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未來PC想要不消失 就得向這幾個方面開始轉型

未來PC想要不消失 就得向這幾個方面開始轉型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如果你是有一定資歷的PC愛好者,那麼一定看到過這樣的觀點:多年來,很多人一直都在預言台式PC的「消亡」,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我們之前最喜歡的計算機平台的確沒有任何明顯的進展。對許多人來說,PC只是體積上變得更小了而已,而且已經逐漸被可以隨身攜帶的手持類設備所取代。

但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說,PC其實算是一種桌面環境,同時它至今仍然是生產力、內容創建甚至遊戲的最佳選擇。但台式PC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如果時間來到2025年或2030年的時候,如果再使用台式PC的話,你期待會有哪些新奇的體驗?

在這次「未來科技」系列的第一部分中,我們將對下一代PC做出一些有趣的預測。另外我們要強調的是,與其幻想遙遠的未來,不如努力去實踐那些具有可行的方法。相信在接下來的5到15年里,我們可以親眼看到PC類平台進化的過程。

「瞬間啟動」無需等待

當年那種按下電腦電源開關之後,可以很從容的連下樓沖杯咖啡,再帶狗出去溜溜,然後再回到自己的椅子上正好完成電腦啟動過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然這是一種調侃的說法)。在固態硬碟已經普及的現在,個人電腦的啟動和運行速度要快得多,但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台式電腦或筆記本開機實現手指一離開電源按鈕就可以瞬間啟動的狀態。

然而,我們正在逐漸慢慢接近PC瞬間啟動的終極目標。之前有外媒在特別情況下,成功的讓一台PC在4.9秒之內完成了Windows 10系統的啟動。不過這一壯舉是通過英特爾的Optane固態硬碟以及一些非常規的硬體配飾實現的。

相信在未來5到10年內,存儲解決方案的進步以及主板、處理器和RAM的發展可能意味著這種瞬間啟動的特性將成為現實,或者至少能夠將引導時間縮短到幾秒鐘之內。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目前已經可以在ARM處理器的設備上運行Windows系統,因此它很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完成真正瞬間啟動的個人電腦類型。

雖然不是完全一樣的技術,但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似乎已經提前完成了這個目標,但這主要歸功於此類設備的省電和低功耗狀態特性。但智能手機未來真的會取代個人電腦嗎?這個疑問將我們引入到的下一個話題。

將PC塞進口袋

智能手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而在某些情況下,其峰值性能和主頻甚至超過了許多筆記本電腦。無論是高通的驍龍855晶元、蘋果的A12仿生處理器還是華為的麒麟980都已經採用了7nm工藝製程,而預計明年這些廠商將會推出採用5nm工藝的晶元組,但2022年還有可能升級到3nm製程,為此類手持設備帶來更強大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

多年來,各個廠商一直在嘗試用轉換底座等配件來「填平」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的差距,並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三星一直在推廣自己的DeX平台,該平台可以通過將三星的旗艦智能手機連接外接到顯示屏上,然後使用鍵盤/滑鼠配件,為用戶提供類似桌面PC的體驗,但目前來看DeX並沒有成為大多數用戶心目中PC的替代品,但這個平台會隨著新功能的增加和迭代不斷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最近其它將智能手機的功能與桌面環境相結合的嘗試包括macOS的Continuity和微軟的「Your Phone」等應用,這樣就可以通過PC平台進行身份驗證、接聽撥打電話、發送消息,或者無縫的將手機照片通過雲技術同步傳輸到桌面PC中。

目前來看,儘管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它們仍主要被當成消費類移動設備使用,而不是負責創造內容的主要工具,而這一工作目前最適合的平台依然是個人電腦。由於自然的形式因素和可用性的限制,這種規則和情況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發生太大的改變。因此,PC仍將是藝術家、視聽創作從業者、人工智慧開發、遊戲玩家和軟體工程師的最佳選擇,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PC有更快的硬體或軟體。

就算我們的智能手機可以為更大尺寸形式的桌面級外圍設備提供動力,就像它以前試圖嘗試的那樣,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尤其關鍵是在於這種操作需要將所有的處理過程轉移到雲端,這就需要實時流媒體和下載所需要的軟體。

