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中國流水線小妹到Google工作,她真的做到了

從中國流水線小妹到Google工作,她真的做到了

新智元推薦

來源:知乎

編輯:小芹

【新智元導讀】本文講述了作者高中畢業即輟學,後又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考深圳大學,後又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最終成為EPAM Systems員工,作為vendor在谷歌辦公室上班,非常勵志。

短一點的版本就是:我家境很不好,家裡人不能提供經濟支持,我高中畢業後沒錢也沒分數沒能去讀大學。後面拿到了深大的自考畢業證書和學位,2017 年 10 月成功申請到了美國的一所學校的碩士計算機項目,時長是 2 年,利用 8-9 個月學完一些在校課程之後,開始在美找實習工作,2018 年 10 月初,拿到 EPAM Systems 公司的一個 offer,作為 vendor 在谷歌辦公室上班。並不是很常規的的留學經歷,但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再來一個長一點的版本,要細講,真的很長,不擅長講故事,但這是我實實在在的經歷。


家庭背景

我來自湖南省婁底的一非常普通農村孩子,我爸曾是一個木工,書讀的不多,初中都沒去上就開始到處實習給村裡邊做木工,也算是個手工匠,但後來什麼都機器化,木工慢慢被淘汰。我媽她讀到了初中,會踩縫紉機,但是在農村也沒有對應的工作可以去做。我有個哥哥,他比大我一歲半,但是我們是一起同一個班上小學的,家裡每個人都對他比較看重,我們讀完小學後,他寧可跪在雪地里也不去讀書,我爸媽以及奶奶怎麼勸他繼續去讀完初中,他硬是沒有去讀了,而我想去,雖然當時候讀書的願望也沒那麼強烈,也不懂,我爸看著我哥沒有去,就不是很支持送我去讀書,所以我就真停了一年,期間我去向我的舅舅們學習理髮三個月,去幫忙洗頭,開始學習拿推子理髮,第一次給人剪髮,還記得人家的頭髮被弄得不像個樣,後邊只能剃光才能修復,沒有興趣繼續學習下去,只好放棄;我又不喜歡在家裡干農活,雖然我不是很愛學習,但是比起家裡的農活或者學習理髮,我更加喜歡去學校繼續學習,向爸媽要求讓我繼續去讀書,我爸還是不同意送我去讀書,我媽贊同我去,所以去完成了初中畢業,中考的分數也還 OK,考上縣城的排名第三的高中。

去讀高中也有點不容易,我爸說,現在已經讀完初中可以了,高中不需要去上了,讀那麼多數也沒用,典型的傳統農民思想,七八月份恰好是稻穀收割時候,比較忙,錯過了入學日期,本以為沒有希望繼續念書,但心裡還是渴望去縣城讀書,家裡親戚開始勸說我爸讓我去念完高中,我爸最後也答應了,但是那時公立中學是不行了,所以就去報了一個縣城裡的一個民辦高中,其實還不算是一個高中學校,學校的主要業務是復讀班,輔助開了兩個班來接受應屆生,老師們參差不齊,有外地來的,有公立高中的老師想賺外快的,讀的都是一些死書,讀完高二後,學校的應屆高中班都辦不下去了,都不來報這個學校了,所以高三時我們就被拆分到各個復讀班,就這樣上完了高三,三年感覺什麼都沒做,玩沒玩好,書也沒讀好,最後分數是 399,二本線都沒到,但也算是 2009 年順利高中畢業。高考完後,有個郴州的北 XX 青鳥軟體培訓機構在我們學校推廣 7 天免費夏令營的活動,反正沒事並且是免費就去參加了,7 天里,了解到電腦這個東西很神秘,PPT 在我眼裡都很酷。回去後就爸媽商量送我去這個培訓學校學習軟體,但那時家裡恰好出了一點事,我哥開著摩托車出事讓我姑姑進了醫院,需要住院治療,本來家境不咋地,再來這麼個意外,哪有錢再讓我去學習,只好死心,但在我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我想去多多了解電腦相關的。


