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祿山造反,一跛腳將軍對玄宗說:我去取安祿山首級!結果如何?

安祿山造反,一跛腳將軍對玄宗說:我去取安祿山首級!結果如何?

(說歷史的女人——第752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今天要說的是一位醜人的傳奇,此人雖長相極丑,而且還是跛腳,但他文武雙全,曾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打破了醜人向來自卑的傳統,反而極為自信。當安祿山造反時,唐玄宗點將,問道,誰願為朕討伐安祿山?一個跛腳的將軍率先站出來對玄宗說,我去取安祿山首級!那麼唐玄宗是否真的派他去征討安祿山了呢?他真有能力殺安祿山嗎?結果如何呢?本期分解。

一:毛遂自薦,成為名將侍從

這位聲稱要取安祿山首級的人叫封常清(690年—756年),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人。他自幼家貧,父母早亡,跟外祖父長大。後來外祖父犯罪,被流放到安西(今新疆庫車),他也跟隨而去。他雖生活清貧,但跟隨外祖父讀了不少書,胸有大志。外祖父死後,他便孤身一人,無依無靠,於是立志決定自己養活自己。

封常清先是去投軍,曾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的麾下當兵。後來他不甘心當一名小兵,就想辦法去跟一些顯赫人物靠攏。他當時很崇拜大唐名將高仙芝,於是決定投奔他。因為高仙芝也是安西節度使夫蒙靈詧提拔的將領,他當時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所以封常清還是有機會見到並結識他的。

高仙芝有一次出兵,身邊有跟了三十多名侍從,個個衣著光鮮,威風凜凜,使封常清十分羨慕,所以他就也想當一名高仙芝將軍的侍從。於是他便毛遂自薦,給高仙芝寫了一封充滿激情的書信,自我推銷。

高仙芝被他的自薦書打動,但見到他本人後,卻失望了。因為封常清長得實在是太丑了。史載此人不但身材細瘦如柴,而且還是斜眼,跛足,腳還很短,於是高仙芝就沒有接受他。這也可以理解,因為高仙芝長得太帥氣了,他不僅姿容俊美,風流倜儻,而且武藝超群,氣勢逼人,往那一站,器宇軒昂,簡直男神。如果他弄個長得跟小丑似的隨從跟著,豈不是大煞風景?

但封常清並不氣餒,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就告訴他,侍從人已夠了,你不用再打攪我了!面對此,擱一般人估計就死心了,可性格倔強的封常清不,他竟公然指責高仙芝說,「我仰慕將軍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就大著膽子來毛遂自薦,您為什麼要拒絕呢?以貌取人,會犯錯的,在下以為,您還是再考慮一下吧。」

但高仙芝還是沒接受他。於是他就每天到高仙芝門口等候,軟磨硬泡。幸虧高仙芝這人脾氣好,不然早把他給亂棒打出了。最後高仙芝無奈之下只得讓他當了自己的一名侍從。

二、封常清因一封捷報書而才華初露,名震全軍

唐玄宗天寶初年,達奚各部叛亂,叛軍把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的大片地區搞得烏煙瘴氣。唐玄宗李隆基大怒,遂詔令安西節度使夫蒙靈詧平叛。於是夫蒙靈詧派高仙芝率領兩千名精銳騎兵前去攻伐叛軍,大敗之。這給了封常清一次展示才華的機會,不過不是展示武力,而是展示他的文才。

因為封常清也目睹了整個戰爭的過程,所以他就在帳中私下寫了篇這場戰爭的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了駐軍地點,打敗敵人的戰略戰術,還把當地的地形地貌都寫的很清楚,甚至具體到哪裡有個井眼,有一潭泉水等,不僅內容詳實,條理分明,而且文筆優美。高仙芝看了,大為吃驚,真天才也!馬上採用。

回軍後,老大夫蒙靈詧出來迎接高仙芝諸將領。判官劉眺、獨孤峻等爭槍著問高仙芝:「請問高將軍,您此前送來的捷報是誰寫的?您帳下竟然還有這樣的人才?」高仙芝回答說:「是我的侍從封常清寫的,怎麼?那個捷報寫得還可以?」劉眺等人大為讚賞,「牛人啊!將軍有此人相助,乃我大唐之幸也!」他們當時就對封常清施禮讓座,並和他談話,均認為他是奇才。從此,封常清名震全軍。他也因在平定達奚之亂中的功勞,被授任疊州戍主等職。此後他又以軍功累授鎮將、果毅、折衝等職。

三、封常清為征滅大小勃律國立下赫赫戰功

自此封常清在高仙芝麾下幹得有聲有色,步步高升,很得高仙芝器重,幾乎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攻滅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因戰功取代了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被高仙芝任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安西四鎮的倉庫、屯田等事宜。封常清對自己的工作也是盡職盡責,頗有成就,此後高仙芝出征,常令封常清為留後使。