流媒體的未來

目前我們不可低估的是,高速互聯網連接對PC市場的潛在影響有多大。除了改變個人電腦存儲數據的方式之外,它們還可能改變個人電腦運行的基本原理。以谷歌基於雲的Stadia雲遊戲平台為例。谷歌表示,即將推出的這項服務將支持4K HDR/60fps的流媒體遊戲畫面,並計劃在未來提供8K/120fps的畫質支持。所有Stadia服務需要的只是一個Chrome瀏覽器和連接互聯網設備,而通常來說提供這種性能支持的設備是一台售價數千美元、配備高端硬體的個人電腦。

這就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流媒體未來將如何影響PC產品的未來趨勢?頂級的硬體是必須的嗎?我們其實很容易想像到這樣一種未來:你的PC已經變成了一台功能有限的專門設備,並且只用來顯示內容,而繁重的處理工作將放到在雲端進行,然後將所有的內容和畫面通過流媒體在返回到PC上。而這可能意味著就算是低配置的廉價PC表現也要比現在我們今天使用的PC更好。

之前有報道稱,微軟的下一代Xbox系列遊戲主機將提供類似的功能:它會成為一款低功耗設備,只能從雲端傳輸遊戲畫面,而只有一小部分遊戲內容在本地進行處理。

在遊戲流媒體方面,最重要的是延遲和遊戲數量支持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可以輕鬆的管理4K和8K解析度流媒體遊戲,而且我們可能看到同樣的技術無法應用於工作站類型硬體設備,而這需要更少的視覺保真度效果但可能更強大的處理能力,所有的這些會發生在雲伺服器上,而本地硬體只是完成一些基礎的運算。

兩極分化的一體機

一體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但我們現在看到它們正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下去。

由於零部件尺寸的縮減和玩家的需求,我們看到一體機只是在最近幾年才成為遊戲玩家具有可行性的選擇。另外在工作領域,像蘋果iMac已經證明了這類產品是有固定市場的,而蘋果最近更新的iMac產品線包括價值近1.5萬美元的iMac Pro,它配備了像至強W處理器和128GB DDR4 EEC內存這樣的強悍配置。而最近,夏普發布的一款DynaBook品牌一體機配備了一塊8K解析度/120Hz刷新率的31.5英寸的顯示屏。毫無疑問,這款顯示屏也同樣適用於專業的工作場所。

當硬體變得更強大以及體積變得更小的時候,這些一體機的成本很可能會不斷降低。因此我們還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大屏幕、高解析度和支持觸摸屏的一體機出現。

在另一個極端,我們也可以期待看到一些極具性價比的消費級一體機出現,它們擁有非常基礎的硬體配置,以及簡單的輸入設備。對於那些對PC的要求並不高的用戶來說,這些看起來「更笨」的一體機可以成為智能手機和補充,當需要觀看流媒體視頻或者運行一些性能要求更高的任務時才能發揮作用。

至於用一體機玩遊戲遊戲,消費者是否會在未來的2030年享受到諸如50英寸屏幕、8K解析度、240Hz刷新率的遊戲庫,而不會有任何笨重的機箱和電線妨礙我們?的確存在這種可能性,同時這也可能吸引那些不太懂技術的用戶,這些用戶只想要一台即插即用的遊戲PC而已。

存儲

個人電腦存儲的未來並不明朗。如今許多前沿技術,比如96層的NAND快閃記憶體,首先出現在企業解決方案中,並且通常慢慢才會滲透到消費者產品中,因此我們必須耐心等待它們的到來。雖然我們可以預期NVMe固態硬碟的價格、容量和速度在未來幾年將會繼續成熟和進步,但存儲的未來可能是另一個雲技術發揮作用的領域。我們已經開始使用如Dropbox這樣的雲存儲解決方案,但大多數消費者只是依賴這些服務進行數據備份和訪問來自各種不同平台設備的文件而已。

未來有了千兆互聯網計劃,消費者可以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訪問和下載他們儲存在雲端的文件,但真正起作用的其實是上傳速度。目前,康卡斯特的Gigabit Pro服務提供了每秒2000兆的下載和上傳速度,但這一服務代價高昂:用戶要先支付1000美元,然後每月再支付299美元。

未來多任務服務的價格將會逐漸下降,並且在未來10年內變得更廣泛、更易用。雖然這不會立即讓我們的本地存儲空間「作古」,但無限的空間和隨時隨地的訪問依然保有自己的優勢。也許未來我們的個人電腦容量會更小,但本地存儲速度會變得更快,因為用戶會將大部分程序和數據存儲在雲端。