2009-2010 流水線工人

2009 年高中畢業後,8 月份就去了深圳,沒什麼才能,只能在工廠里做事,工作非常簡單單調,上班,吃飯,睡覺,偶爾看看書記記流水賬日記,大概工作八九個月的樣子,當時在心裡埋下的種子開始慢慢發芽,所以當時抽了一個周末就去深圳福田區的北 XX 青鳥了解計算機軟體培訓項目,了解到學費很貴,所存下來的錢(八九千的樣子)都不夠第一期的學費,就開始計劃省錢,到了 2010 年 5 月份的樣子就攢夠了第一期的學費,就辭職不幹了。


2010-2011 邊工作邊學習

2010 年 5 月,開始學習軟體相關的課程(HTML,SQL,Java...),第一期時長大概是四個月的樣子,上午上理論課,下午上機操作練習,晚上我給自己在肯德基找了一份兼職,從晚上六點開始,到 11 點結束,7 塊多錢一個小時,掙的錢恰好夠我生活。第一學期的生活很充實,在新環境下能夠生活下去就足夠了,沒有時間去擔心身邊有沒有朋友,有沒有溫暖,只是覺得一天天過得太快第一期學習完後沒有錢繼續報第二、三期,嘗試去找過相關的工作,甚至文員相關的(心裡想著就可以用有電腦學習了),很不幸運沒有公司願意提供機會。之後了解到另外一個 IT 培訓機構提供邊工作邊學習的機會,就開始去了解,發現很適合我,付款方式提供分期付款,上課方式非全日制,贊!

2010 年 10 月,開始邊工作邊學習,周三周五晚上,周日下午上課,其他時間在 114 百事通做電話客服,主要工作就是接電話給人訂飯店,靠單掙錢,工資也有時拿到 2300 左右一個月的樣子,好景不長,做了四個月,我被炒了魷魚,當時在工作上了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也不打算隱瞞我錯了什麼,我利用了一些技術上的小聰明小漏洞去搶別人的單。。。當時恰好學校也搬遷到了深圳南山區,也需要一個新的工作。

2011 年 3 月,開始找工作,有點不好找,一是工作時間要求配合我的上課時間,周三周五晚上 7 點上課,最後發覺可能只有工廠里的工作比較固定穩定,工資稍微比其他服務行業的也要好一點,最後找到一個在南山區里的 Phillip 電子工廠里上班的工作,現在已經不記得工作內容具體是做什麼。第三期的學費更貴了一些,需要付學費的首付,當時錢不夠,就申請了一張額度為 3000 的招行信用卡,全部額度用來支付,開通分期還款,之後靠工資還剩下的學費以及每個月信用卡的還款額,就這樣維持到了畢業,那時是 2011 年 8 月底。

2011-2017 努力生活

2011 年 9 月,開始進入 IT 行業工作,朝九晚六,周末雙休,試用期拿著 3000 元的工資,轉正後 4000。在剛剛高中畢業的時候,心裡就有一個 「白領夢」,周末要雙休,工資 3000。到此時此刻,恰好符合,但這一切對我來說並不容易。生活開始趨向簡單,兩點一線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愛好,偶爾打打羽毛球,除去租房,生活費,再加上要還信用卡,每個月幾乎是沒有得剩。為了自己更加 「富足」 些,記得當時候還在哈根達斯找了一份晚上的兼職,10 塊錢一個小時,做了兩個月就沒做了。

2012 年 4 月,開始學習英語,當時報了一英語培訓機構 (XX 聯),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驅使我去學習它,將近三萬的學費,培訓機構恰好跟招行信用卡有分期還款的合作項目,沒有利息和手續費,不需要一次性還清,每個月還款日還就可以了,所以當時就報了。下班之後,就開始去學習英語。培訓機構對幫助最大的地方應該就是讓我有機會開口去說,我自己也算努力,BBC 和 VOA 這兩個網站提供很多音頻教學資料,很多都是以主持人對話的方式的形式,我就下載了很多音頻資料裝在我的 MP3 里,上下班路上就聽,英語水平一點點也在提升。也因此,在 14 年 6 月份的時候,在公眾號才剛剛開始興起的生活,站在了風口,我創建了一個英語學習的公眾號 (名稱: Lets English, ID:heytimetostudy),剛建之初,就推送 VOA 教學音頻資料,所有的音頻,都有文本,做做筆記就整理出了圖文,相當於是將自己的學習過程整理出來,很幸運到現在積累了 6 萬多的粉絲。