如果你認為封常清就是片綠葉,是用來陪襯高仙芝的,那你就錯了。封常清是個文全才之人,即便脫離高仙芝,也能獨當一面。數年前封常清曾隨高仙芝大破小勃律國,而這次該封常清大發神威了。

小勃律國被高仙芝攻滅數年之後,與它接壤的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又發動叛亂,於是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封常清奉命親率大軍進攻大勃律國。因為當時高仙芝改任河西節度使,封常清已經擔任了安西節度使。唐軍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因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敗敵人。

但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冷靜地進諫,他認為:「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意思是,敵人可能是詐敗,故意誘我深入其腹地,再伏擊我們。他建議唐軍左右包抄仔細搜索旁邊的山林,看看敵人耍什麼花招。封常清儘管自負,但還是虛心地採納了他的建議,派兵在林中搜索,果然發現伏兵,於是唐軍毫不手軟,一通猛打,大敗大勃律軍。此戰後,大勃律國被迫向大唐投降。

封常清在出任安西節度使期間,軍事和外交手段並用,向北平定阿爾泰山葛邏祿部落叛亂,向西與蔥嶺以西的阿拉伯勢力修好,西域形勢日漸穩定。由於封常清的經營,唐朝與西域少數民族重新建立起融洽關係,為安史之亂後期少數民族軍隊參與唐朝平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封常清治軍嚴明,杖殺鄭德詮。

封常清辦事果斷,賞罰分明,治軍極嚴。他任留後使時,很嚴酷地處理了一件事。

高仙芝的乳母有個兒子叫鄭德詮,此人跟高仙芝自小一塊長大,也可以說是一奶同胞,二人親如兄弟。當時鄭德詮任郎將一職,官位雖低於封常清許多,封常清相當於一個大地區的大管家,而鄭德詮只相當於一個家庭的大管家,但不過他負責的這一家比較特殊,是高仙芝一家,再加上他跟高仙芝的關係不一般,所以就很自以為是,在軍中飛揚跋扈,根本不把相貌醜陋的封常清看在眼裡。

封常清每次辦事回來,諸將都前去拜見,唯獨鄭德詮十分傲漫,不行軍禮。想必他私下還會暗罵封常清:「這個小臭拐子!」有一次他甚至騎馬從封常清身旁大搖大擺走過,跟沒看見長官似的。這在古代就是犯上,蔑視軍規。於是封常清準備收拾一下鄭德詮以正軍威。

這天,封常清派人把鄭德詮召來,把門關住後,對鄭德詮說道:「我封常清雖然出身低微,但也跟隨高將軍久矣,今蒙將軍厚恩,受將軍器重,擔任留後使,你做為郎將豈不知乎?為何如此無禮,欺凌於我,無視軍規國法?」傲慢的鄭德詮還想辯解時,封常清怒道:「今郎將須暫死以肅軍容!」於是令左右將鄭德詮杖打六十,因出手過重,把鄭德詮給打死了。

高仙芝夫人和乳母聞訊後,號啕大哭,就去向高仙芝告發。但高仙芝也無奈,誰讓他自己傲慢無禮呢?所以他也不好責怪封常清,當然封常清也不謝罪。這件事封常清做得也許太過分了,不能把人家打死;但首先鄭德詮也太不尊重別人了,好歹也是你的上級領導,長得丑你就瞧不起人家啊?況且你的地位是哪來的?你是高仙芝的兄弟,人家封常清也是高仙芝的哥們兒,你咋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後來封常清又殺了兩個犯了罪的大將,使他在軍中的威望才徹底樹立了起來。

五、把自信發揮到極處,封常清自告奮勇去平叛安祿山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首先把目標對準東都洛陽。唐玄宗慌了,因為大唐經過數十年的盛世,都是動不動發兵打外國,已經不習慣聽到內部叛亂了。所以李隆基連忙召見大臣比如楊國忠等人商議此事。

當時,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正好奉旨入朝辦事,還沒有離開長安。唐玄宗也把他召入華清宮問計。皇帝對乾兒子安祿山的反叛十分氣憤,他大罵了一通安祿山忘恩負義之後,便問,誰可以替朕分憂去討伐安祿山?不等別人答話,封常清率先站了出來,說:「臣願往!」估計當時在一邊的楊國忠會暗中恥笑,瞧你那小樣兒,瘦得跟麻桿似的,還是個小拐子,連走路都不利索,還想去獻醜?

