱觀全篇,悲憤慷慨之氣浮於紙端,開始時,顏真卿還能駕馭自己的感情,寫得大小勻稱得體,到了「賊臣不救,孤城圍逼」時再也忍不住悲憤的感情,就像火山噴發,狂濤傾瀉,字形時大時小,行距忽寬忽窄,至「嗚呼哀哉」,節奏達到了高潮,蒼涼悲壯之情躍然紙上。

顏真卿《祭侄文稿》後半段

元代書法家鮮於樞稱讚:「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將其推崇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又一篇傑作。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能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於坦白直率,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力度強烈地震撼了每個觀賞者的內心,以至於無暇顧及形式構成的表面效果,這恰恰是自然之美的典範。

顏真卿是我國書壇史上集五百年雄健派之大成者,他又富革新精神,儼然自成大家,在唐代人們尊稱他為「顏魯公」;顏體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書體,他與稍後一點的柳公權並稱為「顏柳」,即「顏筋柳骨」。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又起兵叛亂,奸相盧杞故意派已經75高齡的顏真卿前往叛軍營中勸降,滿朝大臣紛紛勸說顏真卿不要前往,但顏真卿毅然隻身趕赴敵營,最終被叛軍縊殺。

顏氏一門可謂是滿門忠烈,顏真卿不僅在書法史上聳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他那高尚的人品也深為後人所敬仰!

本文參考文獻:《燦爛中華文明·藝術卷》、《中國古代名人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被一位同時代詩人寫進了一首詩中,你讀過嗎?
岳飛四次北伐,戰果一次比一次輝煌,如果君臣合心,定能收復中原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