在 12 年底,意識到將來如果沒有文憑,也不好找工作,當時候就給自己報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遠程教育,學費總共是要一萬多,有六個學期,可以按一期一期來交,每期是兩千多,這個也只是為了拿個證而已,沒有什麼用。到了 12 年底,覺得每個月還信用卡的壓力有點大,開始跳槽換工作。

2012 年 12 月,高中文憑,一年多一點的工作經驗,不好找工作,最後找到了在一小公司月薪 6000 的工作。慢慢趨向穩定,直到 2014 年下半年,生活還是跟之前一樣,上班,學習英語,遠程教育學習,考試,偶爾打打羽毛球,徒步。

2014 年 1 月,拿到了大專文憑後,開始報了一個深圳大學的專升本的自考,周末去深圳大學上課,複習,一共有十幾個科目需要考試,很多沒用的東西需要去記憶,我應該是最幸運的,14 年一年可以考四次 (現在好像是兩次了),每次好像是可以考兩三門,利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考完了所有的科目,2015 年 6 月,拿到了深大的自考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在國內這個證其實沒什麼含金量。但是其中的成績單和學位證在我後來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4 年下半年開始,慢慢開始接觸跑步,加入一些跑團,加入跑者的行列。當時候深圳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有趣的跑步活動,我報名參加了很多,什麼 5k 新年跑,彩色跑,熒光跑等等,紀念獎牌都拿了好多。14 年 12 月,報名了深圳國際馬拉松的半程馬拉松,跑了我的第一個半馬。之後跑了很多個半馬,五個全馬。到現在,雖然不是我的最愛,但是只要我有時間,都會穿著跑鞋去跑個幾公里。

2014 下半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因為英語,我發展了一個新的愛好,有次參加一次英語公益型的講座活動認識了一個玩飛盤的外國人,從此開始接觸極限飛盤這項團隊運動,發現是非常有趣的一項運動,一發不可收拾,慢慢將花在跑步上的時間轉向飛盤。每周玩兩次,其他地方如果有飛盤賽事的話,有時間有經濟能力的話就報名,各個地方到處去玩,上海,寧波,廈門,福州,廣州,東莞,珠海,香港,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等,順便借著飛盤的名義,到處去玩,花了很多錢在這個愛好上,因為的所有的賽事活動都收取報名費,出行住宿都是自費,所以有些愛好有時候很燒錢的,哈哈。

2015 年 3 月,跳槽到了互聯網金融行業,但還是程序員,繼續上班,偶爾跑跑步,玩飛盤,深圳當地的聯賽,偶爾飛到別處去玩比賽,總之一有機會就到處去玩,我玩心很大,工作上能不加班就不加班。飛盤圈子裡有外國人,有機會可以練練口語,英語沒有進步,但至少沒有退步,生活在深圳,快節奏的進行。

2016 年聖誕節,跟朋友一起聚會,其中一個環節是所有人寫下自己的願望,掛在聖誕樹上,我當時就萌生了一個願望 —— 我要去其他國家至少生活一年,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跟這個有點相關的另一個事情是,在 16 年 7 月份換工作的時候,在拉勾網上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招聘,招赴美帶薪實習的程序員,當時很好奇,就打電話問了下,了解到這是中國的一個招生代理機構在拉勾網上發布的一個一所美國學校的計算機科學的碩士項目,由於自己資金不夠,當時就加了下 qq,就此擱置。

