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內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聽聽教育專家的建議

家長內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聽聽教育專家的建議

文|秘籍君

如今父母教育孩子,不僅在智商上下功夫,更注重孩子的情商。而之所以注重情商,更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孩子將來在社會中活得遊刃有餘。因此與其說注重情商,還不如說是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現實中人們會發現,孩子的交際能力受父母的影響很大。父母兩人如果交際能力強,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很會交際。而如果父母內向又宅,本身就沒多少朋友,那麼孩子自然沒有機會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內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聽聽教育專家的建議。

家庭教育專家張旭玲說,想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首先得知道社交能力都由什麼組成。社交是指與他人說話辦事,孩子要弄懂別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比如表情、神情、肢體動作等),然後給出適當反應,這就要求孩子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同時如果對方激怒自己,也要學會很好地應對,這又要求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另外因為與人交往少不了「自我推銷」,孩子還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恰當表達自己的需求。

由此得知,社交能力從孩子自身來說,是要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恰當表達、並學會控制情緒,從對方角度來說,還要孩子理解對方的情緒,根據對方情緒調整自己的行為。

知道了社交能力的組成部分,家長就知道了培養的方向。

認識自己情緒、表達情緒和控制情緒。孩子在與別人交往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教給他們表達情緒和控制情緒的方法。家長可以藉助情緒繪本來給孩子介紹情緒,同時在孩子發脾氣或者失落難過時自己幫孩子將情緒命名。「這次沒考好,你很失望,對嗎?」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對「失望」這個情緒有了概念,下次就知道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有了情緒之後悶在心裡可不行,還需要表達出來,這樣別人才能懂。最適宜的情緒表達方式是說出來,如果情緒激動,也可帶有肢體動作,但不能傷害別人。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後,家長要允許孩子發泄情緒(大哭大鬧、亂塗亂畫都算髮泄的一種方式,只要不傷害自己和別人),這時家長最好走開,讓孩子先學會冷靜。

孩子發泄情緒之後,會慢慢冷靜下來,漸漸就會學會控制情緒。

認識別人情緒、了解應對辦法。社交能力強的人一定是能體察別人情緒的。這就要求孩子有很強的「察言觀色」能力,不能只顧自己。和別人發生衝突了,是幫助孩子學習了解他人情緒的很好途徑。家長可幫孩子「情緒復盤」,當時別人是什麼情緒,自己是什麼情緒,因為什麼有矛盾,雙方的需求是怎樣的。然後引導孩子思考該怎樣才能讓雙方都開心。在一次次的「情緒復盤」中,孩子會意識到別人的情緒也很重要,同時也會思考出「折衷辦法」,交際能力因此會得到提升。

你是內向的父母嗎?孩子的社交能力又怎樣呢?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奶奶3歲前不帶孩子,理由很奇葩,孩子真不記得兒時的事?
孩子身上出現以下特徵,說明身高快到「猛長期」了,家長把握住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