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6歲之前孩子該如何管教?李玫瑾教授的6種方式讓家長醍醐灌頂!

6歲之前孩子該如何管教?李玫瑾教授的6種方式讓家長醍醐灌頂!

最早知道李玫瑾教授,是在學生時代經常看的《今日說法》里,李教授經常作為客座嘉賓對一些青少年相關的案件進行專業的分析講解。到最近又了解李教授,是被她一段網上盛傳的關於「6歲之前的教育」言論所折服,小編自己也是當媽媽的人了,跟所有家長一樣,希望未來自己能對孩子的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那麼孩子在6歲之前管什麼呢?李玫瑾的幾句話令人醍醐灌頂!

1.克制任性

前幾天閨蜜星星還跟我抱怨,說婆婆幫忙帶孩子,總是任由他胡攪蠻纏,任性耍潑,溺愛至極。其實現實中,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很多都存在這種溺愛的情況:對孩子過分驕縱,任意妄為,不管對錯,都不會嚴厲批評,頂多只是口頭時候幾句。殊不知,這樣做不但是害了孩子,更對他以後的人生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後果。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手段防止孩子過度任性,比如,從小立規矩,不能逾越,逾越就要受一定的懲罰。再比如可以教育孩子父母的不易,錢財的來之不易,精力的有限,生活的艱辛等等,從多方面克制寶寶在物質慾望、與人交際中的任性行為。

2.防止壓抑

說到壓抑,很多家長不信小小的孩子還會有壓抑情緒。其實,很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教育環境導致孩子過度壓抑,繼而產生性格扭曲、思想扭曲、行為扭曲,最終可能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釀成嚴重惡果。比如新聞常爆出的青少年弒母事件,很多都是典型的長期壓抑導致的惡果。所以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孩子做出任何行為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及早解決孩子可能存在的壓抑心理,防止萌芽滋長。

3.學會控制

學會控制,控制什麼呢?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很重要。「自律才能自由」,學會自我控制,就是自律的開始。自由的行為也是在自己的行為不影響到他人、社會的前提下才能稱得上自由的。無數青少年的犯罪,都是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為才導致嚴重惡果。所以家長應該從每一件小事起,讓孩子學會控制。比如:零食每天食之有度,不能無限制吃;放學後,第一時間先寫作業,而不是撒丫子去玩;喜歡的玩具,只許買一兩個,而不是在商場里見到就撒潑耍賴的必須買......這些雖然是小事,但是對於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是非常有幫助的。

4.學會忍耐

「小不忍則亂大謀」,古人的智慧到今天也是一直受用的。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學會忍耐,不僅僅是鍛煉耐性,對於做其他事情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孩子有耐性一個小時坐在桌前繪畫或者玩拼圖,這是一種忍耐;對於鄰居小朋友搶奪自己的玩具而不動手打人、破口大罵,這是一種忍耐。總之,在是非面前,家長的引導是孩子學會忍耐的關鍵,當然,忍耐不是一味退讓,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5.防止自私

「防止自私」是現在的孩子們太應該專門去學的一門課程啦。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物質生活的富裕,讓很多孩子變得自私起來,不管是物質還是情感上。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想法,不顧父母的艱難與心血,這就是當下很多小孩的現狀。前段時間上海17歲少年在母親面前毫不猶豫跳橋的事件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不管何故跳橋,老師批評也好,母親責罵也罷,只因一時極端情緒,不顧身邊養育自己十幾年母親,毫不猶豫,縱身一躍,這是極端的自私,極端的不負責任,極端的不孝!6歲以內是孩子性格、思想基礎、習慣的養成期,這期間做好孩子「不要自私」的思想工作,非常有必要!

6.經歷挫折

仔細想想,挫折教育可能是現在小孩最難接觸到的教育之一啦。小編這一輩人,很多都是農村長大的,受過的挫折教育可是真不少,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但現在回想起來,那都是一筆筆寶貴的財富啊。再縱觀現在的小孩,有幾個真正受過挫折?物質條件的豐富讓我們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但是精神上的貧窮可能比以往更甚。再以上面講到的上海少年跳橋事件,這不活脫脫一個挫折教育失敗的案例嗎?孩子在6歲時候特別想要一個東西,你說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滾,可是你等他12歲再說不行,他可以拔腿離家出走,他可以說你不答應我,我就跳樓。

所以,孩子6歲之前,家長管什麼?就管這幾件事,也就是幾個問題: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李玫瑾教授這幾句話,你贊同不?關於6歲之前的孩子教育問題,你有何自己高見?可以在留言區跟幼芽媽媽一起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芽麻麻 的精彩文章:

這3 種傷害孩子的「中國式禮貌」,許多家長都在做,現在改不晚

TAG:幼芽麻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