2017 年初,心中有出國的想法,就想到了去年 7 月份看到的招聘廣告,就開始了解這到底是個什麼項目,需要什麼條件,需要多少錢等等,了解到我應該符合申請條件除了資金,要求一要有工作經驗,二要有本科學位,三要有可以正常溝通的英語水平,四要能夠支付第一期學費的首付以及生活費。雖然英語可以簡單的溝通,但肯定遠遠不夠,所以我需要準備的就是提高我的英語水平以及錢。所以 17 年初就立下兩個目標,到 17 年的九月份,1. 雅思要過 5.5 分, 2. 存款 10 萬。這個學校不要求有雅思托福成績,但我知道雅思托福比較綜合權威,報考這樣的考試可以給自己動力以及反饋,就報了 5 月初考,考前準備了一個多月的樣子,24 號出了結果,5.5;關於存款到了 9 月份,我自己存了 12 萬。從 17 年 6 月份,開始在網上自己申請,準備各種各樣的資料,準備申請過程中的口語面試和技術面試,中間有遇到一些問題,走了一些彎路,但最後都解決了,申請通過,收到通知 10.27 號入學。


2017-2018 新篇章

2017 年 11 月,從 09 年到現在,經歷了很多,再次將自己置身為一個學生身份,還給跨洋了,快速地去適應了身邊的不同,學校的生活不能說很豐富多彩,但提供了一個刷新自我、挑戰自我、接觸多元文化、交國際朋友的一個平台。很感激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認認真真體驗了一把大學生活。直到 18 年 7 月,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認真上課,做作業,冥想,偶爾去健身房,偶爾去戶外跑步 (每次跑步都可以看到兔子),每天的課業還比較重,每天的作業要花 2-3 個小時才能完成,除了寒假期間出校去東西海岸去玩了十幾天,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在學習。

2018 年 7-9 月,從 7 月中旬開始投簡歷找工作,我在美國雖然是學生身份,但是我可以找全職工作,每周 40 個小時的工作。開啟求職的旅程,各個簡歷網站更新簡歷,在美國找工作的流程跟國內有點不一樣,一慢很多,二是大部分面試都是電話和視頻面試。一開始電話不多,安排的面試也不多,沒有電話就複習面試題,看學習視頻。我一開始採取的策略是,盡一切可能給自己多安排面試,漲經驗很重要。雖然都是電話是視頻面試,無論人在哪都沒有什麼限制,學校的地方在愛荷華州的一個小鎮,工作機會就別想了,所以決定去加州找工作,生活費雖然要高很多,給自己壓力也是一個動力。通過一些學長在聖何塞找好了住房,7 月 31 號飛去了西部。在新的地方就會有新的發現,認識的學長對刷題呀找工作都非常有經驗,才開始意識到刷題的重要性,也是去了加州,遇到的很多面試都是要求演算法數據結構過硬才行,碰了很多壁,刷題意識更加強烈了。八月的每一天就在面試,刷題,跑步 (無論在哪,美國的跑步環境真好) 中度過。九月初拿了 2 個 offer,一個在 Arizona 的鳳凰城,另一個在紐約,9 月 12 號定了去紐約,通知 10 月 8 號開始工作

2018 年 10 月,開啟上班族的模式,與國內的工作環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語言和文化,第一次在這樣全新的環境下,一開始真覺得有點挑戰,無論是溝通上還是具體到工作上,發覺身邊的同事都很優秀,他們的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問題都很強。但無論如何,一開始只要不影響正常工作,一切都會慢慢會好起來的。

---------- 更新 2018 年 12 月 17 日 18:56:11 EST-------------


感激

感謝大家的點贊以及評論,如果我的這個經歷對你有一點點參考性的價值,我都會覺得很開心。我也很感激我這將近 10 年期間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我的一些愛好,可以說這讓我有機會慢慢去改變我價值觀、人生軌跡 (跑步、飛盤這兩甚至改變了我的外觀,比以前要瘦了些,這裡我放兩張圖片)。

2013 年的我

2019 年的我

作者:Ling Su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154951/answer/5462650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何愷明團隊神經結構搜索最新力作:設計隨機連接網路,效果超ResNet
2019最值得期待的計算機視覺問題有哪些?

TAG:新智元 |