可封常清下面的一席話把唐玄宗和所有的人都震了。他說,「安祿山領兵十萬,犯我中原,太過囂張!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戰,這確實不是小事。然而事情有逆順,形勢有變化,我自請趕赴東京洛陽,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兵,挑著馬杖和馬鞭渡河,要不多久,就可以取安祿山首級掛於朝門之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封常清這番豪言壯語一出,唐玄宗立馬轉憂為喜,「壯其言」。並很快做出決定,任封常清為范陽節度,到洛陽防守並討伐安祿山。另外唐玄宗還任命其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討賊。

封常清馬不停蹄,很快就奉旨到了洛陽。他雷厲風行,一到洛陽就招募兵馬。果然,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萬。但是封常清錯誤地判斷了當時的形勢。一是他低估了安祿山的實力,安祿山已經為謀反準備了很久,他手下的將士都是英勇善戰的精銳;同時,他也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因為中原久無戰事,百姓已喪失了警惕,他雖然招募了五六萬人,但多是些遊民、僱工之類,戰鬥力很差。儘管人不少,表面上是唐朝軍隊,事實上是一支雜牌軍。封常清就這樣帶著這支雜牌軍開始了洛陽保衛戰。

為了防止叛軍渡過黃河,從北面攻擊洛陽,封常清下令拆毀黃河上唯一的通道河陽橋,在洛陽堅守。但不久,黃河冰凍,安祿山大軍順利渡過黃河,兵鋒直指洛陽。此時的洛陽已無險可守,封常清遂率軍進駐武勞(虎牢關),阻擊叛軍。安祿山渡河後很快攻陷陳留(開封),叛軍的兵鋒之精銳,是封常清沒有預料到的。安祿山接著攻陷滎陽,又向西進攻洛陽。

封常清在武勞欲同叛軍決一死戰。然而戰勢一拉開,封常清才知道叛軍的厲害。面對安祿山的虎狼之師,唐軍那幾萬人就顯得十分業餘,一擊即潰,幾萬人馬如潮水般向西奔逃。封常清軍一直退到洛陽城東的葵園,才終於糾集起一些部隊,斬敵近百人;但敵軍主力很快又攻來,再戰,再敗。於是封常清再收兵與叛軍戰於洛陽上東門內,又敗。十二月十二日,洛陽淪陷,叛軍縱兵燒殺搶掠。

洛陽保衛戰以唐軍慘敗告終。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陝郡(今河南三門峽),遇到高仙芝。他把戰況告知高仙芝,二人覺得目前難以與叛軍正面交鋒,於是決定退守潼關。

安祿山叛軍又很快追到潼關,由於高仙芝率眾奮力抵抗,叛軍才沒能攻入。後來,因封常清多次兵敗被唐玄宗削去官職,他只能以普通軍士的身份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的監軍叫邊令誠,此人專橫跋扈,對軍中之事多次干涉,高仙芝認為他不懂軍事,多不服從,使邊令誠懷恨在心。於是邊令誠便把高仙芝、封常清兵敗的情況向皇上添油加醋地奏了一本,又誣陷他們剋扣軍糧的等,「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唐玄宗大怒,於756年1月24日派邊令誠斬殺高仙芝、封常清二人。

邊令誠到了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向他宣讀了要斬他的聖旨。封常清說:「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旌麾,受戮賊手,討逆無效,死乃甘心。」封常清事先就寫了好待罪的表文,文中表明了自己對朝廷的赤膽忠心,希望「陛下斬臣於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但也給朝廷提出了一些討伐安祿山的策略,臨死之前還惦記著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危。

封常清把奏表交給邊令誠後,毫無怨言,昂首就戮。接著邊令誠又斬了高仙芝。高仙芝臨死前看著自己的老搭檔封常清的屍體說:「常清啊,你從貧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你的,你代我為節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這裡,這也是命中注定的啊。」威震西域的大唐帝國雙子星座「高·封組合」就這樣一起隕落了。

斬殺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唐朝的一個極大的失誤,唐玄宗的這一錯誤處置簡直自毀長城,使唐朝喪失了兩員極具作戰經驗的名將,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事實證明,封常清、高仙芝退保潼關的戰略是十分正確的,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施,安史之亂絕不會曠日持久地打8年,造成大唐江山的嚴重衰微。

從封常清一生來看,他首先是不幸的,家境貧寒,又生的極丑,還有殘疾;但他又是幸運的,通過自己的努力結識了名將高仙芝,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但最後因為太過自信,甚至自負,導致了自己被殺的悲劇。不過他在國家有難時,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去抵抗叛軍,其精神足夠令人敬仰!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比諸葛亮空城計更神的一次發揮 他用「空舟計」為大唐滅了一個國
韓信和岳飛之死,其實真不怪皇帝無情,都死於「三宗罪」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