語音控制UI和人工智慧

微軟已經告訴我們,Windows系統已經有了一個可以用語音控制的虛擬助手小娜(Cortana),但它並不像電影中鋼鐵俠的J.A.R.V.I那麼先進。

最近,我們看到很多用人工智慧足以來戲弄人類的例子,看看谷歌在去年I/O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Duplex技術就知道了。而阿里巴巴的語音助手據說更進一步,已經被用於進行數百萬次的模擬通話。可以肯定的是,類似的人工智慧技術將進入到PC領域,並且帶來更好的語音識別和上下文理解功能。最終,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聲音無縫地控制整個PC的用戶界面。而到2030年或更早的時候,小娜甚至可以真正的打破測試功能,能夠像真人一樣與我們對話。我們希望她不要對我們在網上做的事情太過挑剔,也不要有太任性的性格。

來自高級人工智慧技術的另一個優勢(但也可能是劣勢,這取決於你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是,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接收桌面通知。而會有一位感覺不那麼煩人的數字助理會通過語音的方式通知我們有新的電子郵件或Facebook好友生日提醒,而不是目前簡單的提示音。想像一下,能夠指揮語音助理用簡短的確認消息回複電子郵件,並祝好朋友生日快樂,這樣我們根本就不需要雙手和鍵盤了。

可自我修復的操作系統

有時候,即使是我們當中最懂技術的人,也會遇到很多電腦方面的問題解決不了。包括系統速度變慢、不斷發生藍屏,或者是其它大家難以解決的問題。雖然目前有很多類似的診斷工具,但在這方面其實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之前微軟的Windows 7被譽為是第一個可以自我修復的操作系統,因此這個想法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舉例來說,想要識別出一個有問題的顯卡驅動程序,並詢問你是否想要回滾之前的操作,可能會在十年後變成一種非常「古老而且過時」的技術。

我們設想未來有這樣一種操作系統,它可以在用戶不需要運行診斷檢查程序的情況下自動識別問題。然後就可以自動執行必要的修復任務,甚至在我們發現問題存在之前就自動修復問題。也就是說這構建了一種永不崩潰的系統,絕對算是一種完美的未來。

虛擬現實

雖然VR頭戴設備已經問世幾年的時間了,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問題阻礙著它們成為主流技術。雖然遊戲變得越來越好,但目前仍然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程序能吸引我們在此類設備上花錢。儘管最近VR硬體設備的價格不斷下降,但依然看起來不太便宜。

目前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最新版本和升級版都已經陸續上市,當然還包括最新一代售價3500美元的第二代微軟HoloLens 2,但它們仍然不足以讓消費者徹底信任虛擬現實,或者說VR在發展的過程中,目前依然還處以一種比較初級的階段,還有非常長遠的未來。不過,隨著硬體的發展,這種情況可能會逐漸發生變化。

隨著Magic Leap、HoloLens、Vive、Rift等設備的不斷更新和進步,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頭戴設備有望在未來幾年變得更輕、更便宜、性能更強大、佩戴更輕便。在短期內,我們會看到更高的解析度,更高的刷新率,更好的眼球跟蹤系統以及新的無線技術和更低的延遲。而從長期來看,也許我們最終會得到一個一種類似於谷歌眼鏡的無線設備。至於通過全息投影完成星際旅行的夢想,預計至少還要等到下個世紀了。目前來看只需要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宇宙探索的想法,仍然只是一種幻想。

我們希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軟體的開發能夠與硬體同步發展,而類似令人難以捉摸的殺手級應用程序應該很快就會問世。比如Facebook正在進行的一個長期賭注就是希望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幫助我們更好的購物和社交。

你對PC的未來有何看法?

那些喜歡自己組裝電腦的人可能不會覺得未來這種工作的前景還有什麼吸引力,但炫耀自己高端又閃耀的硬體其實依然是最好的理由。老實說,我們都也不認為這種情況會很快消失,而你對未來PC的發展和演變趨勢,有怎樣的看法?請在留言中告訴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數碼 的精彩文章:

傳三星Note 10配4K曲面屏 處理器小幅升級仍是挖孔設計
無線除蟎儀邁入千元時代——小狗無線除蟎儀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